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不喜欢《欢乐颂》 [复制链接]

1#
可能是《欢乐颂》的旋律太熟悉了,我极不喜欢贝多芬第9交响曲第四乐章,甚至有些讨厌,感觉这个乐章太俗了。每次听的时候,当男声第一次出来,或到后面合唱高潮的时候,我都鸡皮疙瘩的厉害。

我宁可去听贝多芬的《c小调合唱幻想曲》及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个曲子与欢乐颂有相似之处,《c小调》后面的合唱跟欢乐颂极像,但却没有俗的感觉。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被说成是贝多芬第10交响曲,其实第4乐章只是在旋律上有部分跟欢乐颂相似。而且这部分旋律被勃拉姆斯写的极为优美,简直就是一首舞曲。跟欢乐颂所表达的完全是两种感情。

但话又说回来,人类共同欢乐,追求大同世界。这本来就是一个比较空洞,比较俗的话题。不管谁来创作这一精神主题的艺术作品,或根据这一主题做个演讲,都会显得比较俗气,贝多芬能达到这种效果,已经是很伟大了。

虽说不喜欢第四乐章,前三个乐章我还是很喜欢的。

不知有谁跟我一样?
分享 转发
TOP
2#

哈哈,主要是因为听得太多了。
是入门唱片。那时候大家都在“读小学”。
现在都博士后了。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可能很多朋友都是把这部交响曲作为交响曲或者古典音乐的入门曲目,可是,这样合适吗?
TOP
4#

贝多芬听到那个阶段,都听四重奏和钢奏去了,贝九确是哪里都可以听到....
TOP
5#

至今也只收了贝九的参考版富特一张唱片,个人认为足矣....
TOP
6#

贝交还是停留在传说中比较理想,亲近不得哦。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7#

贝多芬的大部分曲子我听了都起鸡皮疙瘩,不起的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比如?
TOP
9#

同问!!
TOP
10#

审美疲劳,久别一下就胜新婚啦。
TOP
11#

谈不上讨厌,但是坦率地说,总感觉贝乐圣在前三个乐章把奏鸣曲式发挥到了极致,结果在最后玩大发了。贝九第四乐章放弃了古典主义写作手法的准则,造就了一场宣泄感情的盛宴。而且此举直接引导了舒曼,瓦格纳,以降一干浪漫主义“魑魅魍魉”(无贬义)的理念。德彪西也说过听欢乐颂会很不舒服,但前三个乐章像高山让他抬不起头。

楼主大概对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好感也不多吧?正常。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9-11-18 23:24:24
TOP
12#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11-18 21:10:00 发表
贝多芬的大部分曲子我听了都起鸡皮疙瘩,不起的少

为什么呢?看了老兄几篇文字,觉得老兄喜好还是挺偏向古典主义的,贝多芬虽然号称浪漫主义鼻祖,写作手法其实也挺传统的,晚年之前都不曾越过奏鸣曲式这条线。从旋律游戏的角度看,贝多芬的作品规模宏大,但逻辑性绝强,一丝不苟,后人固然比不了,前人也只有巴老能拼一下。而且乐圣的作品绝对单纯,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或者涂脂抹粉的小情小调,也不搞“致敬”一类的无聊把戏。要说缺点嘛,只能说他太强势了,给人不崇拜就要被踩在脚下的感觉,咱惹不起的就忍不住想躲一下。
最后编辑海森堡的幽灵 最后编辑于 2009-11-18 23:33:40
TOP
13#

回复 12# 海森堡的幽灵 的帖子

1.我最讨厌的贝多芬作品是庄严弥撒曲,几次想听都无法听下去,像要用闷棒把人打倒
2,我讨厌的就是他作品里的逻辑性——我也不知道这逻辑性表现在哪里,而且,按某些哥们的说法,音乐是纯感性的,音乐表现逻辑,而且像贝多芬这样表现,不喜欢
3,我觉得贝多芬极不自然,是做作的,是一切做作派音乐家的鼻祖,老是拿着股劲,灵感不够,理念凑,他是一切“坏”音乐的开头,就是他把音乐引向了“斜路”,——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我从来就不喜欢乐圣,现在更不喜欢,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喜欢他。而且,尊敬也谈不上,我亦不尊敬他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4#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11-19 9:17:00 发表
1.我最讨厌的贝多芬作品是庄严弥撒曲,几次想听都无法听下去,像要用闷棒把人打倒
2,我讨厌的就是他作品里的逻辑性——我也不知道这逻辑性表现在哪里,而且,按某些哥们的说法,音乐是纯感性的,音乐表现逻辑,而且像贝多芬这样表现,不喜欢
3,我觉得贝多芬极不自然,是做作的,是一切做作派音乐家的鼻祖,老是拿着股劲,灵感不够,理念凑,他是一切“坏”音乐的开头,就是他把音乐引向了“斜路”,——
以上是我的

欣赏shenming的直率,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就像我从来不掩饰自己不喜欢马勒一样,呵呵。
说到贝多芬的第九,我也觉得没有之前的几部给我的感觉好,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形式也要复杂很多,呵呵,见仁见智吧
TOP
15#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09-11-19 9:17:00 发表
1.我最讨厌的贝多芬作品是庄严弥撒曲,几次想听都无法听下去,像要用闷棒把人打倒
2,我讨厌的就是他作品里的逻辑性——我也不知道这逻辑性表现在哪里,而且,按某些哥们的说法,音乐是纯感性的,音乐表现逻辑,而且像贝多芬这样表现,不喜欢
3,我觉得贝多芬极不自然,是做作的,是一切做作派音乐家的鼻祖,老是拿着股劲,灵感不够,理念凑,他是一切“坏”音乐的开头,就是他把音乐引向了“斜路”,——
以上是我的

我举个例子,OP.133,庄严华妙的赋格下隐藏着深刻的美感,我认为正是这种所谓的"理性"的感觉下面,能够了解这种美,能够体会出这种美,不啻为最幸福的精神享受.....
当然,音乐从听觉来说都是感性的,由耳朵这个器官所控制,所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句马克思主义哲学空话,恰恰是由欣赏者本身由心来感觉,抽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大大的一个耳光....
TOP
16#

中国音乐教育(或者只能说是音乐知识普及)

过于文学化所导致的结果。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17#

我只有一个版本——哈农库特版!

话说杭州爱乐乐团成立的首演曲目,也是贝九。乐团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7岁,那个激情澎湃啊。。。

但我还是喜欢第四乐章的,尤其是骑车远行在旷野上时。。
TOP
18#

回复 7# shenming 的帖子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TOP
19#

现在我不是太喜欢那些很崇高的作品,听起来很累。因为实在是汹涌澎湃。
喜欢用古董箱听室内乐,虽然音染很重,但声音很毒。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楼主没经历过坎坷吧,当你愤愤不平时再听OP12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