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封面] “古典天团”的信任危机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1720
|
回复:
5
[封面] “古典天团”的信任危机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32680
精华
2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deRud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帖子
330
积分
34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9-02-14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1-13 00:17
|
只看楼主
【2010年01月11日 上海壹周 文/本报记者 卢晓欣 杨扬】
新年伊始,真假“维也纳交响乐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横跨2009、2010年的第一波艺术“打假”。其实它并非孤例。每年圣诞、元旦、春节前后,都是本城古典演出市场高潮迭起之际。当你捏着800元一张的海外交响、芭蕾名团门票,衣冠楚楚地步入剧院,准备欣赏一场超值的高雅艺术时,有无考证过在台上演奏表演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宣传上大玩文字游戏、以次充好、避重就轻……一些所谓的“海外名团”,实则鱼目混珠,抬高票价、搅乱市场。令“古典天团”整个陷入了信任危机
2009年12月29日晚,当约翰・施特劳斯那首耳熟能详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奏响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时,“维也纳交响乐团2010新年音乐会”亦进入了尾声。曲终人散后,照例有记者守在门外采访,一些冲着这支“世界名团”前来的观众表示:“还不错吧。”
然而,两天后,央视连线了远在奥地利的真正的“维也纳交响乐团”代表,他证实:乐团2009年12月30日至2010年1月1日将在维也纳音乐厅举办以贝多芬作品为主的3场新年音乐会,根本没计划来中国。许多观众此时方知――碰上了“山寨乐团”。
壹周记者以此事为引展开多方采访、求证后发现,原来近年来,类似事件竟频频发生,尤其在国外乐团扎堆来沪演出的新年期间,情况更加混乱。当你端坐于宽敞华丽的剧院,看穿着燕尾服的乐手或芭蕾演员优雅登台,试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这些洋面孔?也许,你早被忽悠了。
序曲
真假“维也纳交响乐团”事件
跨年前后,这支亮相于上海、北京、大连、秦皇岛等七地的“维也纳交响乐团”,更准确的中文名称应该是“交响维也纳管弦乐团”。虽然看上去很像,但两者的“血统”完全不同。仔细查探,便能找出宣传中露出的不少马脚。
记者日前登录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主页,该团的“演出介绍”――“维也纳交响乐团(Sinfonia Wien)成立于20世纪中期,早期称为维也纳春之声交响乐团,2009年正式更名为维也纳交响乐团。”而正牌“维也纳交响乐团”应成立于1900年,德文名是“Wiener Symphoniker”。“演出公司在这里玩了个高级的外国文字游戏。”一位业内人士分析,“Sinfonia”在专业领域特指“小交响”,比如上海就有“东方小交响”。“无论乐队规模、体制都不同于‘Symphoniker’所代表的正规交响乐团。”但译成中文,这一区别就被不露声色地掩饰过去了。
再看宣传海报,指挥家的身后明显是著名的“金色大厅”,整幅图文都力图诱导――年年在“金色大厅”举办新年音乐会的著名乐团,这次要来上海啦。只有专家和资深乐迷才知道,其实“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常驻地是“维也纳音乐厅”(Wiener KonzertHaus),而“维也纳爱乐乐团”才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的主人。但在国内的网站上,两者的资料、图片常常被混为一谈,记者通过德国的朋友方才最终查明。
据乐评人唐若甫介绍,现下,国外团体要来中国演出,必须委托一家有演出资质的国内公司负责运作,然后上报文化部外联局审批,同时递交详细的文件,包括授权合同、演职人员名单和护照资料、剧团资料、节目单、国外注册证明等。审批通过后,每到一处演出,还要向当地的文化厅局备案。
这次事件其实早在审批中就发现了问题,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得知正宗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并没有巡演计划后,曾一度拒绝颁发签证。直到2009年12月中旬,大使馆收到演出公司的更名报告,承诺“在宣传过程中,更正或删除相关文字,不与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中文名字冲突”,这才放行。
但事实上,在此后的行程中,演出方避重就轻,对各地文化厅局隐瞒了更名文件,依然以“名团”自居,开出180元至上千元不等的票价。
记者在文化部网站找到了这份去年11月24日“文市函〔2009〕2161号”的批复――“同意辽宁省大连艺隆演出有限公司邀请……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一行65人于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1月8日到辽宁等地演出。”名字未更改。东方艺术中心人士因而有点委屈:他们手续齐全,也有正规批文,我们没理由拒租。
变奏曲
“跌倒”的《胡桃夹子》
2009年12月24日晚7点,陈小姐坐在上海大剧院二楼前排票价380元的座位上,满怀期待。15分钟后,这里将上演俄罗斯格林卡国立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的《胡桃夹子》。柴科夫斯基当年将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侄子侄女,而陈小姐每年圣诞到剧场欣赏《胡桃夹子》也成了传统。
演出准时开始。大幕拉开,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布景除了一棵圣诞树,只有若干悬挂的帷幔。“看到这个开场布景,我有点吃惊。”陈小姐向记者描述,“对于这部以童话、华丽、梦幻氛围著称的芭蕾舞剧,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的最简陋的布景。”演员服装也让她失望,“完全无法与剧照上的精致华丽相比。”记者则注意到,这本售价30元的演出介绍册封面上的演出单位为“俄罗斯克林卡歌剧芭蕾舞剧院”,并没有“国立”和“模范”字样。
相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布景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即使以非专业的眼光看,都能找出太多纰漏。”陈小姐一一指出:第二幕开场是最著名的群舞《花之圆舞曲》,“舞者的数量使舞台显得如此空旷”。而8女4男的不对称配比,“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更令她吃惊的是,“第一排右数第2位女舞者,跳起后的空中打击没完成就落了地”,此时,其他7位舞者还未落地。
之后的双人舞主题,将陈小姐所述纰漏彻底推向“高潮”,“女主角的单腿旋转迟滞而摇晃,在完成了双人舞、各自一段单人技巧之后,女主角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这一意外当场引发了惊呼,观众开始骚动。前排一对中年观众摇头低语,“这个票价,哪能会跳成这个样子?”
