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各自各精彩!! [复制链接]

81#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总结一下:

1.黑胶的强项是音乐感染力,这是音响器材的生命。当我们聆听黑胶时,很容易被吸引。自己不会刻意去追求音场的纵深和广阔,也不会太留意乐器的定位。如果你追求刺激爆棚的效果,超重的低频能量感,黑胶也能满足你。CD的HIFI性能很优异,但对音乐的耐听程度就比黑胶输了不止一班。我相信高档的黑胶机会更加出色和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曾与一位经营音响器材十多年的老板聊天(我不在他那里买东西),他说:他觉得3W元的黑胶机胜过五六万的CD机,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我相信。今次对比试听的结果是:黑胶之所以贵,有很多原因,好听是原因之一。另外,不管器材还是唱片,我们都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黑胶之路任重道远.........

2.黑胶和CD是两种玩法。我的想法是两者都听,因为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希望能取长补短。但实际上我很难做到,现在听黑胶的时间明显多过听CD的时间。

3.这次试听的黑胶机和CD机价钱相差不大,比试结果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4.我本人更喜欢黑胶,当然我也不否认CD的优点。这可能和个人对听音类型的喜好不同有关。但我相信,如果玩得起,高档的黑胶机的HI FI性能也是很优异的。

5.玩得起那些大发烧友愿意花几千元去买一张头版黑胶,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人家不是傻瓜。

6.不鼓励一般爱乐者玩黑胶(并非说黑胶高人一等),实际花费(财力,时间,精力等)太巨大了。但是如果真的没有玩过黑胶,可以说是一种遗憾,玩黑胶,是我上168的最大收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2#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好贴,一口气粗略读下来,差点累死,抽暇细细品味,s兄很用功,加油~!
TOP
83#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多谢shinelb兄又一好贴,继续啊。
您的时间在那里,您的成功就在那里!
TOP
84#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8-11-8 16:50:00 发表
很久不见李老师推出新作。期待中。。。。。  


惭愧,最近音乐听得退步了。
羡慕并敬仰S兄能以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并为灾民做实事。咱俩专业相同,我却不能做相同的事情。更惭愧。


