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田光子与听众
内田光子的演出状态是最高度集中的, 也是一丝不苟的, 像她这样自始至终地付出热情, 由始至终地发自肺腑, 如此的全神“ 专注”, 是相当罕见的。她在每一个音符、每一句乐句上都注入了心血和感受, 又把这种理解和演绎化为莫扎特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内涵。
她的演奏完全主导着听众、吸引着听众、牵动着听众跟着音乐的脉络与脉动往前走。因为她要指挥乐队,她是背对听众演奏钢琴的, 因此在录像中可清楚地看到观众的状态和反映——— 观众席中一片安静、听众都一动不动, 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人人都被音乐吸引和打动的样子, 人人都专注地要听下去, 要跟着音乐
与发展而向前, 没有一个人在动, 没有一个人在斜视或东张西望, 音乐会自始至终, 始终保持如此状态、让人十分感叹。我想, 这不仅仅是因为萨尔茨堡听众们
听音乐会中的礼貌能全部说明的, 当然, 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他们的素养与音乐修养, 更进一步说明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热
爱; 他们真正被音乐感动了, 因为演奏者与他们进入了交流与互动, 使他们对演奏产生的内心共鸣已达到了心悦诚服。的确内田光子的指挥和演奏震撼了每一
个人, 因此听众是被征服了。
在曲终之后的场面, 令人感动和激动。当内田光子终于从《d 小调协奏曲》最后一个音中慢慢“ 醒”过来之后, 从严峻的情绪转为对乐队的赞赏肯定与致谢, 再转身向听众诚挚地鞠躬时, 听众席中爆发出极为热烈的掌声与叫好声。内田光子笑容可掬地迈着轻盈的步子一次次向听众谢幕, 深深的鞠躬、脑袋低至膝盖、头发全部下垂至小腿部位、几乎达到一百八十度, 长时间地、诚心诚意地。而听众完全为了艺术家的成功而鼓掌、互相的感谢和祝贺, 并不为了再来一曲( 因为到最后也没有反场演奏独奏曲) 。谢幕了多次、直到乐队全体起位, 等于宣布演出谢幕的终止, 这一幕场景是十分感人的!
基于传统与发挥个性我感到内田光子的成功正在于她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又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在这场音乐会的实况中, 显示出这场音乐会的高水平是具有相当历史意义的, 我觉得比她过去“ 三星带花”的名盘, 在音乐的演绎上又深入了, 也更加完美了。
一直以来, 总觉得作为一位日本钢琴家, 莫扎特弹得这么好、舒伯特弹得这么好是令人称道的, 从弹琴中看听出她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钻研、非常思考。她把表情体察得那么细致, 她弹奏的声音变化那么多, 触键那么讲究与多变, 技巧那么无懈可击, 一切都相当完美了, 但有时总会感觉某些细微处会暴露出
些许音乐上的“ 楞”, 或是说音乐上还略有“ 化”得不够完全彻底之处, 当然这也是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因为许多欧美钢琴家的演奏中可挑之处也许会多得多, 但古典音乐是他们的传统, 我们也许不会太从“ 味道”上去挑, 因为这终归是人家的东西嘛!
为了再对比内田光子的演奏, 我又重新把过去听过并喜欢的一些莫扎特演奏名家的演奏再找出来听一下。哈斯基尔一直是我很喜欢的, 再听感到她的演奏诗意简洁; 古尔达也很棒, 确实弹得明快而有个性;布伦德尔是名家, 演奏流畅动人, 似更具吸引力。与他们演奏比较, 我感到内田光子的演奏是有突破的, 她的演奏有戏剧性、表情更鲜明、赋予音乐更多的内涵与变化、看得出她希望在莫扎特音乐的挖掘上发现出更多的东西。那么, 衡量是非的标准就在于她所挖掘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合理的? 是否有说服力的? 是可以被认为是符合莫扎特原意的还是演奏者“ 自作多情”而夸张了作者原意的?经过反复比较, 我以为内田光子的演奏是对莫扎特作品更深入的一种演绎, 在表情的充分揭示上, 在力度变化的鲜明上, 在速度节奏的伸缩与变化上, 真正经过深入琢磨、体会与感觉, 通过自己内心的消化,做到滴水不漏、炉火纯青。这种说服力和新鲜感, 使她站到了世界上最顶尖的钢琴家之列, 成为最成功和被人们推崇的“ 莫扎特演奏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她把莫扎特弹活了!
钢琴艺术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