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超级歌剧迷的镇宅之宝〔最新:记被遗忘的女高音Claudia Muzio〕 [复制链接]

21#

强大!顶超级歌剧迷兄几下....!
TOP
22#

真是难得一见的宝物呐!
发现她!非常有兴趣想知道曲目是啥?
Claudia Muzio
唯乐
TOP
23#

原帖由 古典之最168 于 2009-8-31 19:26:00 发表
这套唱片EMI已经推出CD版的了呀。。。
我认为:歌剧黑胶可能已经成为1060生命的一部分。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09-01 04:25:1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很少见的歌剧唱片。
TOP
25#

原帖由 Chanson 于 2009-8-31 23:42:00 发表
真是难得一见的宝物呐!
发现她!非常有兴趣想知道曲目是啥?
Claudia Muzio



Cilea:'Adriana Lecouvreur'(Act 1)--Del sultano Amuratte...Io son l'umile ancella(rec.c.1923)
Buzzi-Peccia:Mai d'amore(rec.c.1923)
就两首,少了点,不过这一套的特点就是名角反而篇幅少,穆契奥可以另外找专辑,Pearl有单张。
超级歌剧迷
TOP
26#

放心,这样的录音,虽然大公司不在发行,但是小公司肯定会继续翻版,我记得的就是标明history documents(网上好像找不到这个公司名)的great opera voices of the century还是类似这个名字的歌唱家大集合,好像是19世纪末到1950为止活跃舞台上的歌唱家选集,一共3辑,大概总共80-100张左右,每张录入两人,因为小公司,所以欧洲售价1欧一张,国内上海九龙曾经兜售28rmb一张,貌似没销路.
另外推荐gebhardt公司出的瓦格纳历史歌手1876-1906(好像这个名字),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奇瓦格纳歌唱家10张专集,50欧,比较贵,但是实在太精彩了.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27#

但CD的一个局限就是文字资料实在缺失,在一个大盒子里很难装得下294页的说明书,而海盗公司拿史前的78rpm翻录成CD,技术上不说,绝不可能花大的代价在CD说明书上面,象EMI御用的那几位写手的文章是有著作权保护的,再过100年也不能免费转载。这套唱片的第一、第二辑大盒子里面都有一大本厚厚的290几页的说明书,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和英美歌唱声乐流派的演进、传承以及代表性歌唱家的特点(前几年《爱乐》连载过西欧声乐艺术流派的文章似乎是其中治疗翻译过来的),俨然两巨册文献级珍藏。
超级歌剧迷
TOP
28#

