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ranck的D小调交响曲 [复制链接]

1#
大家对franck的D小调交响曲有心得吗??
哪位来说说听出的意境? 哈哈,版本也好,尤其是富特文格勒的那一版,求评点。
1642.gif (, 下载次数:5)

gif(2010/2/25 13:36:25 上传)

1642.gif

最后编辑knap 最后编辑于 2010-02-25 13:36:25
分享 转发
TOP
2#

挺好,
TOP
3#

超强曲目,franck是被严重低估的顶级作曲家。
TOP
4#

3年前的博文,博客也不用了,只是转来忽悠忽悠。。。

所谓“循环形式”就是指,由开头的一个主题,无论中间包含几个乐章,都是由这个主题变化而来,最后再由第一主题形式结尾。这是法国人很喜欢用的一种作曲形式,或许法国人会认为这样的作曲结构能使得作品整体更为整体,更为紧凑吧。我不清楚发明这种形式的第一个人是谁,不过从一些资料上来看,Debussy和Ravel受Franck影响很大,前两位的弦乐四重奏就是典型的“循环形式”。而Franck最伟大的D小调交响曲也是这种形式,是巧合?还是理所当然的一脉相承?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音乐给予我们的享受就够了。

我对这种形式的作品还是颇为喜欢的,Debussy和Ravel的弦乐四重奏就是我的至爱。当然Franck的D小调交响曲要比前两者复杂的多,主题内容,结构和色彩上也要丰富的多,于是从其中享受到的也必然很多。

我手上只有Maazel年轻时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DG旗下录制的经典版本,所以我也无法比较其他版本,不知Maazel的这个录音优缺点。但仅从录音本身来看,Maazel在中青年时期无异于天才的这个称号。每一个细节都挖掘的很清楚,而从乐团爆发力来看,更是显露出Maazel惊人的控制力。尤其在首乐章的结尾出,高潮的一波接着一波,乐团的能力被释放到顶风时那种气势,无与伦比。随即第二乐章中开头的竖琴拨奏又是如此的梦幻、迷离。

Franck的这部作品初听或许没有多大的味道,但耐心多聆听几遍吧,相信能从“循环形式”中找到法国音乐真正的智慧。
TOP
5#

老卡录制两次,就说明了此曲的重要性.号称德国味重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6#

还是伯恩斯坦与巴黎管弦乐团的现场出色
个人淘宝店:sacd.taobao.com
TOP
7#

哦???Bernstein?
TOP
8#

有明希、克鲁伊坦和奥曼迪三个版。都是粗粗听过,竟然喜欢奥曼迪多点...
TOP
9#

弗兰克与布鲁克纳有点相似,有富宗教色彩而又如管风琴般的宏伟音响,手中有数个版本.朱里尼的我较为喜爱,
开始的速度较幔,,高潮是一层层地在建造,次乐章有点内在的震撼.尾乐章气势之强而有力而威严.
虎虎生威.柏林爱乐的演奏与指挥达至水乳交融的境界.
Hi Fi 168 18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2/25 21:44:55 上传)

Hi Fi 168 189.jpg

Hi Fi 168 188.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0/2/25 21:44:55 上传)

Hi Fi 168 188.jpg

Hi Fi 168 18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2/25 21:44:55 上传)

Hi Fi 168 187.jpg

TOP
10#

赛扎 弗兰克是我最崇拜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国籍比较复杂,父母是德国人,自己于1822年生于比利时的列日,早年在比利时的列日音乐学院接受教育,13岁随父母搬到巴黎,继续在巴黎音乐学院求学。早年得过一些奖,在作曲方面显示出早慧和天才。后在巴黎音乐学院任管风琴教授,培养出肖松、丹第、德彪西等一批出色的作曲家。凭他的人品和学识,身边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作曲家,为复兴法国民族乐派做出了不懈努力。他的d小调交响曲是法国交响音乐文库中的瑰宝,是继伯辽茨之后法国交响曲创作的又一里程碑。该曲第一乐章有三个动机:一是疑问,即开始的下行句式,好像在问是这样吗?这个疑问句式李斯特、瓦格纳等都用过:第二个动机是渴望、追求,即上下反复的旋律,第三个动机是信念,充满阳光和自信。三个动机的交织得出最后的呼唤,对光明的渴求和预言!第二乐章开始的主题是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憧憬,透露出几许哀伤和无奈。接着的谐谑主题是对远方一线光明的渴求和窥探,与舒伯特的手法颇有相似之处。第三乐章开篇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进取气势,随后对前几个乐章主题的反复把乐曲推向高潮,得出辉煌的结论:阴霾散去,光明在前!此曲巴黎首演时并不受欢迎,几个老朽还在台下鼓倒掌,最后作者愤懑离场,并未出来谢幕。回家后妻子问效果如何,弗兰克说效果很好,正如我所预期,他指的是管弦效果。足见此人之主见和自信,与他平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于巴赫、贝多芬不无关系。欣赏此曲,如能和他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结合听,将不无益处。此两曲可以说异曲同工,手法、立意颇多相似之处。演奏d小调交响曲的版本汗牛充栋,本人收藏了三个:卡拉扬指挥巴黎管弦乐团的EMI版,意气风发、整体性强,说是德国味俺没觉得;DG朱利尼指挥柏林爱乐的数字录音版,大师的惯常风格表露无疑,沉稳大气、句句交代的清清楚楚;蒙都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RCALiving stereo版,美轮美奂。指挥自己也很自信,告诉他的学生:想指挥好这部作品,最好给他5美分!意即到唱片行买一张他指挥的这张唱片,根据合同他可以得到5美分的报酬。
TOP
11#

