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云迪不在DG出唱片了以后改咋办 [复制链接]

21#

李云迪最近和吉杰耶夫在日本合作柴一钢协,不知道算不算被遗忘
PHILIPS 《 金线| 银线 |Laser Line | Legendary Classic | Concerto Classic | Muscia da camera 》|The Early Years 粉丝
EMI 小天使 | 老参考 控
DG Dokumente 控
TOP
22#

原帖由 亮亮2 于 2009-12-14 19:57:00 发表
是的。 应该闭关5到10年。慢慢思考自己的方向,同时学些别的东西,向阿劳一样,广博涉猎各类文艺,有了更深的底子再来。

Pollini得奖后也是闭关许久,重出江湖,更一鸣惊人。

现在这年纪本来就太年轻了。

李云迪以前就说过,肖邦大赛之后在德国的几年他就是在闭关修炼,而且还拿Pollini和Zimmerman的经历做为参照. 不过这所谓的"闭关修炼"是不是可以和Pollini他们的那段经历相提并论,那就得靠之后的成绩来说话了.不过这之后的重出江湖,可是不咋的,不仅没有一鸣惊人,反而是一路下滑.听说在国内的演出中随便更改曲目,把有技巧难度的换成容易的,更是经常出现.在德国这样的音乐环境里面都没有办法修炼成正果.还想在香港这样商业气氛浓重的地方闭关修炼?

至于肖邦大赛,很多冠军的成就远远不如一些第二,三名.一次比赛只能是比赛而已.Pollini和Agerich他们的成就也并不是靠的拿了所谓的一次比赛冠军.他们即使没有这个头衔,依然会有辉煌和璀璨的艺术生涯,因为实力在那.Argerich早年在肖邦之前早就拿过2个桂冠,肖邦只是她重新复出时,小试牛刀罢了,真正的路还得靠自己走.而象Ashkenazy和Uchida他们这些当年的次奖的音乐成就也并不比Pollini和Agerich他们逊色.那么多大家们,象Perahia,Schiff,Kissin,难道都是肖邦大赛出来的?记录是可以让人铭记,但是最多也只能是留在记忆中而已,而更多时候是让人唏嘘不已.现在又有多少人会记得Perahia是Leeds的首奖,Lupu是Cliburn的首奖,人们记住他们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和他们的录音,而不是早年的几个什么比赛的冠军.看看当时2000年大赛的亚军阿根廷女钢琴家Igrid Fliter,早已是一飞冲天,现在还有人会拿李云迪去和她相提并论吗?他们的艺术成就早就不是同一个档次了!甚至她的那次得奖经历都很少被人提起.
最后编辑阿玛迪斯 最后编辑于 2009-12-15 03:23:47
TOP
23#

转一篇文章,看看什么叫癞蛤蟆打哈欠

學習音樂,該有什麼榜樣


焦元溥/聯合晚報


即使已見怪不怪,每次聽到這些言論,我仍感到錯愕。日前李雲迪來台演奏,曲目包括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面對記者詢問關於前輩大師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和李希特(Sviatoslav Richter)等人的詮釋,李雲迪表示:「超越前人技術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提出新的觀點。」


這樣的話,已不只一次從中國鋼琴家口中出現,郎朗和沈文裕也都說過類似言論,前者甚至在電視上以「舔屁」一詞謂西方樂團都要巴結他(奇怪的是,他們也只敢在中文世界說)。但我心裡想的,卻總是其他音樂家的審慎自知,以及那些真正達到超越性成就的當代英雄。


不要說拿許多五旬以上的大師來比;四十歲以下的鋼琴家中,紀新(Evgeny Kissin)足稱擁有當今最面面俱到的技巧,但即使天分絕佳,他仍日夜苦練,且從不曾說出「超越前人技術並不困難」的蠢話,雖然他的確已達到超越性的成就。「我們不是沒能力批評,也不是盲目崇拜大師,而是知道沒有前輩就沒有我們。如果對經典缺乏認識,對過往成就毫無尊敬,又如何能成就自己的藝術?有榜樣在前,我們若能僥倖提出超越性的成績,其實是理所當然,更何況我們往往還達不到前人的成就!」我永遠不會忘記,也是鋼琴老師的紀新媽媽,在聽到現今鋼琴家自吹自擂時,那發自內心的深深感嘆——即使這根本是常識。而有母親如此,也難怪紀新會不斷進步。或許如此自我感覺良好的言論,在對霍洛維茲與李希特等前輩名家無知的彼岸,能夠引起諸多無腦琴童與家長的注意(郎朗首本中文傳記中,作者甚至把黑髮黑眼的俄國猶太人紀新(基辛)都寫成「金髮瓦藍眼睛」的蘇聯神童,程度可見一斑),但我真心希望在台灣,習樂學琴者能有耳力分辨良莠,向真正的好榜樣效法。


