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314151617181920» / 3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影原声、音乐剧等视觉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293121|回复: 389
161#

很好啊,看敖了以前有的,和现在没有的
TOP
162#

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英国影片《赎罪》凭借意大利作曲家达里奥•马里安内利(Dario Marianelli)的妙手,获得了七项提名中的唯一的最佳原创配乐奖。
本片配乐里打字机的运用太妙了,打字机就象征着充满写作天赋的妹妹布里奥尼,她的嫉妒和误解将姐姐与罗比的浪漫爱情推到了悲剧的轨道上。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作曲家用一台1935年产的Corona牌打字机录制了敲击键盘的声音,再配合音乐调整节奏、音量,甚至从打字机上抽纸的声音都要精确控制。一定要听的一部配乐。
76b75eaff749dad97dd92a4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0 22:51:20 上传)

76b75eaff749dad97dd92a48.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7-10 22:51:20
TOP
163#

1996年的澳、英合拍片《闪亮的风采》/《钢琴师》(Shine)
一部题材不同、视角新奇、风格迥异的音乐家传记片。它所讲述的并非作曲家,而是钢琴家——一个富有天分而又刻苦努力的钢琴家的富于戏剧性的、悲喜交集的一生。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确有其人,少年时代是位钢琴神童。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与不幸,就在于他有一位崇拜音乐、“望子成龙”但却偏执成狂的父亲。
与以往的音乐家传记片不同的是,导演斯科特·希克斯(Scott Hicks)在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悲喜剧作品中,运用了音乐史上许多大作曲家的丰富的古典音乐材料。这些素材的选择首先和戴维·赫尔夫戈特作为一个音乐会钢琴家的专业经历相吻合,而有些曲目的出现,则显示了影片导演和配乐作者戴维·希尔什菲尔德(David Hirschfelder)的创作构思。从钢琴家在少年时代参加社区音乐比赛起,我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先后听到了萧邦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和《前奏曲》(雨滴);舒曼的钢琴组曲《童年情景》片段;李斯特的《升C小调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和《钟》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等等。作为现实中的钢琴家和妻子吉莲的“爱情主题”,维瓦尔第的经文歌《人间需要真正的和平》(Nulla in Mundo Pax Sincera)被影片作曲家戴维·希尔什菲尔德改编成了由女声独唱、拨弦古钢琴和大提琴交织成的一首三重奏,出现在那组令人难忘的镜头中:由于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而无法长大、甚至“越活越小”的戴维,陶醉在从耳机传来的(维瓦尔第Nulla in Mundo Pax Sincera)甜美动人、圣洁无瑕的女声独唱里。他全身只穿了一件风衣,正在一张绷床上快乐地向着蓝天不断弹跳……
20090711456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1 8:09:18 上传)

200907114569.jpg

20090710456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0 23:26:59 上传)

200907104566.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7-11 08:09:18
TOP
164#

Michael Nyman:现代作曲家和Philip Glass同属简约主义,1944年生于英国伦敦。1961-1963年师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Alan Bush学习作曲,几十年中创作过弦乐四重奏、清唱剧、歌剧(两部)、交响乐,应该说他是以古典音乐起家,音乐创作充满了实验性与思考性,但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却是在电影配乐的表现。他的前期作品都是纯古典的,并以简约主义为特色,后期才接触并开始为电影配乐,而这部钢琴协奏曲就是以其代表作品<The Piano>中的主旋律<The Promise>为基调展开的,听来振奋人心。


Michael Nyman这位当今英国音乐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在古典和先锋领域均有惊人的造诣。Michael Nyman 在70年代出道的时候是与另类摇滚怪才 Brain Eno 联系在一起的,他以古典为地基,先锋为理念,打造着一层又一层令人叹为观止的声音建筑。在其作曲之初受到了极微主义的影响,致力于创作这方面的作品,正如这类作品特点,曲中旋律特别,而且比较单调,音节有很多重复.显得格调很重。
很多人都是从那部《The Piano》的配乐开始了解即而喜爱上了Michael Nyman,或者还是不知道Michael Nyman是何许人,但就是喜欢那张OST。这张OST在当年卖出了几百万张的天文数字。
3a89da38f4a5e330b9998f4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0 23:34:25 上传)

