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什的莫扎特 [复制链接]

21#

录音好,大乐团风格,听过几首,灵活、不沉闷。
Backhaus
TOP
22#

谢诸位,看来还是得找机会听下,才知喜欢否
TOP
23#

阿什肯纳吉此版乃神版也!
TOP
24#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1-22 15:12:00 发表
我觉得国内爱乐者对阿什好像有偏见,其实阿什最大的特色就是真诚,从不故弄玄虚,他的所有录音都在水准以上,这一点极为难得。他的巴赫平均律是最让我动情的,尤其是第一首波澜不惊中慢慢渗透你的心田。他的莫扎特虽然不是那种很有光彩的,但质朴中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如果你厌倦了那些搔首弄姿,高深莫测的演绎,阿什也许是最后的归宿。就像你在外面和各种类型的情人都相处的腻了,也许会突然发现还是老婆最适合你。

以前看过国内的一篇评论,国内乐迷的所谓偏见,大多是来源于Ashkenazy的太多商业演出和太多的唱片而已.中国人嘛,讲究"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充满商业气息怎么可能做出精品呢?这就是中国人的迂腐观念.和看待老卡一样,因为老卡的朋友都是商人,因为他有钱,就断定他的音乐充满铜臭?就不如富老有深度?怎么不想想那么宽广的曲目库是难道不用努力就垂手可得的吗?音乐,听就好了!Mozart的音乐,最好的解读,我个人认为就是直白,或者说朴实.Pires的那套奏鸣曲弹的太唯美,感觉不象小莫.
TOP
25#

回复 11# schwaz 的帖子

Zacharias的Mozart和Schubert都很出色,我听的最多的一套Mozart的奏鸣曲就是他的EMI录音.很可惜他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国际的声誉,可能跟他扎根于德国本土有关.
TOP
26#

回复 24# 阿玛迪斯 的帖子

“国内乐迷”和“中国人”是什么概念?
听音乐可以凭想象,下定义要有根据。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27#

这里不是指"中国人",是指"中国人的迂腐观念".
"国内乐迷",指的也不是每一个人...不要这么敏感,自己对号入座....呵呵
TOP
28#

那么,“中国人的迂腐观念”从何谈起? 听说的?拿来的?
“有所谓偏见的国内乐迷”包括你自己吗?
你凭什么断定那就是“偏见”呢?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29#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10-1-23 11:23:00 发表
这里不是指"中国人",是指"中国人的迂腐观念".
"国内乐迷",指的也不是每一个人...不要这么敏感,自己对号入座....呵呵

你是哪国人?既然你是中国人就应该用中国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辨别,不要老是假洋鬼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贴上国家的标签
TOP
30#

这些过敏的人,没看过《丑陋的中国人》吧?
TOP
31#

各取所需,没必要这么动火,也不要随意归纳 ,赏乐毕竟很主观。
TOP
32#

原帖由 音乐的奉献 于 2010-1-23 16:07:00 发表
这些过敏的人,没看过《丑陋的中国人》吧?


柏杨同志肯定会一笑置之,因为连前言部分都还是完好的。
基本到不了“断章取义”的境界。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33#

支持阿什!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34#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10-1-22 16:30:00 发表
啊,不能忽视了Pires阿姨的小莫钢协啊,美得令人屏息凝神!!!!!!

同感,她在DG和阿巴多合作的No.17 是我听到最好的17,在华纳的No.20的浪漫曲也让我惊艳,阴柔如水,明暗交替。我几乎用这章浪漫曲考验一切版本的20,个人以为只有布兰德尔和皮尔斯以及内田合格了。
至于阿什,抛开偏见去听个人认为也绝对不是突出的,算是中规中矩,喜欢与否看各人口味了。
最后编辑莫扎特的票友 最后编辑于 2010-01-24 20:04:14
TOP
35#

这套听过一两个单张,还是很喜欢的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36#

想起一篇有趣的评论:

