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麻辣拌——获普利策奖的作曲家 [复制链接]

101#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大的乐队合奏教室坐满了学生,音乐非常好听。
2009121457161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4 23:19:31 上传)

200912145716111.JPG

TOP
102#

越路吹雪据说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手,歌唱得不错,以前听过美空云雀和北岛三郎的演歌。
20091214570111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4 23:27:46 上传)

2009121457011111.JPG

TOP
103#

胡坤第一次参加西贝柳斯小提琴比赛还有不少故事。
200911205596111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4 23:38:34 上传)

20091120559611111.JPG

20091120559711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4 23:38:34 上传)

2009112055971111.JPG

TOP
104#

来几块砖头,作为资料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辉煌唱片本来打算再买一些,100张那套听了几张就决定不再买这个系列的唱片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一直比较喜欢听。
7f262b33e93e755eac4b5f2e.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7f262b33e93e755eac4b5f2e.jpg

a0970ffae8efd7c0b58f313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a0970ffae8efd7c0b58f313a.jpg

6aade3dfc05d11336227983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6aade3dfc05d113362279830.jpg

e986c7fac57ee0a99f51463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e986c7fac57ee0a99f514631.jpg

dd7f6b2553bada7d35a80f4f.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dd7f6b2553bada7d35a80f4f.jpg

5f5800d34f70fbcca9ec9a9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5f5800d34f70fbcca9ec9a96.jpg

3c68cb014f64521d7bec2c9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3c68cb014f64521d7bec2c95.jpg

cd9ec829a5630aed98250a4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cd9ec829a5630aed98250a48.jpg

90ca2313ac6f68115baf535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7:56:15 上传)