如有可能,发个勃交的帖子上来。
保重,老弟。
TOP
85#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原帖由 eric 于 2008-11-9 0:32:00 发表
多谢shinelb兄又一好贴,继续啊。
E版:好的,我尽我的能力写下去。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6#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马里纳巴赫《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11-09 02:59:4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7#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8#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9#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这是我最喜欢的巴赫作品之一,因为它的变幻莫测和博大精深。J.s.巴赫最后的一部作品《赋格的艺术》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标志着一位天才音乐家总结其毕生的创作经验和最精湛的写作技术, 为求证一个最纯朴的音乐主题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断探索, 为人类在音乐艺术方面留下了一份光辉灿烂的遗产。 这是巴赫的最后一部作品,没有说明是给什么乐器演奏的,所以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器乐家尝试演奏,有钢琴、大键琴、管风琴、最大胆的设想是用乐队演奏等等。20世纪初以来,欧洲对这部作品研究的人不少,而每一家的研究和所发行的版本,都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安排。法国巴黎大学索邦学院的音乐史教授,茄克·夏依里(jacques Chailley)在1972年出版的《巴赫赋格的艺术》作品评考和分析一书,搜集了关于巴赫这部著作的极其丰富的历史资料,用合乎逻辑的演绎推理方法来论证,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根据夏依里的研究,发现《赋格的艺术》是由24首赋格和卡农组成。它共分为三大类, 每一类分作两组, 每一组又各分为两对, 而每一对又包含性格相同的两首赋格或卡农: 其中一首是正步陈述的主题, 另一首则是反步陈述的主题。但由于这部作品尚未完成且有些已失传,所以目前能掌握的仅有20首左右。 每一首赋格或卡农的主题, 都是根据一个被称为格言式的伟大主题(grandsujet)以极其精美巧妙的变奏方式, 作为它本身的主题而写成; 最后一首是三个主题的赋格: 第一个是伟大主题、第二个是新的主题、而第三个则是“用bach”署名的主题:bb1—a1—c2—b1; 可惜这一首赋格尚未完成,巴赫就与世长辞了, 第22、23和24首巴赫尚未动笔。 这个格言式的伟大主题是这样的: 用这个主题作为模式,作出许多种变化,提供每一首赋格和卡农作为它们本身的主题。还可以用扩充的、紧缩的、逆行的等等手法进行模仿,作出许多的变化。马里纳的版本是一个闪烁着人类的光辉的伟大作品。《赋格的艺术》之所以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由于它汇集了全部复调音乐的手法,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匠心独运,以及具很强的音乐逻辑性。它无论在复调音乐写作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还是在教学和演奏方面,乃至近现代音乐中新古典主义、十二音体系的作和民族调式风格的交响音乐创作方面,都能启发和指导我们,并能作为一种基本的写作楷模。这部作品也是我经常拿来测试器材分析力和层次感的,相对来说,CD版本分析力和层次感要好于黑胶,但黑胶给人的感觉要好,因为这部作品是温暖的,这是一位音乐老人对他自己音乐生涯的总结。温暖、浪漫、甚至伤感.........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11-09 04:36:5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0#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1747年5月7日,巴赫抵达柏林。腓特烈二世早就听说巴赫是演奏键盘乐器的强人,就请他即席演奏。巴赫当即演奏了一首赋格曲,他非凡的才华使在场的人赞不绝口。最后,巴赫请国王给出一个主题,由他来即兴发展成一部多声部的赋格。国王的音乐水平实在太菜,主题给出来了,这却是一个缺乏音乐性的主题,几个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毫无关联,生硬地堆砌而成。巴赫拿到这个主题看了一下,感到很难根据它发展成复调音乐,就在上面做了一点小的改动,便在钢琴上即席演奏起来,音乐主题一经展开,就发展成有六个声部的赋格曲,音乐挥洒自如,把复调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令在场的人们叹为观止。这次柏林之行使巴赫有机会一展才华,年事已高的巴赫对这次旅行不报有任何功利目的,既不想谋什么职位,也不想讨什么封赏,能够看看儿孙也就满意了。但是巴赫对这次晋谒国王获得的成功还是很欣喜,回到莱比锡以后,他把腓特烈大帝的音乐主题加工成一套多声部作品,其中的一部四乐章奏鸣曲特为腓特烈大帝写进了长笛声部。全部作品完成以后,巴赫又写了一封措辞极为卑躬的书信,与乐谱一起呈献给国王。类似这样的书信巴赫一生中写过很多次,分别致以不同的君主和贵族,但是他几乎从没有因此而改善过自己的境遇。巴赫把乐曲集题名为《音乐的奉献》,这个"奉献"不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献出"的意思,而是指臣仆向君主献上的贡品。巴赫在给国王的信里委婉地请求当朝至尊把《音乐的奉献》传播于天下,以使乐谱里精致而完备的复调手法广泛流传,供人们学习研究。但是腓特烈二世皇帝兴头一过就把这事弃之脑后,他没有安排宫廷乐队演奏过,自己也没有试奏过乐曲中的长笛部分。这部精致的被后世称之为复调大全的作品集就这样冷落下去了。巴赫晚年很淡泊,因为人们欣赏的只是他的技巧,很少有人听懂他高深的音乐。这时的巴赫主要潜心于总结他为之求索一生的复调艺术,留下的是两部遗产,《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被音乐史学家认为是复调音乐大全,在这里艺术技巧的解决已达到复调音乐的顶峰,他几乎已经穷尽了复调音乐的各种可能,又解决了和声与对位之间的冲突和旋律与复调之间常常发生的混沌,使音乐求得平衡。这里有凝练鲜明的主题、层出不穷的音乐创新、无穷无尽的表现方式,通过这些精湛的音乐技巧表现出了巴赫的精深的思想和热情奔放的情感。一部西方音乐史里说巴赫的音乐经历了被埋葬和复活的历程,这是很准确的。巴赫完成了《音乐的奉献》以后,自己出资把乐谱印刷一百份,分送亲友,此后这部作品便没有下文。《赋格的艺术》正式出版,但只售出三十份,巴赫一气之下把印刷木版当做木柴论斤卖了。巴赫死后,他的作品很快被人遗忘,除了他的音乐过于博大精深一时难于被人们理解之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意大利风格的音乐大量传入德国,人们的兴趣被吸引到那里去了。听过几十个CD版本的《赋格的艺术》和《音乐的奉献》,最终我选择了一些黑胶版本,很多CD几乎作废了。听了黑胶版本,再听CD,已经没有感觉了..........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11-09 05:10:4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1#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巴赫就是在此演奏《音乐的奉献》的。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宫殿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瑰丽的首相厅,天花板上装潢富有想象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辉煌璀璨。宫殿前有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 ,两侧和周围由翠绿丛林烘托 。宫殿前有喷泉,正对着大殿门廊。此喷泉采用圆形花瓣石雕,四周有“火”、“水”、“土” 、“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 ,花坛内塑有神像,尤以维纳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型精美,形象生动。据说整个宫内有1000多座以希腊神话人物为题材的石刻雕像。宫殿东侧还有珍藏124 幅名画的画廊 ,这些绘画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画廊宽敞明亮,每逢佳节,这里都举办音乐会。花园内有一座六角凉亭,采用中国传统的碧绿筒瓦 、金黄色柱 、伞状盖顶 、落地圆柱结构 ,被称为“中国茶亭”。亭内桌椅完全仿造东方式样制造,亭前矗立着中国式香鼎。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前后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未遭受炮火轰击,至今仍保存完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2#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海菲兹《苏格兰幻想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3#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4#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1838-1920)是德国作曲家。他特别喜欢德国民歌,对其有很深的研究,并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他的作品虽然很浪漫,其实却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传统。他的作品曲调悠扬,满怀热情,曲式具有德国式的严谨而又奔放自然的效果,既遵循传统又美丽淳朴。他留下的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作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苏格兰幻想曲》创作于1879至1880年,于德国柏林。布鲁赫在这部作品加入了很多苏格兰民歌,是一首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抒情幻想曲。题献给伟大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小提琴忧郁地歌唱,满怀思乡之愁。小提琴唱出怀念故乡的苏格兰旋律《老罗宾莫里斯》。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小提琴奏起活泼欢畅的主题,主旋律是《嘿,浑身尘土的磨坊主》。第三乐章:行板。《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是这慢乐章的基础。这个乐章与第二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她是伤感悲怀的。第四乐章:快板。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战歌《胜利的苏格兰人》决定了末乐章充满活力的基调。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怀有深深的乡愁,如果你有一颗感性而敏感的心灵,你一定会深深迷恋上这首曲子……..上面是海菲兹的名版:这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终极版本!海菲兹在《苏格兰幻想曲》中的特点是音色绝对均衡,音准绝对可靠,强调演奏的整体性把握。对于乐章主题之间的一些经过乐句,他采用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个录音音色极美,海飞兹保持了20-30年代的天鹅绒般的音色。据说在海菲兹拉完这首作品时,伴奏的小提琴手都说不想再拉琴了。而小提琴大师祖克曼一直不录《苏格兰幻想曲》,他说这首曲子只属于海菲兹! 这部作品是海菲兹的专利,而阴影狗头版却又是这个录音终极音乐载体。只有听过这个黑胶,你才会真正领略到海菲兹的真正实力以及他那把名琴的华丽、光辉的音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5#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的PK实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