记被遗忘的女高音Claudio Muzio

Claudia Muzio



曾经在20世纪20-30年代风靡意大利歌剧院的男高音劳里·沃皮曾回忆道:她的声音就象是用泪水、哀鸣和抑制的内在炽热情感所组成的。图兰朵著名的扮演者英国女高音Eva Turner对她的演唱评价是:最刻骨铭心的倾情演唱。著名女高音Malfalda Favero(1905-1981)有一次因为看了她的演出后,跑到后台情不自禁地跪在她的面前……。她,就是几乎早已被世人遗忘的意大利女高音克劳迪亚·穆契欧(Claudia Muzio 1889-1936)的声音评述。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这一位英年早逝的传奇歌剧女伶穆契欧,我觉得我们从真实主意歌剧史开始谈起是有必要的,毕竟穆契欧在真实主意歌剧演唱艺术所达到的里程碑,不是我们现代一般的声乐评价能轻易地给她下定论的,虽然她的名字对现在的爱乐者来说却又是那么的默默无闻。
说到真实主义歌剧(Verismo Opera),其实起源于19世纪晚期,除了题材的选择,在创作上与所谓的“美声时期”的贝里尼、唐尼采第和罗西尼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美声时期”的作品,大部分的题材选择都围绕在贵族间的爱情、皇室皇位的争夺、女祭司的爱恨情仇……在创作上,其旋律和声优美之极,加上宣叙调与咏叹调之后出现令人头晕目眩“跑马歌”(Cavatina)的花腔炫技段,给予歌唱家最合理且最大的空间去展现他们高超的声乐技巧和优美的声音。但总的来说,优美的声音是“美声时期”歌剧的前提,整个节奏是严谨的,不许乱加滑音(Portamento)或是自行拖拍以破坏乐曲风格的整体性(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滑音运用得当,它却是美声的真谛所在);在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比较含蓄的——女主人公往往要到了发疯的状态才能把她内心的情感完全释放来,就像《拉美摩尔的露契亚》、《清教徒》、《哈姆雷特》和《海盗》等歌剧中的发疯场景(Mad Scen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演唱者往往相对比较冷静、内敛,很少有比较过激的诠释方式,而其中的代表人物有Adelina Patti、Nellie Melba、Luisa Tetrazzini、Amelita Galli-Gurci……
真实主义歌剧则不同,它不论在风格上、题材选择上,都比过去美声时期的作品来得大胆、真实,更敢于揭露人们内心原始的情欲渴望,非常直接,有时直接到甚至没有空间去考虑道德、伦理问题。它的美不单单在旋律上体现了,它更运用了另一种方式去表现歌剧中另一种“美”——一种强烈的矛盾、压抑的内在情感作为整部歌剧主导的表现方式。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了。由于它的出现,给歌剧史上掀开了新的篇章。在演唱方面,昔日美声时期对声音唯美的标准,已不能满足它在剧情上、曲调上的要求了;它更趋于生活化,已开始把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形成一种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一种曲调形式。虽然说它是第一部跨时代的代表作,但我们可以从普契尼的老师彭契埃利的作品《歌女乔空达》中的咏叹调Suicidio!”(自杀)找到类似的形式,还有比才的《卡门》和威尔第中后期的作品如《茶花女》、《命运之力》、《奥赛罗》等作品,看到很多真实主义歌剧的端倪。
由于1890年《乡村骑士》的问世,也标志着美声新学派的诞生。而当时这一类型的女高音(Verismo Soprano),当然是以《乡村骑士》桑杜扎的首演者Gemma Bellincioni(1864-1950)为代表了(当初她所演绎的薇奥列塔是受到年轻的威尔第所认可的)。还有几个是在普契尼歌剧中的首演者:Cesira Ferranni (1863-1943,咪咪和曼侬的首演者)、Rosini Storchio(1876-1942,巧巧桑的首演者)、Hariclea Darclée (1860-1939,托斯卡和瓦莉<La Wally>的首演者)都是之后出现的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唱代表。当然,其中还有女高音Lina Bruna-Rosa、Giannina Arangi-Lombardi等女高音的艺术造诣也是不能忘怀的。而我们这次要聊的Muzio,也正是真实主义歌剧的演唱家代表之一,如果容许的话,她可以说是真实主义歌剧演唱艺术的集大成者。