90ca2313ac6f68115baf5351.jpg

TOP
105#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改编作品
一 钢琴改编作品的产生
钢琴改编作品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作品体裁为人们所熟知,它的产生是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相联系的。在留声机与收音机出现之前,人们要欣赏音乐就必须去听音乐家的现场演奏,而对于儿童和学生来说,要学习音乐就必然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这几乎成了唯一的途径。钢琴改编作品使演奏学习者了解到规模壮大的管弦乐作品,室内乐作品以及声乐作品等等。可以说钢琴改编作品成为一种受到人们重视的,不可回避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满足人们对音乐的需求而产生的,并在演奏者的不断实践中得以发展。即使在录音技术一次又一次革新的情况下,改编作品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改编作品
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之路就是始于在童年时期与祖父Arkadi共同演奏双钢琴作品,就像大多数音乐世家一样,这种练习是创作音乐的必由之路,也是探索研究交响乐的、歌剧的以及其他音乐作品的主要方式。在拉赫玛尼诺夫一生的音乐创作中,一直都伴随着钢琴改编作品的创作。当他十几岁时,第一次尝试创作就是把柴可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改编成双钢琴作品,虽然这只是一次实践性的尝试,而且是在他还未完成钢琴与和声课时创作的,但是当柴可夫斯基听到由这个年轻人改编并亲自演奏的这首作品时,他对此印象十分深刻并惊叹于这个年轻学生的才华,但可惜这部改编作品后来丢失了。
拉赫玛尼诺夫真正创作钢琴改编作品是在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以后,他和家人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流亡到海外一些国家,最后来到美国定居。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靠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来维持他和家人的生活。正是这个原因,改编作品成为他音乐会上吸引人的流行成分,经常安排在安可曲的位置上。
三 有关拉赫玛尼诺夫改编他人作品的介绍
1《小步舞曲》
1923年拉赫玛尼诺夫出版了他改编的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中的小步舞曲,这其实是他第二次改编这一作品了,第一次是在1900年,当时他正在接受医生的治疗,以至于没能将全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时隔二十年以后,也许作曲家本人对当年的那次创作并不满意,因此进行了第二次改编,并于1922年美国旅行途中,在俄克拉荷马州首演此曲。后人所能见到的乐谱与录音都是第二次改编的版本。拉赫玛尼诺夫为了这个创作做了精心的准备,展现了半音化的和声,并将具有法国特点的旋律加入到了俄罗斯音乐中。
2《霍帕克舞曲》
1923年,作曲家又改编了穆索尔斯基的《霍帕克舞曲》,其原作是歌剧《索罗钦集市》中的一首霍帕克舞曲,作于1865年。这是乌克兰的民族舞曲,因跳舞时发出“hop”的叫声而得名,原为男性舞蹈,但现在也加入女性。具有跳跃,旋转等许多激烈动作的即兴要素,属于快速的四分之二拍子。常被使用于艺术音乐之中,此作品是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这首小品也是拉赫玛尼诺夫改编的颇具音乐会效果的作品之一。(另一首是《野蜂飞舞》)但这个作品是在先录音后才记谱的,时间是1924年1月。后来有作曲家也曾将此作品改编成为小提琴和钢琴演奏的作品。
3《去往何处》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也是改编者乐于涉猎的领域。李斯特的改编富于戏剧化和装饰化,戈多斯基的改编具有复调性,引进了复杂的对位思想,而拉赫玛尼诺夫的改编本质上是色彩性的。他唯一改编自舒伯特歌曲的作品是选自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第二首《去往何处》,改编于1925年,在保持了原作的风格以外,同时增加了精致的装饰,也是朦胧的全音阶旋律线,并伴有不断增加的色彩性细节。这是一首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歌曲改编艺术的典范。就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前,他的女婿突然死亡,这给新婚一年的女儿很大的打击,也可以说这首曲子是作曲家为自己女儿而写的。
4《野蜂飞舞》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已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的版本,原作是歌剧《撒旦王》中的一段,这首曲子速度极快,拉赫玛尼诺夫的改编完美的抓住了原作的精髓,这首改编作品也成为他音乐会上的流行曲目。
5《爱之忧伤》和《爱之喜悦》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与拉赫玛尼诺夫之间有一段被传为佳话的友谊。1931年拉赫玛尼诺夫改编了克莱斯勒的两首小提琴作品《爱之忧伤》和《爱之喜悦》,前者是一首充满浪漫忧郁气息的圆舞曲,后者则是一首兴高采烈的表现力很强的作品。这是献给二人之间的友谊最好的礼物,分别在芝加哥和斯坦福首演。作为回赠,克莱斯勒为钢琴与小提琴改编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歌曲《雏菊》。二人搭档演出并录制了这几首作品,这个纪念版式的录音只有在高水平的大师音乐会录音中才会收录。
6《E大调帕蒂塔》