与“维也纳交响乐团事件”不同,这部《胡桃夹子》的演出团队确系“真身”,但记者从另一渠道得知,此次他们的首席独舞并没来,演出期间,还向上海芭蕾舞团借了20多套演员贴身穿的舞裙和舞鞋。然而,承接该演出的项目经理刘小姐坚称绝无此事,并建议记者,“你可以买张机票去北京,我们的服装布景现在都在那里。”
“傍”上的“贵族身份”
新年期间的演出市场,打着各类名号的乐团、剧团鱼龙混杂。玩文字游戏、“傍”贵族背景、夸大宣传等,成为演出组织者最终赢得票房的法宝,且屡试不爽。其中,打“维也纳”牌的最多。
“维也纳宫廷爱乐乐团、维也纳古典爱乐乐团、维也纳节日爱乐乐团,听了头是不是有点晕?告诉你,它们其实就是同一个团,连续3年用不同的名字来国内演出,我比较过,人员构成一模一样。”圈内有名的“打假先锋”唐若甫告诉记者,他通过为该团灌制唱片的公司查到了原始资料,“它的真身不过是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学生乐团。”
在欧洲注册一个能商演的乐团并不难,于是便有了很多“空壳”乐团。“一般欧洲的乐团每年圣诞节就会放假,直到1月的第2个周一。”有资深行家告诉记者,演出公司便会趁这段时间,找人拉拢各大乐团的成员,填满“空壳”,拼凑出一个全新的演出阵容。有人曾在维也纳当地的音乐学院看到贴出的布告:“圣诞期间,想去中国旅游吗?请报名参加某某乐团。”
“拼盘未必不能出精品。著名作曲家托斯卡尼尼基金会名下也有个‘空壳’乐团。有一年,他们把欧洲几大乐团最好的首席声部家都凑在一起,来上海演出,质量很高,不逊于维也纳爱乐乐团。”资深行家说。但经济利益为先,更多的国内演出公司选择了“忽悠”观众。
比如1918年就结束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奥地利,却在80多年后,冒出了一支“维也纳皇家爱乐乐团”;有一支查找不到国外演出记录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上海却被宣传为“代表俄罗斯芭蕾艺术最高水平”……不论是古典或经典,宣传资料里永远不缺历史悠久的形容,即便是今年刚组建的。
还有的演出商直接将一些名团的历史拷贝,作为自家的宣传资料。此前就有《大河之舞》的英文介绍被COPY,惊动爱尔兰外交部向我国文化部查询的例子。而正宗的“大河之舞”上周来沪时,也对此前各类“冒名”演出表达了立场。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1月5日晚,有支“维也纳管弦乐团”曾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但请德国的朋友看了官网才知道:他们来中国演出的计划是在2011年,并且根据时间表,“今年1月肯定不会在上海。”
新年伊始,真假“维也纳交响乐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了横跨2009、2010年的第一波艺术“打假”。其实它并非孤例。每年圣诞、元旦、春节前后,都是本城古典演出市场高潮迭起之际。当你捏着800元一张的海外交响、芭蕾名团门票,衣冠楚楚地步入剧院,准备欣赏一场超值的高雅艺术时,有无考证过在台上演奏表演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宣传上大玩文字游戏、以次充好、避重就轻……一些所谓的“海外名团”,实则鱼目混珠,抬高票价、搅乱市场。令“古典天团”整个陷入了信任危机。
2009年12月29日晚,当约翰・施特劳斯那首耳熟能详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奏响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时,“维也纳交响乐团2010新年音乐会”亦进入了尾声。曲终人散后,照例有记者守在门外采访,一些冲着这支“世界名团”前来的观众表示:“还不错吧。”
然而,两天后,央视连线了远在奥地利的真正的“维也纳交响乐团”代表,他证实:乐团2009年12月30日至2010年1月1日将在维也纳音乐厅举办以贝多芬作品为主的3场新年音乐会,根本没计划来中国。许多观众此时方知――碰上了“山寨乐团”。
壹周记者以此事为引展开多方采访、求证后发现,原来近年来,类似事件竟频频发生,尤其在国外乐团扎堆来沪演出的新年期间,情况更加混乱。当你端坐于宽敞华丽的剧院,看穿着燕尾服的乐手或芭蕾演员优雅登台,试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这些洋面孔?也许,你早被忽悠了。
回旋曲
信任危机之观众怎么办?