最后的伟大钢琴家
     古典号外 诺曼·莱布雷希特专栏作者为英国著名乐评家、《旗帜晚报》专栏作家

  批量式生产唱片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布伦德尔或者阿什肯纳齐了,也许这并不是坏事(虽然我对他们敬仰有加)。音乐不需要铺地毯式的演奏。
  伟大钢琴家中硕果仅存的两位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了。硕果仅存?是的,在过去的40多年中,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Brendel)和弗拉季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Ashkenazy)已经把所有古典曲目和大部分浪漫曲目挨个儿录成唱片,使得全世界有教养的家庭都能从唱片中体味到文化的精髓。
  他俩都录过全套32 首贝多芬钢琴奏鸣曲、27 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布伦德尔甚至录过两次。
  他们还录过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阿什肯纳齐还要加上肖邦。这位俄国流亡者还擅长穆索尔斯基、拉赫马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斯克里亚宾和肖斯塔科维奇。那位奥地利移民则着眼于海顿、德沃夏克,甚至挑战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
  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是音乐界最吃苦耐劳的人,更是金字招牌,从来没有恶评。阿什肯纳齐只与Decca合作。布伦德尔起先与Vox合作,在成熟期转投Philips。他俩一开始都住在伦敦,交通便利,社交生活丰富多彩。阿什肯纳齐从上世纪80年代起指挥乐队,现在带领悉尼交响乐团,本人则住在地球另一极的冰岛。布伦德尔则以写作为副业,其文时常得到桂冠诗人的好评,作为旅居英国的音乐大哲人,他力挺英国左派。
  只要唱片业继续繁荣,他俩就能有条不紊地灌唱片,几乎每两个月他们就会出版一张新专辑,永无止境。其他大钢琴家比如阿格丽姬、巴伦博伊姆、波利尼也录过成堆的唱片,但没人能像这两位一样,如此有序、完整、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作品编号中耕耘。然而在过去的10年中,唱片公司黔驴技穷,开始在电视真人秀上复制他们的天才。
  现年71岁的阿什肯纳齐在3个手指被诊断出退化性骨关节炎后放弃了钢琴演奏。77岁的布伦德尔12月要在维也纳举行最后的告别演出。
  我十分钦佩他们,但原因很不同。阿什肯纳齐的演绎是我们时代的奇迹之一,他弹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开头部分,听起来像是把多年的练习和思考都融进了一段任何翻乐谱的人都能演奏的简单旋律中,然而我们听到的不是扭曲的错综复杂,而是一种通透无滞的心灵、清静澄澈的演绎。阿什肯纳齐70年代与普列文棒下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马尼诺夫协奏曲是一场革命,因为他避开了杂耍般的炫技风格,用一种对话般的亲切演绎了这些高难的作品。他还让斯克里亚宾的独奏作品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后来又对肖斯塔科维奇在战时创作的第二奏鸣曲发生了兴趣。他那种既富于洞见又不乏欢愉的风格,我还从未在别人身上发现过。直到今年问世的最后一张录音,阿什肯纳齐一直在挑战界限,哪怕他时常强调旧有经典的范围。
  阿什肯纳齐惯于保持沉默,他接受的采访屈指可数,大概只有隐居时的霍洛维茨才能与他相比。布伦德尔则没法不吸引人注意,他身材颀长、略微佝偻,时常坐立不安、眯着近视眼朝台下看,唯恐观众丢下他跑回家。他乐意展示自己的博学多才。他的舒伯特让人难以抗拒,哪怕在揭露维也纳的阴暗面时,用的都是一种习惯性的抒情风格。布伦德尔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模仿情绪的诀窍。只要听他让音锤敲在琴弦上那前几个音,你就知道这个夜晚将会怎样,不管你听的是音乐会还是唱片。
  他很幸运地找到了再合适不过的录音搭档—内维尔·马里纳爵士(SirNevilleMarriner)和圣马丁室内乐团。他们一起录制了莫扎特协奏曲,其中的巅峰是K595,空前绝后。他家里的壁炉台上放满了格莱美奖杯,然而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的却是他早期在Vox的录音,那时年轻而充满渴望的阿尔弗雷德录制了李斯特对歌剧咏叹调的超技改编和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皇帝》,乐队是从维也纳爱乐中临时抽调的草台班子,指挥台上是默默无闻的祖宾·梅塔。布伦德尔证明了他可以演奏制作人放在他面前的任何曲目,而且令人信服。
  如今批量式生产唱片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布伦德尔或者阿什肯纳齐了,也许这并不是坏事(虽然我对他们敬仰有加)。音乐不需要铺地毯式的演奏。
  过不了多久,一尘不染的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全集就会准时到位,所有的错音被技术处理掉,封面上会是演奏家授意的照片—要么像个成功商人,要么对着键盘深情闭眼,而唱片里的介绍手册肯定严肃得要命,好像就是为了要吓跑那些随意的听众。不同作品之间的区别在天衣无缝的产品线中模糊了。光看封底的目录,你很难从一座上好的矿山里捡出一块纯金。
  尽管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的版税都不低,我不禁怀疑他们是否会同意忙碌的德国男中音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Fischer-Dieskau)的说法,他曾悲伤地向我承认,他为自己能够名垂青史已经工作得太多,没有给下一代留下什么竞争或者赶超的余地。从录音上来考量,布伦德尔和阿什肯纳齐无疑是最后的伟大钢琴家;但是在后录音时代,伟大的含义已经变了。当你用不那么机械、不那么以永恒的标准去衡量时,音乐的力量就有了新的定义。
  莱布雷希特推荐
  阿什肯纳齐最佳唱片: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康德拉申指挥,1963年莫斯科录制)贝多芬《克鲁采尔奏鸣曲》(小提琴:帕尔曼,1973年伦敦录制)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奏鸣曲》(2003年萨福克录制)布伦德尔最佳唱片:李斯特《歌剧选段改编》(1961年维也纳录制)舒伯特《A 大调奏鸣曲》(1999年斯纳普录制)勋伯格《钢琴协奏曲》(库贝利克指挥,1971 年慕尼黑录制)
  作者为英国著名乐评家、《旗帜晚报》专栏作家
  2008-12-11 总第 314 期
TOP
37#