像许多钢琴家一样如:李斯特、布索尼、戈多斯基等,拉赫玛尼诺夫也将改编的范畴触及到巴赫的音乐作品。1933年他将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E大调帕蒂塔》改编成钢琴作品,原作共有七个乐章,拉赫玛尼诺夫选择了其中的三个乐章编成一套,即前奏曲、加沃特和吉格。作曲家在前奏曲中加入了有趣的成分,加强了前奏曲耀眼的光彩,写作上采用管弦乐队的复调形式,仿佛能听到巴洛克似的小号的号角声。。他虽然忠于原作的结构和精神,但还是能够马上识别出作曲家显著的特点,前奏曲和加沃特的许多地方具有明显的拉式色彩,他的改编丰富而典雅,作曲技法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前奏曲于同年4月在伦敦上演,整部作品与11月在美国首演。
7《仲夏夜之梦》
同年,拉赫玛尼诺夫还改编了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即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中的谐谑曲。19世纪的钢琴家们喜欢玩一种游戏,这种智力游戏要求很高的钢琴技能,一次又一次的给人惊奇,不断超越技术难题。这部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个精致小巧的作品,在大量同时出现的音乐线条中,至少有一个虚幻的“第三只手”来保持一条附加的声音旋律,对于音乐会的听众来说,两只手像失了魔法一样。拉赫玛尼诺夫吸取了门德尔松轻盈敏捷的风格,同时也做了许多变化。对钢琴家来说,要表达如此细致的音乐是非常有挑战性的。此曲于1933年1月在德克萨斯州首演。
8《摇篮曲》
在改编了巴赫与门德尔松的作品之后,拉赫玛尼诺夫的改编创作实质上暂停了。直到1941年8月,他改编了柴可夫斯基的歌曲《摇篮曲》。此时正是德国侵略俄国后不久,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其实一直都与祖国坚定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他改编的最后一首作品,也是他为俄罗斯所能做的最后的贡献。这是一首降A大调的诗人之歌,以细致的叹息设计和高度浪漫主义和声构成悲伤忧郁的调式,深刻的表达了悲伤,及对失去后的珍惜。这部作品标志着作曲家创作的结束,也是他忠于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最后作品。柴可夫斯基是他一生尊敬的老师,他的创作生涯都是以改编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为开始和结束的,可见柴可夫斯基对他的影响之大。
四 有关拉赫玛尼诺夫改编自己作品的介绍
以上九部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改编他人作品,当然他也曾将自己创作的歌曲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在超过80首歌曲中,仅有两首被改编成钢琴作品。分别是《丁香》和《雏菊》,创作于1914年和1916年。俄罗斯的夏天到处盛开着丁香这种植物,尤其是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家乡随处可见,作曲家正是有感于这样美丽的景色而创作这首歌曲,另外一首也是类似题材的歌曲,这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思念,对思乡之情的一种寄托,充满了迷人的诗一般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两首作品经常在他的音乐会返场曲中演奏。当然他的许多其他歌曲也被众多的音乐家改编成钢琴独奏作品。
五 具有特殊意义的两首改编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另外有两首改编作品在正式出版的乐谱中并未收录,但在许多钢琴大师的录音中都有收录,这两首作品就是《波尔卡》和《星条旗》。前者是1911年改编的,源于在拉赫玛尼诺夫童年时,经常听到父亲演奏这首小曲,并且一直认为是他父亲的创作,但实际上,这首波尔卡的原曲作者是弗朗兹·波尔,19世纪非常著名的沙龙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曾三次录制这首曲子,并把它献给了他所尊敬的同事戈多斯基。另外一首其实是美国国歌,由约翰史密斯作曲,改编于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刚刚定居于美国的时候,在他的首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上演奏了这首作品。他之所以会选择改编美国国歌,是因为要表达作曲家诚恳的谢意,因为美国为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尽管在他的内心他仍是一个俄罗斯人。此曲于1919年录音。
六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改编作品的地位
正如拉赫玛尼诺夫自己所说,“一个作曲家的音乐应该表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信仰······总之是作曲家的经历和感受。我之所以创作音乐是因为要表达我的情感,正如我说的那样是为了表达我的思想。”因此,经过拉赫玛尼诺夫改编的作品在原作的基础上多了一种俄罗斯气质,音乐语言综合了俄罗斯城市浪漫曲和古老宗教歌曲的因素。节奏灵活,和声浓郁,织体丰富,配器富有色彩,具有浪漫主义的柔情。
拉赫玛尼诺夫一生被保留下来的录音时长约十五小时,在他的一生中见证了录音技术的不断发展。1919年他在美国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录音,其中就包括改编作品。在20世纪四十年代的早期,录音机成为连接全球信息交流的媒介,在1942年他录制了最后一系列的录音,同样包括改编作品如巴赫的组曲,柴可夫斯基的《摇篮曲》等,在他的录音记录中,首次与最后一次录音都包括了改编作品,可见当时听众对于这些作品的喜爱,也说明了改编作品在他众多钢琴作品中占有重要一席。
1943年,拉赫玛尼诺夫与世长辞,然而他留下的伟大的作品却是贡献给热爱音乐的朋友们的最大的财富。许多钢琴家录制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当然这其中包括了改编作品的专辑。这些作品虽然短小,但却精致,而且有许多可以看成是他日后创作歌剧或大型作品的雏形,也是他创作才华的缩影,因此学习和研究这些改编作品是非常有价值的。
37c7001f19e2127af724e4e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13:20:25 上传)

