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指挥大师君特·旺德在2002年以九十高龄去世,一个指挥艺术大师云集的时代也最终结束。旺德也许是支撑到新世纪的唯一一位元老级人物。
在这些二十世纪末的指挥大师里,旺德是我最为崇敬的一位,当然不是说我不喜欢卡拉扬、朱里尼、波姆、约胡姆等等,而是旺德那种淡泊名利,在音乐艺术上默默耕耘的品格更让我钦佩,而他呈现出的音乐又是如此生气勃勃,浑然天成,令人仿佛能穿透音乐作品表层被人为付与的各种矫饰,而直达音乐本质。大师直到晚年才籍着一系列现场录音唱片让世人广为认识,虽是“大器晚成”,但他的艺术贡献最终得到了应有的赞誉。我对他的生平了解不多,但从大师晚年的现场录音里,还是深深感受到他深厚的功力和对音乐的赤诚奉献。
关于旺德的指挥艺术,曾见过有的评论认为他太保守,太清淡,缺少灵气,甚至认为他只不过是因为世纪末许多显赫的大师相继逝去,“猴子称大王”而已。我心中不禁为大师鸣不平,我怀疑这样说的人有没有真正听过旺德的录音,或者只是想当然、人云亦云?我也曾经受到误导,以为旺德的指挥只是温吞水般平平庸庸,直到认真聆听后,才发现旺德的指挥其实充满了质朴的生命力,流畅丰富而不失浑厚和刚劲的力度,不信,请听听舒伯特第九(柏林爱乐现场版)的最后乐章,或者勃拉姆斯第一(北德广播现场版)最后乐章,试问,除了托斯卡尼尼,还有谁能在七老八十后还能奏出如此震撼人心和激情充沛的音乐?真是老而弥坚!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旺德的艺术里绝无矫饰的成分,也没有别出心裁的机巧,感觉音乐完全是从心灵流淌而出,直接流进听者的心田,而又不失细腻,这是我的最大感受,也是大师的独到之处。许多指挥家在晚年往往速度都会变慢,甚至陷入沉思冥想中,以探求深刻的内涵,但旺德的节奏丝毫没减慢,而且在相对比较快的速度下仍保持细节的清晰丰富和整体的深厚有力,音乐气韵生动,呼吸自然,足见其功力之深,即使与同时代的大师相比,也绝不逊色。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音色并不华丽,但却厚重而细腻,层次丰富,和大师的风格相得益彰。
旺德晚年的保留曲目不多,集中在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这3B和莫扎特、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的交响乐,还有少数的现代作品,这些现场录音都值得一再欣赏,很耐听!
我没有刻意收集旺德的所有唱片,但见到的基本没放过,也就是RCA的那些。另外还有很多和其他乐团的现场录音,都是反来复去那些曲子(大师早年其实曲目是很广的,还喜欢弄现代作品),也就算了。连续这几个星期,好好地把这些唱片又重温了一下,越听越有味呢,和大伙分享一下,欢迎批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