Muzio于1889年2月7日出生在离米兰不远的帕维亚的小镇上,父亲是一位曾活跃于柯文特花园、大都会和曼哈顿歌剧院演出季的舞台导演,而母亲也曾是大都会的合唱团员。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在她两岁的时候就被带到英国去,早期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英国的Tottenham和Hammersmith修道院完成的。通过她的录音,我们不难发现她算是意大利歌唱家当中英式英语发音最标准的了。因近水楼台之故,她有很多机会接触早期声乐大师的演出,正如她自己讲述的:“我是在剧院里长大的孩子,我几乎是“每一天”都在观看歌剧演出。我的整个童年的幻想与灵感泉源,大多都是来自观看那些伟大声乐家的舞台艺术。我一直希望我有一天能成为一位声乐家,所以我常常观察这些演员的舞台动作,然后把一切他们所做的都给记了下来”。到了1906年,随着父母到美国旅居三年的Muzio,最终考虑以歌唱作为她的事业,才特意返回意大利,先后在都灵向女高音Annetta Casaloni和在米兰向Elettra Callery-Viviani学习声乐。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她在1910年以《弄臣》中的吉尔达一角在Messina首演,之后她发现她的声音更适合马斯内的歌剧《曼侬》。就在同年的1月15日,以此剧登上Arezzo的佩特拉尔卡剧院(Teatro Petrarca),立刻引起轰动,当地评论更预言在不久的将来,Muzio将会赢来更辉煌的成就。就在1912年的秋天,她以《曼侬·莱斯科》在米兰维尔美剧院(Teatro dal Velme)赢来了她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同时也迈向了国际歌剧舞台的第一步——进入斯卡拉歌剧院。
当斯卡拉的档期还在安排之中时,她已受邀到拿波里的圣卡罗剧院以Desdemona一角作为首演,当时的指挥是Victor Gui。到了1913年,她正式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在塞拉芬指挥下演唱了Desdemona,获得空前的成功。同时在这期间她又演唱了鲜为现代人所熟悉的歌剧Smareglia《L’Abisso》中的Mariela一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她受邀到英国科文特花园演唱了普契尼的曼侬,十天之后又顶替了女高音Louise Edvina演唱了托斯卡一角(第一次与Caruso合作),赢得了乐界许多好评。在同一个演出季中,她演唱了Mimi(Caruso饰演鲁道夫)、Desdemona、Alice Ford(Falstaf)和博依托《梅非斯托菲勒》中的玛格丽特。
在还没有来美国之前,她在都灵的Regio歌剧院演唱了意大利语版的齐格琳德,然后在1916年1月11日在卡罗·费利切剧院(Teatro Carlo Felice),主演了卡塔拉尼的歌剧《罗莱莉》。当地的爱乐杂志《Secolo XIX》曾这样来描述她的演唱“确实是个出色的腕儿,她的活力和声音的幅度,很好地穿插在每一个情节中,加上她那真实且令人信服的演技,穆契欧小姐不愧是禀赋异常的歌唱演员。这些在她天赋中不可或缺的本质,将促使她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以达到更辉煌的成就”。她的演唱很有激情,在音色的运用方面她确实是一流的,非常丰富,声音线条多变,音色的明暗效果清晰优美。
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的首演,是1916年12月4日,剧院安排了她、卡鲁索和斯考蒂(Scotti)一同演出《托斯卡》。在接下来的演出季(1916年-1922年),她先后与不同的著名歌唱家同台演出。她与卡鲁索同台演出了《阿伊达》、《丑角》、《曼侬·莱斯科》、梅耶贝尔的《先知》和马斯卡尼《三王之爱》。与Giovanni Martinelli同台演出了《游吟诗人》,与吉利演出了《安德莱·谢尼埃》。在这期间,她塑造了普契尼的新作《外套》中的乔儿杰塔的角色,也同时把《奥涅金》中的Tatyana介绍给大都会的观众。在她之前,Emmy Destine和Lecreza Bori是经常和卡鲁索合作的女高音,但之后因为捷克女高音Emmy Destine在国内受困,而当时西班牙女高音Lucrezia Bori身体又不适,在威尔第重量型女高音几乎短缺的情况下,27岁的穆契欧很快地成为歌剧院举足轻重的女高音。在之后的演出季里,虽然有戏剧女高音Florence Easton到来和新女高音Rosa Ponselle在1918年《命运之力》成功首演的威胁(她是卡鲁索发现并大力推荐的),但是在Muzio1922年离开大都会到芝加哥剧院之前,大部分的意大利重型角色都还是由她来担纲的。Muzio的离开,似乎有点和Galredine Farrar相似,都是被排挤出去的。有人说是由于女高音玛利亚·耶丽查(Maria Jeritza)横行霸道的缘故,当时耶丽查在大都会可是出了名的“霸道”,穆契欧被排挤出去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Muzio之外,其实很多歌唱家都吃过她的亏,其中也包括吉利在内)。
从1922年直到她1936年逝世之前,她大部分的演出主要遍布在这几个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罗马、米兰和芝加哥。在这期间,她重新塑造了许多歌剧角色,除了威尔第晚期作品和真实主义的歌剧角色,她还很成功地演唱了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瓦格纳的《罗恩格林》,甚至是贝里尼的《诺尔玛》。当然,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她的薇奥列塔和《乡村骑士》桑图查了。由于30年代芝加哥剧院面临财政危机而倒闭,她在1933-1934年的演出季再次返回大都会参加了几场歌剧演出。之后在罗马首次把莱菲切(Refice)的新歌剧《西西丽亚》带给罗马的观众,这可以说是她一生最后的几场演出之一了。由于她的身子一向非常弱,再加上毫无休息的在两岸三地来回奔波演出,到1936年5月23日,47岁的她不幸在罗马下榻的酒店病逝。
