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尖(儿)货和牛人 [复制链接]

查看: 14439|回复: 58
1#
尖货,这是在打口带盛行的时候的一个流行语,意为一堆垃圾中的好东西。这个尖字,用北京话中的儿化音说来最为正宗。这个词本来是我从读库里看到的,最近从李大师的口里又听到,不仅有抚今追昔之感。牛人,这不用解释。只不过李大师说的牛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不认识的,为此不免听到他的狞笑。如果说这次德国的淘碟之旅是我的一次识碟大师班,下面先交几份课堂笔记出来,与大家共享。


Andre Navarra,法国大提琴家, 1911年出生,1988年去世。这据说是个大牛人,拉得怎么样我还没来得及听,看网上介绍的生平,他49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接了Fournier的大提琴的教席,这应该是个很强的。qualification.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7/8 9:33:42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次在莱比锡的店里找到了很多ETERNA的盘,顺便也见识了之前非常不熟悉的东德的广大名人,其中Kurt Sanderling算得上是老字辈的了。
看他的简历,1912年出生于东普鲁士,1936年离开德国,那他应该是犹太人。可别的犹太人不是去英国就是去美国,他倒去了苏联,说不是还是个左派。在苏联他和Mravinsky一起指挥列宁格勒爱乐。1960年他才又回到东德,指挥柏林音乐厅交响乐团( Konzerthausorchester Berlin)还有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园。老人家2002年才退休,现在还在世!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录音并不多,Sanderling的也不好找,这两个因素碰到了一起,决定了这个Eterna Edition是张好碟。这张我曾经试着在EBAY上拍过,但最后关头被超了。应该又是一个小日本,因为李大师说小日本即迷ETERNA, 又迷Sanderling.



Sanderling的柴四。这张封面多好看,也应该算是不太好找的东西。虽然同在德国,ETERNA的片子我在慕尼黑几乎是看不到,这个品牌我也是从去年才开始关注的。

Shafran我还算认识,听过他一张Arpeggione。人们介绍他时,常说他是俄罗斯与老罗齐名的大提琴家,这么说就好像他是栗子味的老窝瓜,我估计老沙本人是不愿意听的。这次搞到他一张大提琴奏鸣曲,Frank和Debussy的,是张精品。


下面这张算是一张尖货吧。ERATO STU编号的立体声盘,不好找。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09-07-08 01:47:24
TOP
3#

Horeinstein,马勒和布鲁克纳的大专家,福特文格勒早年的助理。他从德国逃离之后, 由于一直没有自己专属的乐队,也很少在大品牌唱片公司录音,他的名字不为CD时代的乐友所知,但在音乐圈子里,这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我们去的柏林的唱片店,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这次找到了他两张录音。他的大多数原版录音在VOX,不过在欧洲不好找,对于欣赏这样的大师级的作品,是不是拿到原版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听到。

莫扎特的安魂曲


肖斯塔科维厅 第五交响曲
TOP
4#

霍伦斯坦也是我喜欢的大师,LS那张安魂曲怎么有个孔?
TOP
5#

Franz Konwitschny是另一位活跃在东德的指挥巨擘。他早年间曾经在福特文格勒手下的莱比锡格万德豪斯拉中拉琴,后来改行做指挥。长期在东德执掌格万德豪斯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还有柏林国家歌剧院。在CD时代,日本曾经大量把ETERNA的老录音翻成CD,所以日本人对于Konwitschny很推崇。相对而言,在中国大陆他的名声并不十分响亮。他的唱片在莱比锡很多见,这次我选了不少。他在ETERNA至少录过两套贝多芬全集,一套立体,一套MONO。立体声的早期版价值高,再版片很常见收藏价值并不在,但是仅从聆听的角度来说很超值。一个小厂牌fontana再版了他在ETERNA的立体声贝多芬全集,大量发行,这套片子应该会以很便宜的代价拿到。


这是他MONO版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头版。
TOP
6#

Gidon Kremer是大名人,有互动百科可以抄。
吉东·克雷默GidonKremer(1947-)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1966年获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比赛第三名,从此开始扬名。1969年参加蒙特利尔国际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帕格尼国际比赛中夺魁,次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中再夺魁,轰动世界。克雷默的舞台演出因卡拉扬与之合作布拉姆斯协奏曲而达到高潮,1980年移居西方。克雷默的指法轻松灵敏,善于表现深的乐段,他演奏的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雅纳切克,都显示出极高深的技巧。他与阿格里奇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和与梅赛伯格合作的舒伯特奏鸣曲等,也获佳评。








在百科上还看到了一段关于这两个录音的评论。抄下来:
1980年,克雷默移居西方,开始在国际乐坛上频繁亮相。1980EMI公司发行了一张他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克雷默的表现中规中矩,完全按照乐谱上的标记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的左手十分灵巧,困难的乐段都能轻松自如地处理好,看得出来是经过了苏联学派严格的教学体系的训练。卡拉扬严谨庄重的态度也限制了他乖戾脾气的发作。几年后,他和伯恩斯坦录制的同一首作品就远不是这样。这两位酒神狄尼奥索斯颠狂的子嗣,在此醉态可掬。克雷默的运弓异常油滑浮动,据说这是他独家研制的"悬浮弓法",采用不常听到的奥尔写的华彩乐段更加深了新奇的感受。伯恩斯坦左呼右应,调配洒脱。这是一次痛快的合作,两个人的个性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应该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奏。但是今天听来再也不觉得兴奋,可见,新奇的试验还需要适当的场合才行。


挺有意思,回去听听。


这次还收了一张他的柴小协,DGG出的,还在德国,没带回来。





这是他的一部小曲集,应该是在苏联的早期录音。








TOP
7#

Talich, 捷克乐坛老一代的大拿,他进入音乐学院还是由德沃夏克本人推荐的。这次看到他指挥的德八,还是Supraphon压片的,是原汁原味的土产。

TOP
8#

Paul Dessau,出生在匈牙利,最后定居在东德。现代派作曲家,指挥家。这是老徐提到过的人物,所以买来听听。ETERNA有一个系列,我们的新音乐,收的都是现代派作品。看来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先锋音乐还是不排斥。

TOP
9#

好稀饭呐!
唯乐
TOP
10#



这是一张珍贵的录音,是北德广播交响私家发行的唱片,非卖品。这是大指挥家康德拉辛最后的录音。1981年3月,北德广播交响访问荷兰,原本这场马勒第一的音乐会是由滕斯泰德指挥的,但是他临时生病。正巧康德拉辛此时正流亡荷兰,担任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的客座指挥,于是NDR就恳请他救场。在这次音乐会之后,康德拉辛就突患心脏病去世人,这张唱片也纪录了他的绝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