那场《胡桃夹子》谢幕后,陈小姐立即找到上海大剧院值班经理表示质疑,当即有数位观众围观附议。对此,该经理表示,大剧院只是场地租赁方,对演出没太大发言权。
“我们对‘上海大剧院主办’的剧目是完全负责,保证质量的;如果是场地租赁的合作演出,我们只能保证演出团体在批文、手续、流程上符合规范,其他很难干预。”他同时表示,会向演出主办方――上海市演出公司反映。尔后,上海市演出公司明确表示,退票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补偿两张东方艺术中心的交响乐票。
陈小姐对此并不满意,“即使赔偿,我也希望是相同的剧院、相当水准的舞团和票价相当的座位。而不是随便用完全无关的演出。”但演出公司表示,“操作起来很难,首先短期内是否有这样的演出团体就无法保证,此外,每场演出的定价都不同。”
记者随后致电该公司项目经理刘小姐,她开始称,“这场演出很好啊,只不过出现了一个小失误而已。”当记者强调“这个团是国立模范的,应该有52个演职人员,文化部批文上清清楚楚的”,刘小姐才表态:“可能是演出密度太大,演员体力有点跟不上。”虽然“国立”和“模范”在俄罗斯的确代表了一个舞团的过硬水准,但观众在乎的不是这几个字,而是一场值回票价的演出。
“演出的维权难,难在当场取证有困难。整个过程不能录像、不能拍照,最多联合观众签名,但每个人对艺术的审美不同,很难界定和量化所谓的质量。而且,维权成本太高。”曾为Disney做过演出的严小姐说。
“执法、规范也很难。”日前,**相关部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叹起了苦经,“发生了‘真假维也纳交响乐团事件’,管理部门肯定有责任。但这些演出都有合法的身份、完整的审批手续,我们也很无奈。”他说,来沪的演出团队在本国都有合法的身份,“擦边球”大多是利用了中文翻译,在玩文字游戏。“目前好像没有具体的条款能制约它,这也是法律上的缺失。”
根据现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任何外国团体演出,相关主管部门要派专人现场监察,是否假唱、假演、缺斤短两。但事实上做不到,因为“上海每天有那么多演出,人手不够,来不及”。
也有乐评人指出,对“古典天团”的判别,还在于听众自身的鉴赏水平,这不是一两年能整体提高的。“确实比较难,只能希望演出商们自律。”
信任危机之经济利润高
有媒体为最近的一场“进口演出”算了一笔账――场均总票房超过100万元,而包括演奏员吃、住、行和报酬、场租等运营成本,不到25万元。市民看到夸大其词的乐团介绍慕名而来,门票一售而罄,票房利润达到了演出成本的3倍以上。这样的盈利模式,在任何行业都应该算是暴利。
暴利之下,才有此起彼伏“众生相”。对某些演出公司而言,一年的大头就靠“新年音乐会档期”的一搏,其余时间则很少做演出,因而不会心生“要让演出、舞台、观众形成良性循环”的责任感。而另一些演出商并不懂音乐、艺术,只当它是个工程项目。“通过在国外的中间人,介绍一些他认为质量不错的团队进来,纯粹牟利。”他们对乐团历史背景不感兴趣,只要能把票卖掉。“世界名团”的光彩确实拉高了票价,令其处于180元~880元的常态区间,自费看场演出要先做思想斗争。
“通常进口团体的演出价格比本地团体高,但引进成本也高。越是一线的团体,对于演员住宿、机票等要求也越是高,同时,出场费等等也相应提高。”上海大剧院的一位相关人员表示,“很多时候票价的高低还来自运费等和演出本身质量无关的成本。”
而高票价另一方面来自“大客户”的需求。据了解,七八成的新年音乐会、芭蕾舞剧票,都是企业团购作为赠票给客户的,个人购买只有两三成。那样显得公司有文化含量,有档次。所以企业老总都希望票面越大越好,“反正有折扣。”所以,即便有人分析,一台进口演出的合理票价平均为200元也没用,连物价局、文化局、工商局都管不着。
既然票价一直有上升的空间,各大演出公司就会继续寻找“维也纳人”,而找到了“维也纳人”,票房也就有了保障。
独奏曲
民间发起“乐团打假”
从上海到北京,从小酷爱古典乐的“80后”唐若甫,先后做过好几本专业音乐杂志的编辑、主编,唯一不变的身份是“资深古典音乐评论人”。自2004年第一次看到“山寨乐团”的报道至今,他已对上海、北京乃至全国诸多“问题乐团”进行了考证、打假。
他曾咬住不放的一个乐团是上文提到过的,出现在上海的“维也纳管弦乐团”,“我看过它的乐团网站,发现所有照片都拍自上海音乐厅的演出。而且这个乐团每年年底都会来上海一次,票价超过100元便不值了。”他称,因为这篇“打假”文章,有演出商扬言要告他。“我搜集了足够的证据,而且如果打官司,对中国古典演出市场是件好事,可以曝光潜规则,把整个产业链内部的运营状况晒一晒。”
他告诉记者:“国内的演出商资质分为A类和B类,只有A类演出商可以进行国外演出团体的报批,也就100来家。因此有大量其他演出商以支付一笔报批费的形式,请A类演出商代为报批。这一做法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利润高,有法规上的空子可钻,是“山寨团”、“水团”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不过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于是2008年3月,他发起了“厘米演出前瞻”,集结了几个国内活跃的乐评人,“不做演出,没有利害关系”,每隔双月就对下两个月的重要进口演出作出预判、打分,为那些不太资深的乐迷“把关”。他负责列出演出清单(这份30~40位的榜单面向全国演出市场),发给7名评委,一旦发现“问题团体”就进行深入调查,再公布结果。