Muzio的声乐艺术,是结合“美声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的精髓再进行进一步的润色,形成一种无法替代的独特唱腔。她的演唱,总是在一个“度”里,虽然她从来不为了达到音量效果或戏剧张力而在表面上作文章,但你不会觉得她表现不到位,反而觉得整个角色更内敛了、更深沉了。她的声音里,总感觉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东西,似乎像一种非常深的引力在逐渐地牵引着你,就象是一块“黑金”(Dark Gold)的质感,在吸引能量的同时也散发出同等的能量,可能还要更大。当你在静静地分析她的声音的同时,你就不自觉地进入了她所营造的音乐大千世界了。
其实我喜欢的女高音歌唱家非常多,如Callas、de Los Angeles、Tebaldi、Ponselle、Bruna-Rosa、Galli-Curci等等,每一位歌唱家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个人魅力。但能让我在除了谈论声乐技术方面之外,在心灵上能让我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的女高音则非常少,Muzio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女高音。她是我目前为止,认为结合了Callas的丰富无比的激情、Tebaldi传统美声的高贵声音特质和de Los Angeles细腻且纯净的音乐感觉的一个综合体。
在她之前的很多女高音,尤其是Bellincioni之后的女高音,有相当的几位都出现“风格断层”的问题,就是在“美声传统剧目”和“真实主意剧目”的衔接上出问题,很少有女高音能够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其实不只是在当时存在这个问题,近二三十年来也是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就拿Freni和Cotrubas来说,她们都是演唱普契尼等真实主义的大家,没有人能否认他们在这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但是他们在演唱美声传统剧目时的表现,往往是差强人意的,比如Freni在演唱《茶花女》一角来说,就是其比较失败的例子之一。她们其实不是在角色认识方面下不足功夫,而是在时代风格演唱的掌握上无能为力而没有到位。
在Callas的歌剧复兴之后,很多人认为她是把戏剧与歌剧完整地结合的女高音第一人,殊不知在她出现的30年前,在美国大都会已经有人在把Muzio的舞台艺术和现代舞台剧改革者Eleonora Duse相提并论。当时人们称她为“Duse of Song”(歌唱的杜丝),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对她舞台艺术的评价之高了。Muzio1935年在Columbia公司录制的《茶花女》最后一幕“Teneste la promessa…Addio del passato”中读信的场景,是她最感人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录音。但奇怪地是,这个曾经让多少歌剧迷发狂的女高音,为什么在其生前、生后都那么默默无闻?至少当时在报章上或是其他媒体上,没有听过有关她的任何私生活的绯闻或是其他什么的,据曾和她多次合作的Caruso说“她就是这样,来了剧院,排练、演唱,然后回家,偶尔与同事交流几句”,谁会想起“一个没怎么说过话”的她竟会是一个著名的女高音?”。这有点像女钢琴家Haskil,那是如此的超脱,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那种很“神性”的东西不约而同的在这两个女音乐家身上流露出来。她那种独特的音色,要不是因为有着“纯净”的一颗心,如何能让众多的角色进入状态?很多人可以模仿得非常像Muzio、Callas、Tebaldi等歌唱家的声音,但是她们永远也达不到她们的境界,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没有她们的“纯净的状态”。
Muzio辉煌的舞台艺术我们是无缘看到了,她不像Callas,至少我们还可以从她的音乐会和歌剧演出录像大致领略她舞台艺术迷人的一刻。而且她遗留下来的仅仅六张歌剧集锦录音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她的1932年《托斯卡》第一幕的现场录音,是非常糜足珍贵地反映了她舞台现场艺术面貌的文献。她的录音,能够使聆听者感动且浮想联翩……
Claudia Muzio sings Italian Operatic Arias,rec.1934-35(Columbia COLC 101,UK).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9 1:53:14 上传)

