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由杨松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第二场音乐会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听乐感受——
第一次看到杨松斯的现场指挥是在2002年的柏林森林音乐会上,2002音乐会的主题被定为“返场曲之夜”,其热闹的程度就可见一斑了。因此让我认识了当场的指挥——马里斯-杨松斯,这个拉脱维亚老头首先吸引我的是他的鼻子觉得很有特点,这当然只是个笑谈,杨松斯充满激情、极具亲和力的指挥风格才是真正令世界乐迷所称道的,这大概是由于其父亲是个歌剧院的常任指挥有关吧。
要想进一步了解杨松斯在2002年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的影像资料之后我只找到了1994年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舞蹈之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更是火爆至极,让我欲罢不能。而唱片呢,也不太好找,但让我欣喜的是杨松斯竟是个被公认的德沃夏克交响曲的诠释专家,尤其是他指挥奥斯陆交响乐团的德沃夏克的第6、第7和第8,奥斯陆也就他发迹的地方:杨松斯和小泽征尔一样赢得过卡拉扬大赛,但后者的仕途一帆风顺去到了波士顿交响乐团名声鹊起,成为唱片界、乐迷中的宠儿。反观杨松斯,由于身处前苏联一个在当时被西方势力所孤立的国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杨松斯的发展,直到1979年杨松斯来到了奥斯陆才真正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中,但还只是一位走在我们视线边缘的大师。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2003年杨松斯成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音乐艺术总监,2006年第一次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大概是初来咋到的缘故,所以在2006年的新年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中大多是我们相当熟悉的,你可以说他是守旧的但却正对了我的胃口,更重要的是永远充满激情的杨松斯让老曲目焕然一新,甚至可以说2006年的新年音乐会是进入21世纪来最精彩的一场,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之后DG录制的唱片完全没了现场的感觉了。
2005年本有机会第一次聆听大师的现场演绎,杨松斯率领巴伐利亚交响乐团来到上海,可惜档期安排的不合理,让我丧失了这次机会,音乐在杨松斯来的前一周是西蒙-拉特尔和柏林爱乐,几乎所有的乐迷都为了这次“美丽的约定”而趋之若鹜因此错过了杨松斯和巴伐利亚,当我知道已是过去时了,更遗憾的是杨松斯的音乐会达到了爆棚的场面,真是可惜。
有些扯远了,回到了今天的音乐会缘了我时隔3年的约定,为了听到德沃夏克的第8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场——
从试音开始就对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管乐部分有了期待,因为在试音时除了由第一小提琴习惯性地领奏外,管乐部的单簧管手也充当了另一为领奏,其“气势”有盖过第一小提琴之势,可见该乐团的管乐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没有如约而至,后来据业内人士说,今晚的杨松斯身体欠佳好像是患了感冒,而取消了该曲目,这个说法是可信的:因为在返场曲中杨松斯只加了一个曲——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72第二号》,而且指挥看上去已经是很吃力了,从他的表情中也能看到略带歉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