“好比山寨‘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海报,你注意到吗?它的赞助商LOGO其实是德国第3大的乐谱公司――骑熊人,很搞笑的,没想到它连乐谱公司都拿来充数。”
某种意义上,唐若甫和他的朋友们,正在运用自己的力量,试图挽回公众对正牌“古典天团”的信任。
尾曲
“高雅消费”也是一项技能
欣赏古典演出的门槛较高,预防被忽悠也需要做足功课。
当你选中一场“名团”的演出时――
1.先仔细看它的硬广告和海报,上面会有确切的团体名称、剧照或官方LOGO,至少它没软文那么容易“耍花招”。尤其是LOGO,涉及侵权官司,“冒牌团”不敢乱用。
2.上Google(外文内容更全)搜索其官网,比对外文名称、建团历史与宣传上是否一致。看其最近有无访华计划。
3.继续搜索指挥、首席、主要演员等资料,如果“只搜出一个好莱坞明星”,就需要警惕了。
4.上文化部官网,在“行政许可项目公示信息”一栏中,寻找该场演出的批复,查看该团的具体名称。所有进口演出,应该都能找到。
5.去类似乐迷论坛的地方看看大家的讨论,平时也多补充相关知识。
6.如果懒得做以上操作,就认准品牌,比如大剧院和东方艺术中心“主办”而非“租赁”的演出。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8944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莱纳
莱纳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5043
积分
8933
性别
注册时间
2004-10-22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1-13 00:55
|
只看该用户
年关将近,到处都是洋班子的新年音乐会。本地也刚办过一场某洋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但愿不是山寨货。其实这档子事由来已久。
反应出国内某些演出公司缺乏起码的商业道德,为了商业目的愚弄观众。不过有卖方市场也必定有买方市场。些人就是为了附庸风雅,不懂装懂掏钱挣高雅的面子而已。
根本的问题还是国内演出市场管理混乱还有大众普遍欣赏鉴别水平的低下。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相信山寨团也还会继续横行。
莱纳 最后编辑于 2010-01-13 00:58:20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27736
精华
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THRONES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539
积分
56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8-10-03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1-13 00:58
|
只看该用户
崇洋媚外也是山寨团得以横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63734
精华
1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scfan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2007-7-7
帖子
7528
积分
761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07-29
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1-13 08:42
|
只看该用户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比对乐团的外文名称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6510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haskil
haskil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994
积分
2379
性别
注册时间
2005-08-23
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1-13 10:21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4# scfan 的帖子
这个也有风险,主办方会偷梁换柱滴。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19331
精华
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lens1663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帖子
912
积分
940
性别
注册时间
2008-01-27
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01-13 11:13
|
只看该用户
现场也有山寨、盗版,不过好在乐器的声音不会是假演奏就行了。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