[upload=jpg]Upload/20071161763240402.jpg[/upload]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于我辈可谓耳熟能详了,就像那经久不衰的凄美传说;尽管已有许久都没再完整地听过这部音乐作品了,却很难忘记它曾经带给我的感动。这部作品也许与我们常提及的“四大”、“几大”等难以比肩,甚至远远称不上“伟大”或“完美”,作为一个极业余的爱乐者我无暇顾及这些;我关心的是它入不入我的耳,动不动我的心,仅此而已。谈及爱乐,于我而言这部作品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层面上讲这部作品感动了不止一代人,也引领了不止一代人,我则是那些被感动进而被引领的人中的一员。
初听“梁祝”应该是在大学时代了,当时听音的介质还是在学校的听音室转录的磁带;严格地讲这是我听的第一部协奏曲,美妙的旋律、多样的色彩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让我惊奇不已、欣喜不已、激动不已。印象中小提琴演奏者就是该曲目的首演者俞丽拿女士,乐队和指挥却记不得了;之前并不晓得那优美的旋律源于越剧的唱腔,恰是因为这部作品使得我这个北方人对越剧颇感兴趣。俞丽拿女士的演绎充满激情,又不失女性的细腻与柔美,作为该曲目首演者,其出色的诠释当是毋庸置疑的。之后又陆续听过些知名或不知名的艺术家的演绎,其中也聆赏过一些现场的演出,却很难带给我初听这部作品时那独特的感受;莫非是因为对这部作品太熟了?或者是第一印象太深了?之后虽然那美妙又熟悉的旋律时不时地回响在耳旁,却很少能静下心来将这部作品完整地聆赏;或许我在期待着什么吧!
其实并没有对柏菲音乐出版的这张《名琴•梁祝》抱太多的期望,却不想这张唱片竟让我如此惊喜。刘云志对这部作品的演绎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感受,而在其中又不乏新意。相对于俞丽拿的激情四溢,刘云志在情感的宣示上表现得比较克制,对作品的诠释似乎更注重客观地描述;无论是梁祝相遇的惊喜、同学同娱的欢愉、十八相送的依依或是楼台相会的凄绝,刘云志将这一切的一切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寓于其中的复杂的情感则表现得恰如其分。尽管艺术家在诠释音乐作品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及体验,这也恰是音乐作品二次创作的魅力之所在;尽可能地表达作曲家寓于音乐作品中的真情实感则是作品恒久魅力的本源,二者不可或缺,更不可本末倒置。刘云志对这部经典作品的诠释在情感上并不苍白,其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和客观地表述使得寓于其中的情感更加真实、可信,因而也更加感人,直入闻者的心底;这恰恰是这个演绎的高妙所在。作为曲作者之一的陈刚先生曾对这个演绎如是说:“他的‘怀旧’式的演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一种时尚,因为,真正的时尚,乃是一种在尊重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听过这张唱片后,你会觉得陈先生的观点诚为的评。
新年伊始再听“梁祝”,其实颇有些怀旧的味道;刘云志对这部作品精妙的解读,则为未来的怀旧打下一个大大的伏笔。或许在以后的时日里仍旧难免会“冷落”这一曲目、这张唱片,却很难无视曾经的感动;这曾经的感动将会继续,甚至伴随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