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32682|回复: 819
241#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现在声音透明度比较高,一些弱音也听得比较清楚,就是低频量感不足,加大音量,低频出来了,但中高频又比较多,

这是中高频反射强烈的重要特征;加大音量,中高频不是多而是吵耳。(中高频经过来回反射而混乱吵耳,声象模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黑海一舟 于 2008-3-30 15: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超人rivery 于 2008-3-29 23:08:00 发表
今天把原来的4个低频陷阱每个前半圆穿了一百个左右的孔,后半圆穿十多个。把机架移到了音箱后面,低频清晰了很多,不过现在是吸收过量了,中高频比较......
切割泡沫板有什么好的办法
用刀子划开,不是那么平整美观


切割泡沫板有什么好的办法?
有的!————买一根100W的电炉丝,拉直后取1/4左右长度,再用一竹片弯弓拉住两端形成一弯弓状,在这段1/4长的电炉丝两端加上200W/60V的交流电源(或者直流电源)就形成了一把“电热丝刀”。200W/60V电源就用一个200W以上的变压器把220V降压到60V就可以了,降压至60V的目的是为了相对安全方面考虑,同时又可隔离市电,但是仍然需要注意防止电击哦,因为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是小于等于36V。

用这个“电热丝刀”切割泡沫板非常方便的,我二十多年前就用过。

不过泡沫板完全没有吸音作用,扩散作用通常也只能针对高频,对声音的处理几乎没有正面作用,建议慎重考虑使用!!!!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3-30 22:19:39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3#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andyhe 于 2008-3-31 12:45:00 发表
受益!寻机改善一下我的听音环境,希望能把低频控制住。


兄弟们客气了。
但是想控制住低频,通常就需要较大体积比例的低频吸收空间,例如吸收空间通常要占环境体积的10%左右或以上;且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境最理想。所以穿孔板天花板几乎是最合理的选择了,只要愿意“牺牲”些视觉高度,一般就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回andyhe兄:
榻榻米(25-30CM)下面塞满棉被、地毯、纸皮等物,如果同样穿孔,并有相同的穿孔板内容积和同样的吸音填充材料,就应该有同样的吸音效果。但是在悬空的榻榻米板上安放箱子和器材,效果会怎样呢??估计不会有理想的表现哦。


扬声器后面是落地玻璃窗,用比较厚重的窗帘或者双层窗帘就可以了。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黑海一舟 于 2008-4-2 9:43:00 发表
松香味老师

据说木地板下面龙骨形成的空腔,对低频的反面影响很大,是不是这样呢


是的!!准确地说是对中低频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龙骨形成的空腔共振引起的问题。虽然振动的幅度看起来不大,但面积却很大,是整个地板面积哦,它可相当于多少只扬声器口径的面积啊??所以假如它“振动”起来了,产生的声压绝对不可忽视!!

另外,整体上看它的“振动”相位和频率都不完全一致,因此导致声音混乱…………器材安置在上面,由于振动的因素作用,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哦。

所以,我是主张“地面以坚固结实装修,然后用地毯加以调节”的观点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6#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gdhzdym2 于 2008-4-2 15:18: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3-28 17:25: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gdhzdym2 于 2008-3-28 15:10:00 发表
非常感激松香味兄的指教,谢谢!!!


不客气!!希望您能得到一个中性、平衡、理想的听音环境。


        我的听音室约20平方米多一点,长5。8米,宽3。1米,高3米,中间有一道大横墚(长边5.8米,樑在3.1米处),樑的垂直尺寸是60公分,即它的最低点距地面是2.4米,除樑之外,整间房其余地方的净高均为3米。因此,我想将较小的一边(2.7米*3.1米)搞成您所说的微孔木板天花,其深度是50公分,这样,约有4立方多的容积,器材就放在此处的下方。
      请您介绍一下,该填什么材料,是海棉吗?谢谢!



回gdhzdym2兄
4立方多的容积显然小了,你的房间总容积大约有60立方米,吸收空间通常要占环境体积的10%左右或以上;那就应该是6立方米或以上为好。
因此建议:
1、大横墚两边分别做深度为40公分的微孔吸音木板天花,穿孔率2~4%左右就可以了,内填充吸音棉,注意先铺垫透气性良好的吸音材料,防止吸音棉堵塞天花上的微孔。
2、由于房间比较狭窄,箱子长边摆放很难出好效果;短边摆放时,箱子距离两侧面墙会比较近,中高频反射强烈,需要进行适当吸收处理,铺垫墙毯或悬挂折波窗帘都是可行的办法。

3、地毯和后墙铺垫墙毯或悬挂折波窗帘也是必要的。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4-02 18:33:4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Mark记 于 2008-4-2 15:40:00 发表
大半天终于看完了,能够拜读松香味老师的文章,受益匪浅呀。
小弟的音响室柱波很严重,而且是顶层尖楼,搬进来没有作过任何声学处理,只在音箱后面放了两块扩散板,我一直想处理掉柱波,但小弟处理房间的经验有限,没有十足的把握而迟迟不敢下手,望老师指教。
房间尺寸是长7M X宽 6.6M X 高(1.6M-2.4M)高度最高2.4M,最矮1.6M



这个环境比较复杂,一时间还没有好的建议,我会放在心上的,等等再说吧…………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一起帮忙出谋划策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8#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Mark记 于 2008-4-2 15:40:00 发表
大半天终于看完了,能够拜读松香味老师的文章,受益匪浅呀。
小弟的音响室柱波很严重,而且是顶层尖楼,搬进来没有作过任何声学处理,只在音箱后面放了两块扩散板,我一直想处理掉柱波,但小弟处理房间的经验有限,......




建议:
1、听音位头上那平面内部是否有空间?如果有,做穿孔吸音处理很有必要,千万不要再浪费这有限的空间了。



2、这个斜面内部也分别做内空深度约35cm的穿孔吸音处理,并填充高吸收率的吸音棉,例如玻璃棉、矿棉等,可减少低频向听音位的反射,防止即使低频驻波处理好了低频仍然过量的不平衡问题。
3、原有两块扩散板可用于微调中频,也可以拆除,到时候灵活掌握,摆放的位置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经过这样处理,低频驻波应该可以大幅度受到抑制,低频过量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明显控制或基本解决,中频表现应该有大幅度改善和提高。如果处理后还有什么问题,到时候再说吧,这样的环境我也是第一次碰到,其他的问题无法完全预料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4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gdhzdym2 于 2008-4-4 7:29:00 发表
是3.7米宽,不止3.1米。



长5.8米,宽3.7米,高3米,这样的环境已经非常难得了,经过穿孔天花板吸音处理,会有比较理想的环境声学效果了。放心地做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25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超人rivery 于 2008-4-6 13:37:00 发表
我的系统音色偏干冷,如果做了这些吸音,怕声音更干,不耐听。如果想加长混响,让声音丰润点,是直接让墙上钉些石膏板比较经济,还是有更简单省钱的办法呢?谢谢


音色偏干冷会不会是器材的原因呢?环境处理解决不了器材的问题,环境处理的目的只是让器材能更好地发挥水平。
你所说的“思路”我感觉是“期望”以一个错误去修正另外一个错误,这样行不行呢?我不能肯定。如果问这样好不好呢?我的回答是——不好!

另外,做了这些吸音,声音不会“更干”,大多数情况是恰恰相反。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