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大卫的梵俄玲
Thomas_Edison.jpg(30.90 K)2010/1/6 16:38:58霍夫曼是历史上最早留下录音的音乐家,早在1888年3月就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录制了不少录音。传说12岁的小霍夫曼是坐在爱迪生腿上录制这些录音的,但是根据IPQ杂志的一篇文章来看,最近的研究显示传言不实。虽然霍夫曼比其他人录音都早,但是他只录制了非常少量的商业录音,尽管还有不少的广播录音存世。他的大多数录音被VAI Audio和Marston公司的“The Complete Josef Hofmann”系列出版发行了,1-4辑是VAI公司的,5-8辑是Marston公司出版的。除了音乐天赋以外,霍夫曼还极富自然科学的创造力,作为一个发明家,他取得了超过70项的专利,他为汽车和飞机发明的气压避震器在1905到1928年间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其他的发明比如烧原油的炉子、能跟着太阳光旋转的屋子等等,他对早期留声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钢琴的一些改善也被斯坦威公司所采用。
vol.3.JPG(70.70 K)2010/1/6 16:38:58vol.4.JPG(49.97 K)2010/1/6 16:38:58
为了尽可能彻底地认识一个钢琴家,我们至少应该分析他/她的全部录音,这一点在霍夫曼这就特别适用,下面细细道来。他在1903到1923年间只录下了数量稀少的商业录音,这些你可以在VAI公司的“The Complete Josef Hofmann”的第3、4辑中找到(一共3张CD),飞利浦的“20世纪伟大钢琴钢琴家”系列只从中选择了一些曲子。但是还是有些遗憾,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声学录音的拙劣的音质,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出的远非这位伟大的钢琴家艺术的全貌。不过我们仍然能从这些演绎中听到让人汗毛直竖的钢琴技术(就我个人的观点,霍夫曼有着比我已经提到和即将提到的钢琴家们更出色的技术)。从音乐性上讲,很多时候弹奏地像机器人——节奏单调、死板,缺乏个性化的格调和激情。请听听他的肖邦即兴幻想曲(Fantasie-impromptu)的中间乐段,用了无生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他用优雅而漂亮的细微变化来处理陶西格改编的斯卡拉蒂《牧歌及随想曲》(Scarlatti-Tausig:Pastorale And Capriccio,我觉得霍夫曼可能曾是一位出色的斯卡拉蒂演奏家,但是可惜的是这是他唯一一首斯卡拉蒂录音)。还有他在演奏门德尔松“回旋随想曲”(Rondo Capriccioso, Op.14)时闪现出的深深的激情,每当听到这些“亮点”都能让人切身体会到血压和心跳随着乐曲而起的变化。
尽管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早期的录音仍然是很重要的,因为霍夫曼所展现出来的技术实在是太惊人了。他的手指无所畏惧,即使是最艰难的乐段也从来不需要妥协。他演奏李斯特《森林的细语》(Waldes-rauschen,两首演奏会练习曲之一)和《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Hungarian Rhapsody No.2),还有肖邦的《E小调圆舞曲》(Waltz in E minor Op. Posthumous)时的那种轻松和飞速让我目瞪口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当我听他演奏那些快速的单音阶时,比如他演奏的李斯特的《钟》(La Campanella),那些音符听起来就好像一个个跳到我的面前一样。那感觉就是他还能演奏的更快一些,快两倍,快三倍都不是问题!他演奏的李斯特的《塔兰泰拉舞曲》(Tarantella,自《旅游岁月》第二集补遗“威尼斯与拿波里”)中的那些极快极清晰的重复音符听起来绝对让人毛骨悚然。真希望他能录下更多的李斯特!我听说他还有李斯特的《叙事曲第二号》(Ballade No.2)、《匈牙利狂想曲第12号》(Hungarian Rhapsody No.12)和《瓦格纳唐豪赛序曲》(Tannhauser Overture)的录音,但是都没有转录到CD上来。从他的学生切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的匈牙利狂想曲NO.12录音来猜测,霍夫曼的演奏将是难以置信的。除了他令人瞠目的技巧,霍夫曼出众的音色也是不应该错过的。它是如此的丰富和富有歌唱性,尽管某些时候我觉得这种音色有些过于感情奔放了。