37c7001f19e2127af724e4e3.jpg

15b5c69baed9d8a8c8eaf4e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13:20:25 上传)

15b5c69baed9d8a8c8eaf4e6.jpg

7cb5650a3b52a30695ca6bd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13:20:25 上传)

7cb5650a3b52a30695ca6bd3.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12-15 13:20:25
TOP
106#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12-14 23:19:00 发表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大的乐队合奏教室坐满了学生,音乐非常好听。

B老师:请问《走出非洲》有哪些莫扎特的音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7#

李兄,不用再问了,这张见到美版的买就是了,绝对没错。
微信订阅号:黑胶信使
电话:13602738942
QQ:619166050
微信:mong8942
TOP
108#

我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只知道里面有单簧管协奏曲。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应该还有一些别的莫扎特的音乐。
呵呵,觉得好奇。
还是先把电影看了再说,很老的电影了。
男女主角都是我很喜欢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9#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5 13:10:00 发表
我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只知道里面有单簧管协奏曲。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应该还有一些别的莫扎特的音乐。
呵呵,觉得好奇。
还是先把电影看了再说,很老的电影了。
男女主角都是我很喜欢的。

晚上回家我把曲目扫描后给你。
TOP
110#

B老师:不用了,网上应该可以找到。谢谢。
你对这张唱片感觉如何呢?
小屋兄很推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1#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5 13:30:00 发表
B老师:不用了,网上应该可以找到。谢谢。
你对这张唱片感觉如何呢?
小屋兄很推崇!

百听不厌的音乐。
TOP
112#

约翰·巴里的大作。
他的《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都是我很喜欢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3#

这个也不错,当年是和音像资料馆内部人员一起欣赏的,几天前又看了一遍,梁家辉的演技非常不错。
这是梁家辉的一段话:
太太、《情人》、女儿与我
我妻仿佛是幸运之神的化身。婚后,我一度停滞不前的事业再度露出了曙光----在"新艺城",我的片约一张一张地飞来。不久,一个艺人们梦寐以求的机遇降临到我身上----
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到香港为影片《情人》找演员,找到了我,当时我并不相信他会用我,"只是来搞宣传的吧?"我这样想,而且当时我在拍片,非常忙。最后,在联络人的一再坚持下,我在拍片之余抽出了15分钟和他见面,我开宗明义,一见面就说:"我的英文不怎么好。"我想这位导演自然不会用我了,不料,他竟然很高兴,因为他片中的主角就是一个英语发音不纯正的越南人。
当拿到剧本,我又犹豫了。片中有裸露的镜头,虽然我是个男演员,但始终是中国人,一下子无法接受。这个机会好是好,然而是否适合自己?我确实很彷徨。"算了,不拍了。"在一个难眠的午夜,我对枕边人说。"你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吧?别忘了你是演员。"太太继续说,"演员最渴望的是得到好剧本和获得好导演的赏识,这些你都有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他的,统统不用去管。""难道你可以接受?""演员就是要忘我啊,影帝。"她笑着说。
我签了约,便携太太到越南正式参与拍摄工作。太太是我的信心指标,只要有她在我身边,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了。《情人》于1992年公演,打破了当年法国片的卖座纪录,我也由此晋身国际影坛。
干我们这一行的,很容易招惹绯闻,这也是很多艺人夫妇必须面对的考验。难得的是我的太太从来不问我去了哪里,与哪位女艺人在一起。正因为她的信任,我对自己的言行加倍小心,尽量避免与女艺人单独见面,所以这些年来,我都没有出过乱子。
每逢我到外地拍戏,太太都会陪着我,她不仅照顾我,还常做些小菜,招待跟我一起拍戏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因此,即使我身在外地,依然能享受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时,我又收获到不少友谊。
说来惭愧,由于我们"拍拖"的时间不长,婚后她又随我东奔西跑,真正属于我们的"二人世界"日子并不多,她虽然随我走遍大江南北,但每次都是工作而不是旅游,婚礼之后很长一段日子过去了,我们还没有度蜜月。
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遗憾?"她笑着说:"能与你在一起,这世界还有什么遗憾?"
"但我还是渴望有一次蜜月旅行,有一个能够丰富日记的回忆。"
"你喜欢,我不反对。"她笑得甜滋滋的。
我们决定到泰国补渡蜜月。
那是一次愉快和值得纪念的假期,我们不但玩得很开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国度里,我们"制造"了下一代。
20091011504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14:03:54 上传)