Claudia Muzio sings Italian Operatic Arias,rec.1934-35(Columbia COLC 101,UK).jpg

Claudia Muzio Italian Opera Arias,etc.1934-35,Columbia Recordings(EMI 2Lp,large-dog label).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9 1:53:14 上传)

Claudia Muzio Italian Opera Arias,etc.1934-35,Columbia Recordings(EMI 2Lp,large-dog label).jpg

超级歌剧迷
TOP
29#

Y兄又一鸿篇巨制。
有无合集付梓的计划?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写了不少,总有才思枯竭之时,总感觉江郎才尽,所以哪敢有付梓之说。
近年朝缅怀历史上那些功夫卓著的歌唱家的文献进军,搜集了不少这方面的唱片,虽然不是什么银地球、大Decca的名版,但花的钱可谓价值不菲,要收集这些罕见的历史录音着实得有毅力和机遇,几年下来,这些唱片反倒是家中除了那些动辄上千块、上万块唱片之外着着实实的镇宅之宝了。
象这位Muzio的唱片,实际上很罕见,要收齐几乎不可能,所以,介绍一下也一并晒一下了。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9-12-09 07:36:30
超级歌剧迷
TOP
31#

回复 30# yilinliulin 的帖子

y兄您好。真是好东西哟,不知道cd的有卖的吗?在那时代其实意大利有很多这样的歌唱家,都是不愿意离开意大利到外面去演出。所以很多都是不是太又名,但是唱的很好。记得当年一位意大利的女高音第一次到美国大都会唱托斯卡,引起轰动。当时她的年龄已经是近60.声音已经过了巅峰期。但是不比任何头牌差。名字叫澳维力他(好像)。她的录音也是不太好找。都不太喜欢录音。嘿嘿嘿    非常希望y兄多晒晒这些cd.
TOP
32#

CD就不晒了,因为我并没有精于收集CD,专注于黑胶了。接下来想介绍大名鼎鼎的McCoormack和Supervia,可以说今天的听众已经对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美声艺术家渐行渐远了。
超级歌剧迷
TOP
33#

SUPERVIA?!我心目中的歌剧第一美人,传统美声界的女王!她三张MARSTON是我常听的声乐唱片之一。期待1060兄的评价!

P.S其实我最想听老兄评价的是咱最喜欢的Rita Streich……维也纳的夜莺在现代被遗忘绝对是个悲剧。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9-12-10 02:08:13
TOP
34#

有功夫也介绍一下丽丽.朋丝(Lili Pons),似乎坛子里没人介绍。
歌剧也是我的最爱,收了100多部歌剧近200个版本,抽空俺也出来晒晒。不过都是CD
乐迷乐茫
TOP
35#

原帖由 非洲王 于 2009-12-10 2:34:00 发表
有功夫也介绍一下丽丽.朋丝(Lili Pons),似乎坛子里没人介绍。
歌剧也是我的最爱,收了100多部歌剧近200个版本,抽空俺也出来晒晒。不过都是CD

期待快点开贴,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6#

我DelMonaco先越Y兄驾前麾下斗胆聒噪若干:
mccormack声音秀美,但薄,细,如果在今天恐难出名,或许可以小剧院,或者录音广播里演唱,可以成为"网络歌手",大的地方就难说了,现在啥都拼嗓门,可以说,一个500人剧院的抒情男高可以由真正抒情男高演,一个1500人剧院的"抒情"很可能是spinto,一个met剧院的"抒情"可能实际戏剧嗓才能担任.
supervia让人惊喜,但我有感觉她实际是个抒情女高而不是女中,音色和高音过渡明显是女高特征,她西班牙歌曲带劲极了!当今倒是有一位纯正女低,也是我唯一认为真正女低的嗓音,叫ewa podles,比很多男高都厚实,schumann heink,clara butt的嗓音都不如她厚.还能c3.
那个60岁应该是maria olivero,另外domingo视频图兰朵那个国王,好像是最长寿的音乐家(还健在?)匈牙利gay男高,1902的,met首演已经85了,当然国王这角色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pons推荐楼上去百度格鲁贝洛娃吧找吧主爱乐美少年,她详细分析过并开过长贴.哈哈.
致海森堡: streich,国内的确名气不等同其实力,国外她还是很响亮的,不过感觉黄金时代到50年代末就到头了,后期声音变暗,气息也不能平衡自如控制了,唱些民歌小曲倒有番风味.
德奥和阿希一样水准的花高还是不少的,比如我留学时期碰到签名合影的moser和hallstein俩,还有我参加frick协会要签名但是因手抖作罢的ruth margret putz(wunderlich当年最常见搭档),德奥花腔都以说中带唱以及出色的顿音和平稳走句见长,但是我觉得好像都是本钱派,导致40来岁就没了高音,意法那些比如pons,devia,gruberova,peters到50来岁还挂帅呢,虽然德奥的巅峰时刻更过瘾一些,现在的damrau也拼完本钱了.
回非洲王:100剧目200多版,如果各流派时期都有,完全可以把歌剧重要作品都涵盖了,虽然吧里还有光巴洛克就听了200多部的(vivaldi_gu,现在不来了),但是100部足够博采众家了.
回爱古歌:嘿嘿嘿让我想起瓦格纳<齐格弗里德>一剧mime骗齐格喝毒酒,而后hihihihihihi.....我就作为齐格回一句schmeckst du mein Schwert,ekliger Schwaetzer(开个玩笑)
惶恐不知所言,还继续期待Y兄正题,而后大家一同交心,交欢,交锋.
最后编辑DelMonaco 最后编辑于 2009-12-11 04:03:18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37#

