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个包裹,意料中的意外。 因为这个包裹偶已经等了两个月了,已经有点想不起来某天家里还会有一个包裹。
今年十月在亚马逊上看到桑德林指挥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马勒第六交响曲》,十分兴奋,因为这是偶最喜欢的马六的版本却一直买不到。 亚马逊上的这个商家不愿意出售给美国国外的买家。 于是偶找朋友联系代买转寄。
在订单敲定的一刹那,非常兴奋,一则是因为这是偶苦苦找了很久的唱片(马六的版本多如牛毛,就这一张在偶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是一手遮天);二则是偶买过的所有唱片中最贵的一张(美国js这生意做得很专业,知道奇货可居)。
随即朋友帮偶寄过来费了一些周折,一开始寄错了地方退回去,再是疲劳的邮政速度,让偶从开始几周的迫切期待变成了几乎忘却。
今天收到这个包裹着实大吃一惊,前两天还在网上和朋友聊起怎么还木到。
可是当偶拍下唱片照片之后,却感到有点“倦”,倒不是厌倦或者疲倦, 而是似乎因为完成了一件任务之后的空荡荡的感觉。
当我们得到一件心中的“极品”之后,就应该“倦”了么? 易经告诉偶们:是的。 乾卦的上九说:亢龙有悔。 凡是一件事情走到顶峰的时候,就开始“悔”了,所谓的物极必反。 所有事情8要做“满”,缺憾和空白有时候并不是坏事情。
偶以前常常得到了一张心仪的唱片之后,并不是反复听反复听,如获至宝一样, 而是和给了其他唱片一样的待遇, 放在一起偶尔听一次。 曾经有一次偶反复听《芬兰颂》直到后来有想呕吐的感觉。 再喜欢一张唱片,也要给他空间, 这个空间不仅仅是拥有前的空间,而且是拥有后的空间。
最美的时候可能是“没有的时候”,最美的心情可能是“期待的心情”。
偶于是不再抱怨Segerstam的Chandos马勒全集买不到了。 买不到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距离的美。
偶也不会立刻开机听这张来之不易的桑德林的马六,可能在今后某个有阳光的下午,想起来听这张唱片的时候, 它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