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我们常常说;一套系统的具体(声音)表现,最终还看(主人)你的玩机功夫和器材水平。
器材水平很容易理解。按照市场规律,高价通常就比低价好。特别是价格高出50%的时候,命中率70%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个人的玩机功夫,大概就比较抽象。对玩音响来说,个人认为他大概可分为两大部分:
1、是个人修养;她主要表现在每个人对音乐的正确理解上,以及对声音的准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上。
这些方面,与个人的人生阅历、包括年龄、学历、生活环境、文化传承等因素是有一定关系的。特别是人生阅历方面,如从事文艺工作的,或者常常接触这方面工作的,再就是经常有条件听音乐会的,和从事文艺工作的亲戚朋友接触较多的,等等这些人群,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就相对比较正确,对声音是否准确的判断能力相对就比较高。
个人修养是可以培养锻炼的,多听多交流,是必须的过程。逐步积累和丰富自己对旋律的音乐语言、音乐词汇了解,逐步掌握调式、调性的表现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旋律风格等等相关知识和体念,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对声音是否准确的判断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是与音响相关的声学、电声学、物理学等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的积累。这些并不要求每个学科都要达到专家级的水平,能“专”当然更好。但大体上有些了解是必须的,不然,你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对声音是否准确的判断能力再强,也只能是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而已。什么原因?怎么解决?将束手无策。绝大多数情况还会形成错误的判断,采取不当行为。
了解声学、电声学的人不多,原因有客观的方面,也有主观的方面。
声学和电声学它是物理学的分支,又是物理学的边缘科学。发展的时间相对又不长,形成现代声学体系的时间更短,普及较少。这是客观的方面。
另一方面,声学现象往往会诱导我们犯错误,正如著名音响家占士摩亚曾经说过:‘在音响学中,任何在表面看来很明显的事情,通常都是错误的’。造成了普及上的困难。因为错误的经验总是“表面看来很明显”,长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这是主观的方面。
但是,真要玩好音响,我们还非学些“皮毛”不可。所以说:玩机功夫并不在玩过多少,而是个人修养和相关知识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