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谈谈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给我的启示 [复制链接]

81#

谈论这些对我来说太深了,正好在这学习了。问一下,天鹅湖这类的芭蕾音乐属于标题音乐吗?我喜欢听是因为知道故事情节,聆听时每个场景浮现脑海,美妙的音乐,老柴太有才啦!
TOP
82#

象听《1812序曲》大家是否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吗?
而听《娘子谷》是否一定要理解背后惨绝人寰的故事吗?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9-12-16 17:56:0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

原帖由 Sunzai 于 2009-12-16 17:30:00 发表
谈论这些对我来说太深了,正好在这学习了。问一下,天鹅湖这类的芭蕾音乐属于标题音乐吗?我喜欢听是因为知道故事情节,聆听时每个场景浮现脑海,美妙的音乐,老柴太有才啦!
应该叫《芭蕾音乐》吧?但后来又改编成组曲形式,可以说是标题音乐吧。就像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也叫标题音乐。呵呵。是比较复杂。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6 17:30:00 发表
象听《1812序曲》大家是否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吗?
而听《娘子谷》是否一定要理解背后惨绝人寰的故事吗?

以上还是要了解背景的,1812看过《战争与和平》就有点数了,娘子谷这个文献比较少,权当他南京大屠杀乌克兰版吧。
还有个问题,老肖的《1905》,《1917》,《BABI YAR》算作纯正的标题音乐吗?
TOP
85#

我很赞同楼主这种欣赏音乐的方式。。。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6 7:17:00 发表
我认为音乐是独特的,有她自己的语言,不必借用别的东西来理解。
我前面已经说了。对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甚至这部作品对后来者的影响。
我都感兴趣的。但这些对理解作品有益还是有害?还是应该把这些看做对作品有益的补充?
我认为都是值得大家讨论的。
比如对《娘子谷》的理解,你们是否觉得要理解背景呢?

    我们爱乐者并非都是从事音乐的专业人事,并非一定要弄懂作曲家那些专业的作曲技巧和方法,但能对作品的特定“空气”——即对作者、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的了解,则更有利于对聆听作品的理解。当然各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最受益”,”、“最愉快”的欣赏方式。
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TOP
86#

也谈谈标题音乐

   我们都知道,标题音乐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已出现,如维瓦尔第的《四季》。但实际上,标题并不一定都是对音乐内容的概括或提示,很多情况下二者毫无关系。对标题音乐并不感兴趣的巴赫,也写过几首标题音乐,最著名的应该是《勃兰登堡协奏曲》,可这个标题只是因为要把作品献给勃兰登堡侯爵,并由此命名,至于巴赫的《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其标题更无从查考。大体上说,标题音乐可分为三类。一是标题与音乐紧密联系,如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斯美塔娜的《我的祖国》;二是标题与音乐无关,如巴赫的标题音乐,莫扎特的三十八交响《布拉格》只是首演在该地非常成功而得此名;三是标题与音乐关系抽象,如贝多芬的《命运》、柴科夫斯基的《悲怆》、布鲁克纳的《浪漫》等。
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TOP
87#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2-16 21:43: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6 17:30:00 发表
象听《1812序曲》大家是否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吗?
而听《娘子谷》是否一定要理解背后惨绝人寰的故事吗?

以上还是要了解背景的,1812看过《战争与和平》就有点数了,娘子谷这个文献比较少,权当他南京大屠杀乌克兰版吧。
还有个问题,老肖的《1905》,《1917》,《BAB
标题音乐就是program music,。“program”为“纲领”之意,不是指题目。F.李斯特给标题所下的定义是:“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事前指出全曲的诗意,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东西。”标题是说明作品具体内容的一段文字,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仅仅是一个题目。也有许多作品的题目同时也是标题,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因为“梁祝”代表了一个具体的民间故事,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代表了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8#

原帖由 金监听一号 于 2009-12-17 1:53:00 发表
我们爱乐者并非都是从事音乐的专业人事,并非一定要弄懂作曲家那些专业的作曲技巧和方法,但能对作品的特定“空气”——即对作者、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的了解,则更有利于对聆听作品的理解。当然各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最受益”,”、“最愉快”的欣赏方式。  
我个人是认同老兄的说法。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9#

原帖由 金监听一号 于 2009-12-17 2:31:00 发表
   我们都知道,标题音乐早在巴洛克时期就已出现,如维瓦尔第的《四季》。但实际上,标题并不一定都是对音乐内容的概括或提示,很多情况下二者毫无关系。对标题音乐并不感兴趣的巴赫,也写过几首标题音乐,最著名的应该是《勃兰登堡协奏曲》,可这个标题只是因为要把作品献给勃兰登堡侯爵,并由
大部分同意兄台的说法,但也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老柴的《悲怆》不是标题音乐。理由是认为《悲怆》只是一种情绪和气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0#