手头上有 furt, mengelberg,jochum3版,强迫自己听,可惜没有一次能完整听完的。他的钢5,钢3,小奏反而经常拿出来听
最后编辑punk 最后编辑于 2010-02-25 22:19:04
TOP
12#

原帖由 莱纳 于 2010-2-25 19:12:00 发表
有明希、克鲁伊坦和奥曼迪三个版。都是粗粗听过,竟然喜欢奥曼迪多点...


可否上图看看?今晚想听,但是翻遍了碟海也找不到一张franck的交响出来,悲哀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13#

原帖由 punk 于 2010-2-25 22:17:00 发表
手头上有 furt, mengelberg,jochum3版,强迫自己听,可惜没有一次能完整听完的。他的钢5,钢3,小奏反而经常拿出来听

你指的是DECCA的那个FURT么,和SCHUMANN 1放在一起的那个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14#

原帖由 mzl 于 2010-2-25 22:05:00 发表
赛扎 弗兰克是我最崇拜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国籍比较复杂,父母是德国人,自己于1822年生于比利时的列日,早年在比利时的列日音乐学院接受教育,13岁随父母搬到巴黎,继续在巴黎音乐学院求学。早年得过一些奖,在作曲方面显示出早慧和天才。后在巴黎音乐学院任管风琴教授,培养出肖松、丹第、德彪西等一批出色的作曲家。凭他的人品和学识,身边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作曲家,为复兴法国民族乐派做出了不懈努力。他的d小调交响曲

M兄是弗朗克高手啊,他的作品我都不怎么听
TOP
15#

老弟过奖啦。俺个人比较偏好弗兰克,一是对他的循环作曲法情有独钟;二是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法兰西风格,优雅而不失深刻;三是要演奏好弗兰克绝非易事,作品应有的韵味、格调极难传达,令凡夫俗子望而却步,然而这正是法国风格的魅力所在。与我天朝子民类似的是法国人也比较重Taste,这是题外话了,哈哈。
TOP
16#

赞10楼M兄回帖。

      M兄言简意概地对弗兰克及这部D小调交响曲做了介绍,令人感慨。168上藏龙卧虎呀。
   这部D小调交响曲也是俺多年耒的所好。未乐章对光明幸福的颂扬常听常新。是那么深入人的内心,没有半点虚情、浮夸。
   深感这部作品竞管在业界赞叹不绝。但远未得到世人的重视及弘揚。
   弗氏的D小调交响曲应于舒伯特“未完成”、舒曼“春天、”门五、德九、柴五、勃一、等爭齐斗妍。至少在俺心目中是这样的。
在G弦上……
TOP
17#

著名指挥都基本录音过的
驴子上还有个朱里尼指挥钢琴与乐队的视屏
瞧一瞧,看一看啊!61490600上海古典群,,想来的多发言++
TOP
18#

不过说到版本,Giulini似乎很喜欢这个作品,除先前的兄弟提到过的DG以外,他早年在EMI和晚年在Sony都留下过录音。我手头上有他和VPO晚年在Sony的现场录音,慢则慢矣,却也极尽优雅之势。

不过说到音色之美,手头上另一个版本却更富有色彩。小泽征尔和BSO在DG的录音,绚烂的弦乐把高潮推得一波又一波的,赏心悦耳啊。。。
最后编辑bluesky 最后编辑于 2010-02-26 12:04:31
TOP
19#

买过20张左右的大师原版系列,印象中最不喜欢的是这张,感觉可能是转录的问题,听了头疼...
franck mendelssohn marzel.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2/26 11:12:10 上传)

franck mendelssohn marzel.jpg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0#

煤塔大叔的这张倒是很好...
franck saint-saens mehta.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2/26 11:14:31 上传)

franck saint-saens mehta.jpg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