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27713|回复: 819
141#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10 8:23:00 发表
上面小实验换上容积更大的暖水瓶,情况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换上容积更大的暖水瓶,与较小的暖水瓶比,(由于暖水瓶口径基本一样大,容积不同而已)观察到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区别:
1、烟雾振动会更激烈明显(吸收作用更大);
2、起始共振的频率会相对比较低(共振的频率会向低频移动)。即体积越大,可产生共振现象的频率会越低(被有效吸收的频率才会越低)。

这就是反复强调微孔吸声“陷阱”要有尽量大的内容积的理由和原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把这个小实验进一步展开:
1、它还可以(定性的)证明吸音棉等吸音材料的应用,能等效于增加闭腔容积,使共振频率降低;
2、吸音的原理是通过物质产生共振将声能转化为热能;
3、吸音棉等吸音材料的应用(参与共振),将大大提高声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增强吸音能力;
等等!等等……………………………………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实验感受!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玩HIFI就是设法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出唱片里原有的声音信息。你喜不喜欢这唱片里原有的声音“信息”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电声还原过程中的一切信号损失和一切信号奇变以及防止添加音染。在声传递(重播)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减少或控制环境的反射、共振、甚至驻波等产生的“声音奇变”以及“音染”,使我们能够听到相对更多的直达声,使声音变得干净、清晰、“保真”,以利于声象聚焦和声场展开。

但是由于频率越低越难被吸收,业余条件下尽管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对于很低的频率,如二、三十赫兹的频率,被“吸收控制”的量仍然会非常少。所以我们只好尽最大努力去吸收控制它,只有把低频“吸收控制”好了,我们才能够根据低频吸收控制的情况对中高频适当的去进行吸收处理,这样才能够降低中高频的反射及其干扰,获得相对更多的中高频直达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获得相对更多的中高频直达声,才能使声音变得干净清晰和具有“保真”感,也更有利于声象聚焦和声场展开。

非常幸运的是,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耳对如二、三十赫兹这些很低的频率并不敏感,对一些很低的频率人耳甚至还没有肌肤敏感,在比较大的声压下,这些人耳不敏感的超低频甚至能够被“完全掩盖”掉,不会明显影响我们的听觉。因此,只要我们“已经尽力”了,还是能够获得相对理想的“声”(音乐)还原环境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前面提到,“低频没有方向性”常常被误解为“低频没有方向定位”,事实上在一套有些“水平”的系统(包括环境反射控制得比较好的情况)里,我们完全可以获得低频声来自的方向、远近、以及高低的方位感。但是,如果中高频反射太过强烈(混乱)的环境里(特别是小环境里),低频真的会没有了“方向定位”,甚至所有声音的方向定位感都会变得模糊。而且,偏离中心越多的声象聚焦会越模糊(有点类似光学镜头边缘成象没有中心成象清晰的情况)。有时候甚至还会造成声象声场向中心“压缩”展不开的现象。

所以,尽量降低声音的反射及其干扰,获得相对更多的直达声,是听音环境处理的总原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newbjman兄的房间在北京已经是非常非常不错的了,应该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听音环境效果。
根据您说的情况,以个人意见:


1、天花的扩散应废除。天花就做个大平面微孔吸音掉顶(并包住横梁),掉顶深度控制在30~35cm左右,这样净空间高应该还有2.65~2.70m,视觉看上去也够高了(实际声学空间会高出3.0m许多)。另外注意要分散填入20Kg左右“太空棉”就行。这样吸音掉顶的吸音频率范围扩展的就比较宽,对低频的吸收控制也比较理想,更有利于低频的播放还原,实际听上去低频会更加丰富。(为什么?有时间我会在下面的帖子进行定性分析)

2、“房间的四面墙壁,我是先装上10公分的吸音棉,然后钉上石膏板,”————不知道这些石膏板是否穿孔?如果已经穿孔就对了。如果没有穿孔,应该给它补穿孔(间距5X5X孔径0.5左右)。穿孔后,第一和第二反射点都不必再做吸音和扩散,这样声音应该就比较平衡了。(最多可在第一和第二反射点加大穿孔密度,是中高频多时采取的措施)