这个时期最好的录音,我愿意选择莫什科夫斯基(Moszkowski)的《西班牙随想曲》(Caprice Espagnole)。不仅仅是因为表现出的惊人的技巧,霍夫曼的乐感同样令人惊讶。这首曲子里,你可以听到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节奏效果、色彩、连奏和断奏,所有这些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最激动人心的效果。
godowsky.jpg(27.46 K)2010/1/6 18:06:16这些录音室录音中的大多数都给人一个印象:霍夫曼关心的重点是一部作品的技术层面,而不是音乐内涵。尽管如此,当聆听声学录音的时候,我们必须留意到一件事情——录音工业还仅仅是在襁褓期。钢琴家不但要紧赶慢赶让曲子长度能录在一张78转唱片上,还必须不断分神来应付其他技术问题。这些问题正如20世纪早期另外一位技术鬼才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下面描述的那样。
戈多夫斯基晚年在一封信中这样请求道:“别用我的唱片来评判我。”(他在每个字下面都划了明显的下划线)“我所有的录音都是在技术最原始的阶段制作的。左手必须得比右手要响亮;当双手靠的比较近的时候,少用或者干脆不用踏板。”(由于受到当时录音设备的限制,为了追求完美的钢琴艺术,戈多夫斯基为录音花了大量时间来权衡指法和调整技术)“害怕出错的恐惧感在演奏中不断被放大,前面演奏的越成功,后面演奏中这种恐惧就越大。这简直就是种可怕的折磨,钢琴家越敏感,这种折磨就越大。拜这种神经折磨所赐,1930年春天我的健康近乎崩溃。谁还能顾得上在演奏中投入感情!”(自飞利浦伟大钢琴家系列戈多夫斯基卷说明书)
尽管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以后霍夫曼就没有再录制过商业录音,但是他很多在三十、四十年代的演奏却被保存在了广播和为一些公司录制的测试录音上。这些后来的录音比他早年的那些在录音室里录制的要好的多。原因之一当然是他演奏的时候没有了在录音室里的那些拘束,另外就是先进很多的电声录音能更加保真地捕捉到他出众的声音。但是我想可能也有霍夫曼作为一个音乐家变得越来越成熟的缘故。他的1937年“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Golden Jubilee concert)和1938年“卡斯米亚大厅独奏会”(Casimir Hall recital)都是不容错过的。请留意他演奏中的放纵不羁、精湛技艺、自发性、激情、节奏的自由变化、生命力、出乎意料的内在声音、大胆处理(或者说任性),以及数不清的突然重音。实际上,他的演奏已经变得非常热情洋溢,我想这是和他早年录音室录音的最大区别。霍夫曼的诠释有些时候难以置信的感人,他弹琴时的感觉是如此的自然,就好像潜意识里在做这些一样。这和今天许多钢琴家演奏时“有意为之”的感觉是多么巨大的反差啊!对我来说,这两场音乐会中最佳的演绎包括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中和莱纳合作的鲁宾斯坦的《第四钢琴协奏曲》、肖邦的《华丽的大波兰舞曲》(Andante Spianato and Grande Polonaise Op.22)和莫什科夫斯基的《西班牙随想曲》(Caprice Espagnole,比他的录音室录音精彩的多,有更多的惊喜,不过稍显散乱),另外就是在卡斯米亚大厅的肖邦《叙事曲第四号》和霍夫曼改编的肖邦《小圆舞曲》(“Minute”Waltz,Op.64,No.1,亦称“小狗圆舞曲”)。尽管如此,在其他的一些曲目里,他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不恰当的“爆发”,比如在肖邦的《叙事曲第一号》、贝多芬的《华尔斯坦》和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里。有一点我应该指出的是,霍夫曼在这两场音乐里每首曲子的开头都加入了自己的即兴演奏。这在今天听起来很古怪,但是回到那个年代,这不过是极为平常的练习而已。这些额外的和弦可以引领听众的情绪为下一首曲子做好准备。实际上,霍洛维茨在1986年的莫斯科独奏会上至少在一首曲子前面做了同样的事情。
Marston公司“The Complete Josef Hofmann”系列的5、7、8辑上的内容包含了霍夫曼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的五花八门的广播录音和测试录音。第5辑带给我了更多的欣喜,我认为许多他最好的录音就是出自这套唱片。其中一个惊喜来自最初的两个音轨——霍夫曼自己创作的《摇篮曲》(Berceuse Op.20 No.5)的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为钢琴独奏而作,另一个则是钢琴和小提琴合奏(和津巴里斯特合作演绎。Efrem Zimbalist,1890-1985,俄裔著名的小提琴家,同时也是教育家、指挥家和作曲家,他是Heifetz的师兄,1941-68年间执掌柯蒂斯音乐学院,他的学生包括Shumsky、Slatkin、Suzuki等等)。我想这是一首很好的曲子,霍夫曼和津巴里斯特在演奏中都投入了深厚的感情。这辑上剩下的大多数录音以前都曾经录制过,要么是在录音室里,要么就是在前面提到的那两场传奇的独奏会上。