回复:【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各自各精彩!!

这是我拿来测试音响器材的一个录音。主要是测试音响器材的动态和低频。多年前,为了选择功放,我就用这张CD来测试。用高文330来推我的KEF,发现高文音色很高贵,她的低频是重质不重量的,最大原因还是因为高文330推动力还不够火爆,试听里面的炮声,低频下潜还是不够深,声音还是有些紧张。后来用麦景图6900来测试,感觉推动力基本上够了,但1812里的炮声还是有些拖沓,麦景图6900的风格与高文330差别比较大,各有优势和缺陷。所以当时都没有买高文330和麦景图6900,因为这两部功放都推不好KEFmodel 3~2,后来又试过单声道的845前后级胆机,推动力还是不够。直到遇上英国CR功放,尽管她的素质不一定比得上高文330或者麦景图6900,但我觉得推KEF model 3~2还可以。这张1812的CD和LP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聆听整部1812序曲,我觉得CD的线条感和层次感要好于LP,但炮声就是黑胶占优。主要表现在:黑胶的炮声是非常松弛而富有弹性的,而CD的炮声相对要坚实一些。总的来说:CD较HIFI,黑胶乐感要好。另外,这张黑胶动态极佳,是测试音响器材的利器。你如果要买一套声音比较全面的音响器材,这个1812用来试听就肯定不会错的了。不管是CD,还是黑胶,这个录音的表现都是极其优秀的。她们的区别只是风格稍微有点区别,这可能是不同音乐载体造成的,另外的原因就是不同的音乐载体的制造者的不同理念使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8#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各自各精彩!!

海菲兹名作《维塔利夏空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9#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各自各精彩!!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0#

回复: 【从Esther到富特文革勒】LP与CD各自各精彩!!

其它一些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