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剛入手Decca Esoteric CD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09-12-22 8:53:00 发表
右上方的天鹅湖谁指挥的,看不清。


Fistoulari
微信订阅号:黑胶信使
电话:13602738942
QQ:619166050
微信:mong8942
TOP
22#

回复 1# 胆神 的帖子

胆神兄好象还漏了两张,贝多芬序曲和CURZON的莫扎特,其中贝多芬序曲这张效果要比其他几张还要好上一截.
TOP
23#

淘宝400元一张。
TOP
24#

看人家这名字,明目张胆地叫“小众”牌,所以愿意挨宰的都是心甘情愿的。。。。

原帖由 小麒麟 于 2009-12-22 11:38:00 发表
呵呵,纯粹宰人的公司。

虽然是限量版SACD,但它的制版并没有多声道的内容,仅仅是双声道的SACD,
但以一张SACD就要价60-70美金的做法,用贪婪无稽来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建
议对这家公司的SACD全面抵制。

SACD发展到目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最初某些日本厂商的贪得无厌的必然
结果。都到了这份上,一个鬼子的公司还出来宰人,不抵制它还有天理吗?
TOP
25#

回复 1# 胆神 的帖子

你好  我一直在找这个唱片 你买的是多少钱。应该是CD层是XRCD SACD层是否有多声道。60-70美元,只要是值这个钱,贵也买,怕的是只是封面包装上这么写,实际音效不是那么回事。
TOP
26#

走入歧途了,有这钱我会去听现场,比什么都要音效好
TOP
27#

飘过
不亦乐乎
TOP
28#

原帖由 fengbin 于 2009-12-22 22:13:00 发表
胆神兄好象还漏了两张,贝多芬序曲和CURZON的莫扎特,其中贝多芬序曲这张效果要比其他几张还要好上一截.


是的,贝多芬序曲也是小弟觉得最好
TOP
29#

[quote] 原帖由 wukeming 于 2009-12-23 8:39:00 发表
看人家这名字,明目张胆地叫“小众”牌,所以愿意挨宰的都是心甘情愿的。。。。

哈哈,"吃不到葡萄远是酸的" 这句话真够意思
TOP
30#

原帖由 futewen 于 2009-12-23 9:56:00 发表
走入歧途了,有这钱我会去听现场,比什么都要音效好

有这钱除了现场听,更要给自己拥有才牛
TOP
31#

原帖由 channelclassics 于 2009-12-23 9:21:00 发表
你好  我一直在找这个唱片 你买的是多少钱。应该是CD层是XRCD SACD层是否有多声道。60-70美元,只要是值这个钱,贵也买,怕的是只是封面包装上这么写,实际音效不是那么回事。

SACD层多声道,日本人的产品不会乱来
市价应该不用60-70美元,这只是厂建议价
TOP
32#

原帖由 胆神 于 2009-12-23 11:21:00 发表
SACD层多声道,日本人的产品不会乱来
市价应该不用60-70美元,这只是厂建议价                                


你不是有货在手,为什么还这样胡说八道?

这一套制作的SACD层都是双声道,根本没有多声道的事情。
这个在SA-CD上早讨论过了。DECCA也从来没有制作过多
声道的母带录音。
TOP
33#

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程度不同.有人觉得买100元/张的原版就是贵了,有人觉得买10元/张盗版也没必要,下载就可以.有什么可以唧唧歪歪好争论的.

SACD没有在市场成功并不是因为日本厂商把价格订在50美元/张的原因.它在美国厂商把价格订在20美元以下/张的时候就已经失败了.

所以觉得贵,自己多赚钱.其他都是废话.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34#

原帖由 Raxel 于 2009-12-23 12:32:00 发表
每个人的消费观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程度不同.有人觉得买100元/张的原版就是贵了,有人觉得买10元/张盗版也没必要,下载就可以.有什么可以唧唧歪歪好争论的.

SACD没有在市场成功并不是因为日本厂商......


诛心了吧?如果我告诉你就是把这个品牌的全部SACD全买下来,包括刚刚推出的《指环》,也不过我今年年终奖金的10%,或者我一个月工资的10%,你还会这么信口诛心吗?扯出收入水平,嘿嘿,难道你的理解力就只这个水平吗?切!
TOP
35#

这个系列我花400元买过一张贝多芬序曲,因家中没有SACD机,就只能听CD层,并非象有些朋友说的是XRCD,是普通的CD层。仅就CD层的音效,我确实没感到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可以说演录均不如PHILIPS马舒尔那套序曲,可能是SACD层会有脱胎换骨的表现吧,所以建议拥有高档SACD机的烧友购买此骚碟。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3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7#

希望楼上两位就此打住,别再讨论收入等与唱片无关的话题。

本人确实感到小日本为什么对CD层的制作会如此马虎?以前买过的SACD唱片其CD层的音效均是不错的。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38#

http://sa-cd.net/alltitles/506

这是这个系列的目录,其中的瓦格纳《指环》是最新的。从目前已知的资料,全部都是很旧的DECCA双声道录音的再处理,肯定不是多声道录音。

作为数百张SACD的收藏者,我有一个忠告:如果一张SACD不是多声道的制作,基本就不存在收藏的价值。呵呵。这是实话实说。前面说的这一套SACD,可以肯定的说不是多声道的。它效果上的“优异”性,那就肯定是可疑的。如果这个厂商用心做SACD,比如把DECCA的原始母带再翻出来混录成多声道,那它至少还下了点功夫。但事实上,这个系列最初推出时,就是为了作为TEAC某些高档SACD机附送的试音碟来做的。它下的功夫本来有限,甚至DECCA提供的到底是什么音源都没有标明。倒是一些发行商把价格搞成了天价。
TOP
39#

如果多声道是SACD可以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SACD是可以倒了.

首先DSD并不比24/96 PCM保真度高多少,更比不过24/192, 需要多声道,普通DVD,或者DVD-Audio就可以实现.大部分普通用户家庭并不具有多声道系统,即使是具有家庭多声道系统的用户,那么连接多声道系统的也是DVD机,而不是CD/SACD机.多声道的制作和回放要比双声道麻烦的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老牌的发烧片厂商,例如analogue production, mobile fidelity仍然只发行双声道的SACD.

如果只有在发行新录制的多声道作品才能发挥优势,而再版经典双声道老录音就得到诟病的话,那么SACD又有多少市场前景?和无数的经典老录音相比,每年值得购买的新录音又有多少?请问究竟是买音乐内容,还是买录音格式?

至于把老录音重新remix成多声道,那是哗众取宠的做法,没有市场的.丧失了原来韵味的再版老录音向来就没有多少市场.只有那些原来就是3声道,4声道录音的作品,才值得特地制作多声道.如果在再版老录音上,音质没有优势,只能靠多声道和新录音,那么SACD的确没有前景,因为前比不过普通CD的低价格和易用性,后比不过blu-ray的更高规格24/192多声道,以及网络下载的必然趋势.SACD的优势究竟在哪里?除了让Sony多收些版税,唱片公司可以不让普通用户拷贝,但对普通用户而言,你有得益在何处?

所以,认为没有多声道就不值得购买SACD的想法,其实不是在支持SACD,对SACD的认识也是完全片面的.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40#

希望有个客观评测,此双声道SACD和头版LP的比较,(比CD层好是应该的,否则发这套碟就毫无意义了)。另外各大厂商肯定对有历史意义的母带做了数码化保存,否则发霉虫咬(夸张了)就不知降质多少了。这些数码文件泄露的话,版权是个大问题(不能随意复制是个最最起码的前提),它们这帮人也不是吃素的,估计正在琢磨花花肠子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