其中一些曲目,比如肖邦的一首《圆舞曲》(Waltz Op.42)、两首《夜曲》(Nocturnes Op.15 No.2 & Op.27 No.2),可以在这张专辑上听到三次甚至更多的不同录音。当然也有一些“新”曲目,包括肖邦《奏鸣曲NO.3》的第一乐章、韦伯的《无穷动》(第一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Perpetual Motion”)、斯甘巴蒂改编格鲁克的《旋律》(Gluck-Sgambati “Melodie”)和德彪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等等。 这张专辑上的每首录音都是迷人的。他的演奏是如此的自然,让我吃惊不已。听起来就好像他在家里中独自一人时,悠闲自在心无旁骛地享受着自己弹奏的音乐。我突然想起了Kemal Gekic的一句闲话:“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我们弹琴不过是因为热爱钢琴而已”。霍夫曼的演奏即富于激情和亲切感,同时也是轻松、愉悦和迷人的。一开始因为这套唱片过高的价格让我有些却步,现在我很庆幸当初买下了它的决定。
vol.7.JPG(68.25 K)2010/1/6 18:06:16vol.8.JPG(62.00 K)2010/1/6 18:06:16Archipel.jpg(37.71 K)2010/1/6 18:06:16Marston公司第7、8辑上的内容主要是他从1938年到1947年间的一些广播协奏曲录音:贝多芬的第四(两个版本)和第五钢琴协奏曲(一个完整的录音+一个第一和两个第三乐章的单独录音),鲁宾斯坦的第三和第四钢琴协奏曲(一个完整录音+第一和第三乐章的单独录音),舒曼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做了一些删节,这点正好是我所喜欢的,因为我个人觉得这部协奏曲过于“唠叨”了)和第三乐章,肖邦第一钢协的第三乐章和第二钢协的第二乐章。这两张专辑里的一部分曲子可以在Archipel公司稍早些时候出版(Marston第7辑2003年出版,Archipel大概在2001年)的一套名为《Josef Hofmann in Concert》的2CD中找到,不过Archipel上的《贝多芬第四钢协》是Marston公司1998年出版的第6辑中和巴比罗利的合作。至于这两个公司唱片的转录质量,我相信熟悉历史录音的朋友心里都有数。下面大概谈谈这些曲子的演绎,第8辑中的《鲁宾斯坦第四钢协》弹奏的和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中的那次一样精彩。让人迷惑的是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现在几乎已经不怎么被演奏了。可能它真的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在霍夫曼的手下,它就变成了一部杰作。我想原因很简单,霍夫曼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同时也是鲁宾斯坦的入室弟子。他和Rodzinski合作的《鲁宾斯坦第三钢琴协奏曲》也无疑是权威的演绎。这两辑中的录音也暴露出那个时候霍夫曼的技术已经开始有点不协调了,部分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但是最主要是20世纪40年代他开始严重的酗酒。在《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中他的指法听起来异乎寻常的不太干净,尽管他的技术仍然非常精彩。他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弹奏的是如此的放纵,弹出很多错音来几乎是必然的。但是在演奏鲁宾斯坦的时候——我相信鲁宾斯坦的协奏曲在技术上比贝多芬的这两首协奏曲要难的多(尽管我自己没有弹过,因此也不是太肯定,但是听起来确实是这样)——他在第四钢协中最多只出现了五处小走音,演奏极其精湛!接下来的舒曼协奏曲中,他的技术显得更加“拖泥带水”。所有这些协奏曲的慢乐章中,他达到的情感深度是他早期商业录音中所未能企及的。在这些乐章中,听众仿佛被带领着进行一次迷人的情感之旅。第5、7、8三辑让我确信约瑟夫.霍夫曼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或许不应该仅仅是我将要提到的20世纪十位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而应该位列三甲!
(上完)
VRMLSITE
江月
乐海
施奈尔贝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0-1-7 15:43:00 发表如果是楼主的原创,绝顶!鄙视并反对某些所谓的大虾明星的东拼西凑却又不注明是转帖的“不端”行为!
原帖由 jj99 于 2010-1-8 15:34:00 发表多谢楼主的译作!通篇拜读,十分受益,予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