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1# qsyd 的帖子
我是指Jochum一生推廣Bruckner, 從而帶出上一代指揮Hausegger他倆之間的關係.
而"霍伦斯坦一生指挥最多的就是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 我並不懷疑, 但"不热衷于录音,这是后人对他的认识比较模糊的主要原因。"這就比Jochum輸蝕了. 至少從Jochum 1937至1986不斷演出及录音Bruckner作品, 這不多不少也可觀摩到大師風格, 特色多方轉变.
(在1938年Hausegger指挥布九,在當時此作品並未受世人認識, 我武斷了点, 抱歉)
而Hausegger作為老師去指揮Bruckner 9, 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灌輸与教育, 於此也可聽出Hausegger作為當時大師, 怎样詮繹, 理解. 這比倪基許勝出少少, 至少我們可以看到Jochum的確是可能優於霍伦斯坦, 從師父的演繹也知一二(我有Hausegger 1938這CD才大胆的說)
而指揮優於一种作品/個別幾位作曲家, 會比"週身刀"為好, 所以霍伦斯坦縱使可以指挥最多的就是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作品, 但录音不是太多, 我們是沒辨法判別其優劣在那 ?
但若要批評就非得拿LP, CD聽, 我們才好下斷. 當然許多專業文獻也是不可忽視, 所以我會信霍伦斯坦的確是一位推廣Bruckner, 以及又是早期演奏的指揮.而作為犹太人, 這亦其絆腳石之一.
但前提是我會較為相信Jochum也是一位全面推廣Bruckner唯一一位指揮.
而"週身刀"問題, 從來演繹Bruckner好的指揮, 也不多奏Mahler或從不录音Mahler, 好似Abendroth, Bohm, Celibidache, Jochum, Karajan(卡伯也是多產Bruckner, 其No 8有13個版本, 全部也有發行, 但絕版多時, 好与不知我不知, 但其認真不用懷疑), , Wand.而Klemperer, Schuricht & Knappertsbusch個別幾個版本是優.
專注一面會比多方面多豐厚結實, 若兩面並行只會兩面平分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