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2 09:56:00)
李佳杰
2009.12.11 A38版:娱乐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李佳杰 报道 沈小姐近日收到客户送来的两张新年音乐会门票,标价880元,由于当晚另有安排,她想转让,却得知:卖出价最多只100元。
记者了解到,沪上新年音乐会市场正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怪圈:近八成票房由企业团购,大量赠票流向市场,导致实际价值越来越低,但为了让客户送礼体面,主办方只能把票价越抬越高,然后以更低的折扣出售,堆积了市场虚假繁荣的泡沫。
新年音乐会一直是演出市场的重灾区,为防不明就里的乐迷上当,每到年末,国内最专业的古典音乐发烧友网站“厘米演出前瞻”就会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问题音乐会”发布预警。今年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至少有三场涉及奥地利乐团的演出被警示存在造假嫌疑。
该网站负责人唐若甫表示,即将在新年档期来华演出的奥地利乐团,基本都是以前来过的乐团,只不过这次换了一个中文名字,来唬弄不懂行的观众:“没有法律标准去界定对方是不是在瞎吹,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乐评人,我只能告诉大家,像这样的演出票价超过100元就不值了。”
虚高定价到底是老外坑人,还是演出商搞鬼?业内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原委,“这不是我们决定的,人家公司团购指定要这么贵,太便宜了送不出手。”然而在买单时,这些团购企业也会就地还价:“最好1000元的票,100块卖给他,还要给采办员乜郏澈笥幸惶鹾艹さ睦媪础!?
记者了解到,票价虚高的现象在一些小型演出场地尤为明显。由于演出成本较低,一些企业主动寻找演出商要求包场,而门票价格则由他们信手涂鸦,“哪怕你写一万块钱一张VIP票都没人管,只要客户看着开心就行。”
这两年演出市场的贺岁档异常热闹,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是虚假繁荣。今年沪上新年音乐会有近十场,但单场演出却只能卖出一两百张票,绝大部分票房都靠企业大客户来填补。
演出商既要抓住大客户又要盈利,就只能在成本和票价上做文章。为了控制成本,演出商只能寻找国外的旅游团、山寨团来凑数,最低的一场演出成本只需1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音乐会的票价则是越定越高,以显示自己的“货真价实”,但私底下折扣却越打越离谱。
疯狂打折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真正的名团因此遭受牵连。像即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艾申巴赫指挥伦敦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就遭遇到了低价倾销的夹击。据了解,伦敦爱乐此次来沪的演出成本高达200多万元,而它的定价区域则与其它成本在20多万元的新年音乐会大致重合,但无论从市场自律还是成本回收的角度,伦敦爱乐演出票无法“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