当然,音乐审美的特殊性,音乐的标题更不可能代替全部音乐的内容,
正如法国画家库尔贝所言“名称任何时候都不能正确的说明它所代表的事物”。
音乐的内容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海涅说:“语言停止的地方,才是音乐的开始。”
虽然许多标题是描绘性写法,但蕴藏在音符中间的还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受。
标题性音乐的欣赏和理解,标题只是提供一个理解方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1#

我也是这么理解的,作曲家加个标题可能只框出了一个大大的范围,和李斯特定义的“标题音乐”可能不尽相同吧
TOP
92#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2-16 21:43: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12-16 17:30:00 发表
象听《1812序曲》大家是否一定要了解这段历史吗?
而听《娘子谷》是否一定要理解背后惨绝人寰的故事吗?

以上还是要了解背景的,1812看过《战争与和平》就有点数了。
对于《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不过我觉得听10分钟的音乐不用看这部长篇巨著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3#

我的意思不是为了1812而去看《战争与和平》,相反,我对这部作品评价不高。托尔斯泰我还是相当喜欢的,特别是《复活》
TOP
94#

回复 93# bhcbhcbhc 的帖子

跑题插嘴一句——我对托翁评价也绝高,但也同样不喜欢《战》,因为爱恨情仇太多了,读起来像大仲马。看来老兄更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吧。若果真如此,咱们同道。

1812这种带讲故事意味的曲子,了解一下历史至少就知道为啥要出现那么多次马赛曲主题了呵呵。
TOP
95#

《战争与和平》我感觉是一曲史诗,《复活》则是托翁对人生观,世界观的其中体现
陀思妥耶夫期基的语言感觉不够精炼,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契诃夫我看得不多,得补补课。高尔基的文学在我国比较政治化,所以有点反感,理解也不够。
TOP
96#

也来跑跑题,凑个热闹。

   《战》象大仲马。不会吧,一个巨幅社会画卷的伟作,怎会跌到情仇故事的等级。
   复活如果没有了救犢这一基督精神的高度,从文学艺术的高度上是无法与托的其它作品相列的。

   1812更是柴大师为人笑柄的应景之作。就是在最图解式的标题音乐中也是次品。
在G弦上……
TOP
97#

经常看楼主的帖子。斗胆给楼主一个建议吧,少些文学色彩,多些音乐分析。楼主是个多产的作者,但内容会比较空洞,如果能压缩一些产量,转而对作品多做一些深刻的分析,对自己,对读者,都是受益匪浅。
曾经在单位的一本音乐杂志里,看到一篇介绍DG公司出品的海菲兹小品,真让人匪夷所思,通篇都在介绍海菲兹的经历,最后一小段才点评了这张唱片。
168这个板块,这几天有一篇是在介绍阿劳的钢琴艺术,我觉得写的非常的好,真正的是在分析音乐。
TOP
98#

《战争与和平》主要还是描写国恨家情,题目出得比较大,也空泛,贵族化了点,少了托翁后期作品对底层人民的描写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层认识,也点我觉得比不过《安卡》和《复活》。但作品本身写得波澜壮阔,文字也流畅优美,看起来非常过瘾


另外,老柴本人也对1812评价也不高
TOP
99#

原帖由 星外星 于 2009-12-17 22:29:00 发表
经常看楼主的帖子。斗胆给楼主一个建议吧,少些文学色彩,多些音乐分析。楼主是个多产的作者,但内容会比较空洞,如果能压缩一些产量,转而对作品多做一些深刻的分析,对自己,对读者,都是受益匪浅。
曾经在单位的一本音乐杂志里,看到一篇介绍DG公司出品的海菲兹小品,真让人匪夷所思,通篇都在介绍海菲兹的经历,最后一小段才点评了这张唱片。
168这个板块,这几天有一篇是在介绍阿劳的钢琴艺术,我觉得写的非常的好
兄台批评得对,直言得好。当然不会介意。其实我对一些专业的知识,如果我不懂我一般不乱说。我主要是从一个音乐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谈音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0#

原帖由 bhcbhcbhc 于 2009-12-17 22:58:00 发表
《战争与和平》主要还是描写国恨家情,题目出得比较大,也空泛,贵族化了点,少了托翁后期作品对底层人民的描写和对社会矛盾的深层认识,也点我觉得比不过《安卡》和《复活》。但作品本身写得波澜壮阔,文字也流畅优美,看起来非常过瘾


另外,老柴本人也对1812评价也不高
BH兄三大名著都看过。厉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