3a89da38f4a5e330b9998f48.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14 15:46:23
TOP
165#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值得反复回味和珍藏的电影。它是潮湿温暖的记忆,是轻轻飞扬的柔风,你就那样苍白地面对它,不会喜悦,也不会悲伤,只会感动,而且是回味无穷的唏嘘感动,让人心存感激。
影片的配乐,出自法国最著名的配乐大师布鲁诺·库拉斯(Bruno Coulais)之手,精彩的配乐,完美的和声,还有天使声音般的独唱,完美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所谓天籁大概就是这种意境吧。
天使用歌声指引着孩子们朝着光明前进,唤醒了每一颗沉睡的心灵,迷失的心灵找到失去的了方向。纯洁的心灵并没有丢失,它只是迷失在了那些毫无意义的迷雾中。天使用声音带领我们来到光明,影片也在天使的歌声和盛夏的阳光中结束了。
布鲁斯·库列斯可以说是当今法国数一数二的电影配乐家,他所配的很多电影音乐为国内原声迷所熟知与了解,他曾以《微观世界》、《喜马拉雅》、鸟类生态纪录片《迁徙的》、尚雷诺主演的动作片《赤色追缉令》等片四度入围法国凯萨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并以《微观世界》、《喜马拉雅》抱回两座大奖,知名的电影音乐作品包括惊悚片《夺面解码》、凯萨琳·丹妮芙主演的《对不起,爱上你》、法国著名影星苏菲·玛索领衔主演的《卢浮魅影》,以及由杰哈德巴·狄厄主演的电视电影《基督山恩仇记》等。
50a3bd4a48bbeb3909f7efd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0 23:53:27 上传)

50a3bd4a48bbeb3909f7efd8.jpg

ba1556c2de8bd80f0ff4774f.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0 23:53:27 上传)

ba1556c2de8bd80f0ff4774f.jpg

1b16abeeaa4d2de2b2fb95d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0 23:53:27 上传)

1b16abeeaa4d2de2b2fb95d8.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14 15:47:40
TOP
166#

《出埃及记》配乐Ernest Gold  
  Ernest Gold  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受祖父和父亲影响,他5岁已开始独立作曲。1938年纳粹占领奥地利,他移居美国,并开始创作流行歌曲。1945年开始进入电影界,陆续为一些影片配乐。1959年以《在海滩上》获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最佳电影音乐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提名;次年以《出埃及记》荣获第33届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金像奖。1963年又以《疯狂世界》获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提名。其它主要有《江湖好汉》、《逃狱惊魂》、《纽伦堡审判》、《桑塔.维图里亚的秘密》、《铁十字》等。
马克西姆演奏的这段音乐具有时代感,原声很有历史感,我个人还是喜欢听原来弦乐主奏的主题音乐。
e8b84400c1b306a2e950cd8c.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7/11 8:20:54 上传)

e8b84400c1b306a2e950cd8c.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7-11 08:20:54
TOP
167#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7-11 8:18:00 发表
《出埃及记》配乐Ernest Gold  
  Ernest Gold  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受祖父和父亲影响,他5岁已开始独立作曲。1938年纳粹占领奥地利,他移居美国,并开始创作流行歌曲。1945年开始进入电影界,陆续为一些影片配乐。1959年以《在海滩上》获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最佳电影音乐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提名;次年以《出埃及记》荣获第33届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金像奖。196
这部电影非常长,非常好看,讲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摩西劈开红海那个特技估计在60年代都算比较难制作的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8#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7-10 23:33:00 发表
Michael Nyman:现代作曲家,1944年生于英国伦敦。1961-1963年师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Alan Bush学习作曲,几十年中创作过弦乐四重奏、清唱剧、歌剧(两部)、交响乐,应该说他是以古典音乐起家,音乐创作充满了实验性与思考性,但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却是在电影配乐的表现。
Michael Nyman这位当今英国音乐界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在古典和先锋领域均有惊人的造诣。Mich
那个出现在海边小孩象天使一般跳舞的主题是最好听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9#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7-10 23:12:00 发表
1996年的澳、英合拍片《闪亮的风采》/《钢琴师》(Shine)
一部题材不同、视角新奇、风格迥异的音乐家传记片。它所讲述的并非作曲家,而是钢琴家——一个富有天分而又刻苦努力的钢琴家的富于戏剧性的、悲喜交集的一生。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确有其人,少年时代是位钢琴神童。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与不幸,就在
据说戴维·赫尔夫戈特本人琴技很差,拉三纯属玩票性质。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0#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7-11 9:07:00 发表
这部片子三个半小时,不知道中文为什么翻译为《出埃及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