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27093|回复: 819
11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我们常常说;一套系统的具体(声音)表现,最终还看(主人)你的玩机功夫和器材水平。

器材水平很容易理解。按照市场规律,高价通常就比低价好。特别是价格高出50%的时候,命中率70%以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个人的玩机功夫,大概就比较抽象。对玩音响来说,个人认为他大概可分为两大部分:

1、是个人修养;她主要表现在每个人对音乐的正确理解上,以及对声音的准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上。

这些方面,与个人的人生阅历、包括年龄、学历、生活环境、文化传承等因素是有一定关系的。特别是人生阅历方面,如从事文艺工作的,或者常常接触这方面工作的,再就是经常有条件听音乐会的,和从事文艺工作的亲戚朋友接触较多的,等等这些人群,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就相对比较正确,对声音是否准确的判断能力相对就比较高。

个人修养是可以培养锻炼的,多听多交流,是必须的过程。逐步积累和丰富自己对旋律的音乐语言、音乐词汇了解,逐步掌握调式、调性的表现特点,以及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旋律风格等等相关知识和体念,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对声音是否准确的判断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是与音响相关的声学、电声学、物理学等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的积累。这些并不要求每个学科都要达到专家级的水平,能“专”当然更好。但大体上有些了解是必须的,不然,你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对声音是否准确的判断能力再强,也只能是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而已。什么原因?怎么解决?将束手无策。绝大多数情况还会形成错误的判断,采取不当行为。

了解声学、电声学的人不多,原因有客观的方面,也有主观的方面。
声学和电声学它是物理学的分支,又是物理学的边缘科学。发展的时间相对又不长,形成现代声学体系的时间更短,普及较少。这是客观的方面。

另一方面,声学现象往往会诱导我们犯错误,正如著名音响家占士摩亚曾经说过:‘在音响学中,任何在表面看来很明显的事情,通常都是错误的’。造成了普及上的困难。因为错误的经验总是“表面看来很明显”,长期以来已经“根深蒂固”。这是主观的方面。

但是,真要玩好音响,我们还非学些“皮毛”不可。所以说:玩机功夫并不在玩过多少,而是个人修养和相关知识的高低。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今天晚上出发奔赴广州,回来再聊。谢谢大家给予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原帖由 paul少 于 2007-11-29 15:49:00 发表
push.


谢谢!希望能推动交流和普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12-2 20:11:00 发表
松香兄并老鬼及邓烧三位:
      回到桂林了吗?
      留声机杂志的订阅电话:010-65277277
                        网址:www.gramophone.com.cn
                        联系人:苏醒  13701378638
......


我已于三点到家,刚刚打开电脑,资料明天发给您。
这次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购碟消费也非常开心,收获非常大。还得感谢兄放弃看展带路引导,欢迎兄有时间一定到桂林阳朔指导交流。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原帖由 破碗打饭 于 2007-12-3 6:15:00 发表
好专业!
虽然看不大懂,但是对这种精神佩服的一塌糊涂,俺顶,俺顶,俺顶顶顶顶顶顶!!!!


兄弟过奖了,这里并不是专谈“专业”,这些其实就是聊天,结合一些现象谈些用得着的原理而已。了解些原理,目的是为了方便灵活应用。由于个人的理解能力总是有限的,难免有错误存在,这里特别提倡消化、过滤、然后吸收,尤其是过滤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前面曾经说到:吸收处理表面上看会占去一些空间,使小环境更小,其实他的作用恰恰是起到了增大空间的“效果”,声场会更宽更深,立体感更强。实验证明:吸音处理(吸音材料的应用)可等效于降低声速,等效于增大空间体积。

这里另外再介绍一个非常有趣的消声室结构————卦限消声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音频声学实验室的卦限消声室:净空间为3.6×3.2×3.4(=39.168)立方米。这是马大猷教授在一般消声室的基础上,利用矩形管中用两邻壁做吸声处理使管的有效尺寸加倍的原理,提出来的特殊设计。它只是在三面(天花板和两邻壁)做吸声处理,另外两壁和地面分别用瓷砖和水磨石,形成三个全反射面。这个消声室在构造上等于一个8.0×8.0×8.0立方米的全消声室的八分之一(64立方米)。如果声源或接收点正在三面镜子的交点上,在声源和接收点之间就只有直达声而没有反射声或反射声非常弱,和全消声室完全相同。截止频率为80Hz,本底噪声平均约为13.0 dBA。

卦限消声室的结构(在三面天花板和两邻壁做吸声处理)证明,天花板和两邻壁做吸声处理可使矩形空间有效尺寸加倍。尽管这是在吸收率非常高的情况下的结果,但它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吸声处理可使矩形空间有效尺寸曾经的结论。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由于许多朋友认为自己的房间层高不够,再做25~35cm的吸音掉顶就太低了,担心影响声音的“高度”立体感表现和声场的宽、深度表现。昨天就还有朋友电话中提出这些担心,其实的确是很有代表性的“担心”。所以反复再次说明,吸音处理(吸音材料的应用)可等效于增大空间体积(尺寸)。
…………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浅谈HIFI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7-12-4 22:59:00 发表
松香兄;此次去了广州音展也与自文rock他们相聚了,能谈谈感想吗?


是的,自文还送了他认为最好的母版刻录CD给我,回来听了感觉非常好。但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次广州——江门行,有时间的话准备另发帖,这里就不说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声场的宽松感离不开平衡的低频延伸。声音的霸气、气势;厚实感、稳重感等,也离不开低频——这个——万乐之根。每个发烧友都会非常重视低频的还原表现,为了获得满意的低频还原,大多数发烧友都会“不谋而合”地把视线瞄准了大口径箱,这并非没有道理。但事实上低频的还原能力,并非只与扬声器口径大小相关,还与单元的电声参数,箱子设计,甚至听音环境等相关。

因为单元的电声参数,箱子设计等等,不是大多数发烧友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下面就专门谈谈环境的影响。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贝多芬蒋 于 2007-12-5 19:48:00 发表
松香兄;我是听朋友说的,对了以后准备换品牌器材吗.


有机会你来听了之后,请给建议。有好的谁不想?但三几十上百万的就免了,穷人没米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