3、摆位时注意箱子低频扬声器中心到垂直(六个)反射面同时产生两个以上相等距离的情况。(例如有两个以上相等距离为2.15m时,40Hz的低频就会被削弱)

4、座位后面的木扩散处理,可以废除,也可以保留,自己对比后决定。如果有穿孔石膏板吸音处理,建议废除扩散。

newbjman兄客气了,个人意见,供参考。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7-12-13 00:56:03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兄不客气。
间距5X5(cm)是考虑手工穿孔比较困难,且石膏板强度不够容易损坏。孔径0.5cm是考虑太小的钻头容易折断。其实“微孔吸音板”顾名思义就知道孔小且间距密度高,效果就更好。更改间距为8X8(cm)或者10X10(cm),孔径改为0.6cm~0.8cm,也是可以的。当然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主要反映在吸收峰相对突出或是相对平坦方面吧。

微孔吊顶市面上有成品微孔吸音板出售,也可以用同一方法制作,或者用9mm胶合板钉牢安装,刮上腻子后再打孔。8年前我们这里市面上还没有成品微孔吸音板出售,我就是用9mm胶合板钉牢安装,刮上腻子后打孔制作的吸音吊顶,效果还行,而且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对装饰性要求高的,吊顶建议使用市面上出售的微孔吸音板,如下面照片,吸音效果和装饰性都不错的,还有不同颜色可以选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但是,普通房间环境里,微孔吸声“陷阱”要有尽量大的内容积!!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14 16:49:00 发表
松香味兄,

谢谢你无私的作答。
我猜如果整个房间四面墙壁和天花都是用微孔吸音板的话,从美观眼光会单调点。
我准备先来试拆掉前墙和后墙的石膏板,用微孔吸音板来取代,看看效果如何。
这样下来天花,左右墙......


拆掉后墙的石膏板用微孔吸音板来取代是很好的措施,微孔吸音板后面最好能够保留20cm以上的内空深度,这样房间声学虚拟尺寸会变“长”,即使你靠后墙而座,听感上仍然会感觉后墙似乎还有一个不小的空间,这就是声学虚拟空间。但是微孔吸音吊顶还是要的,个人认为,其他的都可以暂时不变也应该先上微孔吸音吊顶,普通房间里只有吊顶才能够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供我们作低频吸收使用,而且它能够比较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房间。低频吸收控制不好,想有好的低频再现根本就不可能。相反,低频吸收控制越好,低频再现就越有分量和质感。

“低频不足的系统(环境)不能吸收低频”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前墙的石膏板没有必要拆掉!因为它对几百赫兹以下的低频相当于完全刚性的反射体,即使打了孔,由于内容积太小,对几百赫兹以下的低频仍然相当于完全刚性的反射体,更不用说100赫兹以下的频率了。低音力度感主要由80Hz~100Hz的频率表现,石膏板对这些频率(包括更低的频率)几乎没有什么作用,或者作用非常非常小,即使打了孔也完全不必担心。相反有了它,可减少前墙对中高频的反射,声象聚焦更好,声音更清晰。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4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slma7 于 2007-12-14 18:01:00 发表
收益非浅.松香兄.就你这学识.该出本书才对.
请教个问题.俺正想上个超五.在把环境根据你的教诲适当处理下.能不能出现理想中的音像高度.音场的宽度及层次感.老感觉它的倒相孔是一顺的.怕出不了理想的音场
          ......


过奖了!别人写的书自己都还没学完,能出什么书啊?
你说的情况上张照片,说说环境尺寸,可能比较好给些建议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5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newbjman 于 2007-12-14 20:17:00 发表
松香味兄,
我考虑把前墙的石膏板拆掉是因为但我放低音强的音乐时候,这一些石膏板都在振动,我怀疑因此把低音减弱了,产生了40Hz 的谷底。
后墙的重建,如果把现有的10公分的吸音棉加到20公分,将会成为一块4.9MX......


不管石膏板还是微孔板,安装牢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安装牢固了,石膏板只要少许打些孔就能够大幅度减小原来那些振动的现象。
上几张照片当然好啊,这样更方便大家交流,不一定只是我的意见,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可能会有更好的建议。168是发烧友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愿意无私奉献的朋友还是有的,希望你的照片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