另外还是要盛赞y兄的执著毅力和不倦追求.
收齐这么多lp,远比集齐同等cd要付出代价大得多,当今世界资源信息爆炸时代,可能一头驴子一架bt就能作享前人十年积累获取的音频资料,但是这个过程,意义各中乐趣心得又何以相提并论!所以再次向y兄致敬.
lp说明书当然就更是经典了,系统连贯地了解美声历史,这是必须,如果要是把作曲,和声等专业理论跟这些演唱,乐派发展史结合,就无敌了,可惜人生苦短,岂得两全!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38#

回非洲王:100剧目200多版,如果各流派时期都有,完全可以把歌剧重要作品都涵盖了,虽然吧里还有光巴洛克就听了200多部的(vivaldi_gu,现在不来了),但是100部足够博采众家了.


可以这么说吧,但巴洛克歌剧我收的并不是很多。只是很多个人偏爱的本子或歌手的重复收了一些。总不能白在欧洲10几年,呵呵!
从Auber的Le Domino Noire 收起至Weill的Die Dreigroschenoper 结束。
乐迷乐茫
TOP
39#

那就够了,我觉得巴洛克,grand opera,美声三杰,威尔第和普契尼,捷克民族,德奥瓦格纳理查,加上现代歌剧,有兴趣加上offenbach和维也纳学派轻歌剧,差不多了,每样选点代表,加起来也就100左右,wiki好像列过93部essential pieces,号称听了130部的我自己(包括轻歌剧)在这93部里面还欠好几部帐呢.
坛子里巴洛克声乐高手似乎人数相比浪漫时期歌剧高手来说占优啊,另外你为啥不叫欧洲王?
blog.sina.com.cn/wahnsinn
TOP
40#

回复 39# DelMonaco 的帖子

看看坛子里的各位大师的名字那个不是欧洲艺术之王?我只好在这无古典音乐的蛮荒之洲称“王”了,呵呵,笑话而已。我常在非洲工作,又姓王,所以就有此简称了!

同意您的观点:“巴洛克,grand opera,美声三杰,威尔第和普契尼,捷克民族,德奥瓦格纳理查,加上现代歌剧,有兴趣加上offenbach和维也纳学派轻歌剧,差不多了”我基本上也是如此收的,只是外加了俄罗斯和英美的一些近代歌剧。。。。。。欢迎DelMonaco开个歌剧帖子,我想一定会弄一份很全面的最佳歌剧清单的。目前我只做出了我自己收藏非主流的古典音乐大师带图目录清单(但还有30%的封面图片在网上找不到,也只好作罢)歌剧类,贝多芬级别的大师类,及很多单独艺术家类都还没时间去找图(网上搜太累,拍照有太麻烦)呵呵,光放文字目录觉得对不起大家,也只好作罢了。考虑到歌剧封面容易搜集,我打算试一下上个我的带图歌剧目录和大家交流,找不到图的就用文字代替,大家多多包涵了!
最后编辑非洲王 最后编辑于 2009-12-11 20:19:12
乐迷乐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