200910115044.jpg

TOP
11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5 12:56:00 发表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12-14 23:19:00 发表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大的乐队合奏教室坐满了学生,音乐非常好听。

B老师:请问《走出非洲》有哪些莫扎特的音乐?
img07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20:16:45 上传)

img079.JPG

TOP
115#

买这张唱片的时候是冲着DENON这个公司录音去的,听后觉得很神奇,看过网上介绍后再听光的音乐更是觉得他很神奇,可惜说明书是日文的看起来很费劲,有熟悉这张唱片的朋友给介绍介绍。
img082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21:11:34 上传)

img0821.JPG

img08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5 21:11:34 上传)

img0811.JPG

200912145695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12/16 17:22:08 上传)

20091214569511.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12-16 17:22:07
TOP
116#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12-15 20:17: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5 12:56:00 发表
原帖由 burt5177 于 2009-12-14 23:19:00 发表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大大的乐队合奏教室坐满了学生,音乐非常好听。

B老师:请问《走出非洲》有哪些莫扎特的音乐?
谢谢B老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7#

我比较喜欢的一部战争片子,这部根据索马里战争改编的具有逼真感和残酷视觉冲击的《黑鹰降落》,它那弥漫着的有着浓厚非洲气息的背景音乐更加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整个影片的悲剧氛围,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战争中人们遭受到的苦难。
http_imgload.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0 10:38:26 上传)

http_imgload.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1-10 10:38:25
TOP
118#

含泪的微笑——《美丽人生》9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比较喜欢意大利电影的配乐,总是想多听几句。
http_imgload1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0 10:56:21 上传)

http_imgload11.jpg

TOP
119#

强尼·德普演的一部片子,配乐和影片的名字一样。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在音乐学院附近开一间巧克力店,把巧克力制作成各种乐器形状和音乐家头像,制作巧克力CD不仅能听还能吃。
配乐:Rachel Portman (瑞秋·波特曼)。97年以《艾玛姑娘要出嫁》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以及2000年获奥斯卡提名《心尘往事》。到目前唯一的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的女性作曲家。
http_imgload22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0 11:10:39 上传)

http_imgload222.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1-22 18:11:52
TOP
120#

澳洲歌坛第一美女 Delta Goodrem

Delta Goodrem1984年11月出生在悉尼,7岁就开始在演艺圈里打滚儿,先是在广告里扮可爱,接着又在电视剧里装天真。12岁那年,她用上电视赚来的钱租了个录音室, 把自己创作的五首歌曲外加一首她演唱的澳大利亚国歌录成了一张DEMO,寄给了她最喜爱的足球队——Sydney Swans,希望有朝一日能为球队在主场演唱国歌,结果球队转手把DEMO CD交给了他们的铁杆球迷兼著名经纪人Glenn Wheatley,就这样,三年后,在Glenn Wheatley的精心调教下,SONY唱片签下了Delta Goodrem。 2007年10月,Delta的第3张作品--《Delta》问世。首单In This Life发行首周登上冠军宝座,蝉联3周,成为Delta第8首冠军单曲。


20100111583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1 16:07:59 上传)

201001115839.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1-11 16:07:5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