decca的台柱子也称摇钱树,什么都曲目都能演奏什么都演奏不好的典型代表。
TOP
38#

演奏得也不是不好,
就是无论什么曲目比他弹的好的通常用十个手指数不过来。
茶树菇没问题。
http://shop33364517.taobao.com/ 维特根斯坦音乐小店
TOP
39#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10-1-23 0: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1-22 15:12:00 发表
我觉得国内爱乐者对阿什好像有偏见,其实阿什最大的特色就是真诚,从不故弄玄虚,他的所有录音都在水准以上,这一点极为难得。他的巴赫平均律是最让我动情的,尤其是第一首波澜不惊中慢慢渗透你的心田。他的莫扎特虽然不是那种很有光彩的,但质朴中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如果你厌倦了那些搔首弄姿,高深莫测的演绎,阿什也
。。。十年磨一剑怎么叫迂腐观念了?十年磨一剑和一年磨十剑的目的和用途根本不同嘛,艺术家择善固执、搞精品工程也是情理之中,难道还应当凭录音数量来判定水平高下不成?还有,指责国内乐迷看不惯阿什卡拉扬仅仅因为他们比较商业化恐怕也没有根据吧,怎么能这么武断地推测别人不喜欢阿什的原因?最后,动不动就往国人劣根性这个大帽子上靠也很没意思,中国文化浩瀚广大,精华也好、糟粕也罢,岂是几顶大帽子能概括尽的?
最后编辑kbohm 最后编辑于 2010-01-25 12:14:58
Backhaus
TOP
40#

原帖由 kbohm 于 2010-1-25 12: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10-1-23 0: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hopin 于 2010-1-22 15:12:00 发表
我觉得国内爱乐者对阿什好像有偏见,其实阿什最大的特色就是真诚,从不故弄玄虚,他的所有录音都在水准以上,这一点极为难得。他的巴赫平均律是最让我动情的,尤其是第一首波澜不惊中慢慢渗透你的心田。他的莫扎特虽然

说的很实在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