至於李雲迪,一個在德國學琴五年卻不會也不學德文,年紀尚輕卻以同一套曲目行走四、五年的演奏者,其修養能否讓他提出新觀點,就讓我們持續觀察。但從他近年演奏屢屢出現的含糊不清音群與破綻百出技巧看來,若真要言出必行,在技術上超越霍洛維茲和李希特,我們只能盼望奇蹟。
最后编辑阿玛迪斯 最后编辑于 2009-12-14 23:13:54
TOP
24#

kissin那张现场版的肖1肖2我可谓百听不厌!!
TOP
25#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09-12-14 23:08:00 发表
转一篇文章,看看什么叫癞蛤蟆打哈欠

學習音樂,該有什麼榜樣


焦元溥/聯合晚報


[size=12px


朗朗一貫發狂不知所以,都習慣了. 李云迪也不是好餅. 可惜中國這些年輕人,有好的條件卻不去真的好好進取,太浮躁.
TOP
26#

原帖由 hinkel 于 2009-12-18 15:33:00 发表
kissin那张现场版的肖1肖2我可谓百听不厌!!

戴红领巾的基辛!
那张现场版的演奏是太棒了,当时的Kissin才13岁啊.
TOP
27#

不是说他一直泡酒吧泡mm,然后身体发福,彻底废掉了么。。。好像dg是看他没有市场了,才不给他出cd。。。
TOP
28#

回复 23# 阿玛迪斯 的帖子

这个文章的作者的观点也有失偏颇了吧,郎朗李云迪技术上确实超越了老霍里赫特那一代的人~这话没错啊
我听过李云迪两次现场,一场李斯特第一,一场普罗第二,技术的确登峰造极,能把那种曲子现场弹从头到尾而不带错音,多不容易~
我觉得郎朗李云迪确实有一些我们看不惯的地方,但基本上都是做人的问题。至于琴技,实在没什么值得批判的。
TOP
29#

阿玛迪斯兄好贴!李云迪确让我们比较失望,我头像该换了。。。
TOP
30#

原帖由 jazpresso 于 2009-12-13 16:53:00 发表
教琴....


对啊对啊,某次章子怡说李承诺会教她弹琴,就是没时间,这下好兑现承诺了。
TOP
31#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09-12-14 22:58:00 发表
李云迪以前就说过,肖邦大赛之后在德国的几年他就是在闭关修炼,而且还拿Pollini和Zimmerman的经历做为参照. 不过这所谓的"闭关修炼"是不是可以和Pollini他们的那段经历相提并论,那就得靠之后的成绩来说话了.不过这之后的重出江湖,可是不咋的,不仅没有一鸣惊人,反而是一路下滑.听说在国内的演出中随便更改曲目,把有技巧难度的换成容易的,更是经常出现.在德国这样的音乐环境里面都没有办法修炼成正果.还想在香港这样商业气氛浓重的地方闭关修炼?

至于肖邦大赛,很多冠军的成就远远不如一些第二,三名.一次比赛只能是比赛而已.Pollini和Agerich他们的成就也并不是靠的拿了所谓的一次比赛冠军.他们即使没有这个头衔,依然会有辉煌和璀璨的艺术生涯,因为实力在那.Argerich早年在肖邦之前早就拿过2个桂冠,肖邦只是她重新复出时,小试牛刀罢了,真正的路还得靠自己走.而象Ashkenazy和Uchida他们这些当年的次奖的音乐成就也并不比Pollini和Agerich他们逊色.那么多大家们,象Perahia,Schiff,Kissin,难道都是肖邦大赛出来的?记录是可以让人铭记,但是最多也只能是留在记忆中而已,而更多时候是让人唏嘘不已.现在又有多少人会记得Perahia是Leeds的首奖,Lupu是Cliburn的首奖,人们记住他们是因为他们杰出的艺术成就和他们的录音,而不是早年的几个什么比赛的冠军.看看当时2000年大赛的亚军阿根廷女钢琴家Igrid Fliter,早已是一飞冲天,现在还有人会拿李云迪去和她相提并论吗?他们的艺术成就早就不是同一个档次了!甚至她的那次得奖经历都很少被人提起.


原来Igrid Fliter还有这档子经历(不过人家不提也很正常,毕竟后来的经历光鲜多了,谁还提当年没拿奖的事情)!那年的陈萨现在也终有起色了,其实感觉陈萨实力高于LL和李,只是经纪人和运气总是欠佳。


李云迪这次换唱片公司、换经纪人公司其实也是好事情,真正可以安静几年了。之前DG的包装就过于着重得奖,后期又老是拿他和LL比赛,挺无聊的。另外李云迪前几年老是换曲目其实是因为手疾困扰所致,不要误解了。


最后的问题是,DG在和李云迪结束合作之前曾预告李云迪的画展唱片,还写进了2008年的目录,相比已经完成制作了。不知道何时再发呢?

TOP
32#

回复 22# 阿玛迪斯 的帖子

其实说白了,您的观点的假设就是:在大公司出唱片的钢琴家才是顶尖的~您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就是唱片。大部分人貌似也就是这样,扪心自问一下,不录唱片的钢琴家我们能数出来几个呢?这个当然不能怪我们,在国内演出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唱片确实是我们了解音乐家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当我们考虑艺术家成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适当看看别的因素呢?
TOP
33#

回复 31# chrisspher 的帖子

您是怎么觉得陈萨实力比李云迪郎朗高的呢?
TOP
34#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20 23:46:00 发表
其实说白了,您的观点的假设就是:在大公司出唱片的钢琴家才是顶尖的~您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就是唱片。大部分人貌似也就是这样,扪心自问一下,不录唱片的钢琴家我们能数出来几个呢?这个当然不能怪我们,在国内演出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唱片确实是我们了解音乐家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当我们考虑艺术家成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适当看看别的因素呢?
我觉得你完全理解错了,我从来没有提到过只有在大公司出唱片的钢琴家才是顶尖的.我提到那些钢琴家,只是因为他们和肖邦大赛有关而已.我说得很明白,艺术成就和几次所谓的得奖记录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有成就的艺术家也并不一定要出自比赛,比如Kissin.象我提到的阿根廷女钢琴家Igrid Fliter至今也只在EMI出过一张唱片而已.我对她的欣赏是基于我听过的几次现场,和唱片无关.
TOP
35#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20 22:37:00 发表
这个文章的作者的观点也有失偏颇了吧,郎朗李云迪技术上确实超越了老霍里赫特那一代的人~这话没错啊

。。。
蓝铁矿古典阁,最专业的古典正版唱片专卖店:
lantiekuang.taobao.com
新货信息、好碟推荐、心得交流请加微信号:983783458
TOP
36#

回复 34# 阿玛迪斯 的帖子

我只是看您用来举例子的那些钢琴家都是出自唱片的。您说很多肖赛第二第三名比第一名成就高,其实大部分是第一名没怎么太出唱片,第二第三在唱片市场上大红大紫。
我反正是没听出Harasiewicz,邓泰山或者Bunin艺术上的造诣比哪些第二第三的造诣低
TOP
37#

她至少在EMI已经出了两张了。。。。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09-12-21 8:2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IUB 于 2009-12-20 23:46:00 发表
其实说白了,您的观点的假设就是:在大公司出唱片的钢琴家才是顶尖的~您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就是唱片。大部分人貌似也就是这样,扪心自问一下,不录唱片的钢琴家我们能数出来几个呢?这个当然不能怪我们,在国内演出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的情况下,唱片确实是我们了解音乐家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当我们考虑艺术家成就的时候,
TOP
38#

李云迪去香港也是为了能更方便的出国演奏,算是香港的第一批引进的优秀人才
毕竟香港的护照要比国内的硬的多吧,签证方便,去国外演出是有必要的
他是不想加入德国国籍所以没有留在德国,他自己也说无论到哪都希望是中国人的身份。
至于改曲目上面也有人说了是由于手疾,具体如何还有待考证
他拿了肖邦大赛冠军后的一年仍继续完成了学业,面对诸多诱惑,巍然不动,看得出他还是有定力的,解约dg也不是坏事,你看看dg的商业运作拿王羽佳说一年上百场的世界各地演出,一年365天坐飞机住酒店,演出。最后能有多少时间去学习,掌握更多的曲目。成为一个演奏家容易但是成为艺术家就难了,李云迪的那句话“超越前人技術並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提出新的觀點。”我认为没什么不妥啊,很对嘛,到了一定境界技艺真是其次的,你的演奏风格,你拿什么打动听众才是关键,这话既谦虚又不妄自菲薄,很赞。
TOP
39#

“四十歲以下的鋼琴家中,紀新(Evgeny Kissin)足稱擁有當今最面面俱到的技巧,但即使天分絕佳,他仍日夜苦練,且從不曾說出「超越前人技術並不困難」的蠢話,雖然他的確已達到超越性的成就。”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得知人家日夜苦练的,yy吗?
其实到了他们这个档次,哪还像做琴童那样的练琴,大多每天两三小时的练习足矣,有时候看到一幅油画,一个雕塑,或是听到其他的音乐类型就能迸发出一些新的东西融入到自己的演奏中,这就是所谓的新的观点,演奏风格,我们常谈到喜欢哪个演奏家而不喜欢另一个,并不是他们的技艺上的高低之分,而是在于他的演奏有没有打动你的内心。就像一个悲伤场面普通演员只是表演了流泪哭泣,而艺术家往往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触动了你
TOP
40#

回复 32# IUB 的帖子

试问除了唱片和现场,还有啥因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