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该到哪里去买放心碟?——忍不住了,心情沉重地写下这些文字 [复制链接]

查看: 48004|回复: 198
21#

如果买了许多年d版或者高仿碟,就会对高仿的重点cd会有个大概印象。
我对于号称正版,但是属于高仿的重点范围的cd都不太敢碰。
我觉得看ifpi码相对是比较安全的,大小写不能判断正d版,看ifpi后面的数字还是比较可靠的。
不过也有仿的好的,ifpi也能仿的和正版差不多,属于极少数情况。
现在的高仿确实做的好,光看封面不看碟片很难判断。
买下了就当它是正版吧,比来比去烦得很。
TOP
22#

至今未看到心有疑虑者向相关唱片公司查询的结果,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为何你们有时间怀疑却总是不肯采取这个办法呢。
TOP
23#

原帖由 marine2000 于 2010-5-15 16:00:00 发表
楼主,抛开是否原版不提,一份价钱一份货,总错不了吧。网上的LY,YJG之类的,除非有天大的能耐(譬如说海关长官的侄子外甥等)或者其销量足以影响一家国际唱片公司的销售策略,能够以低价拿到正品,否则......鬼才相信不符合经济常识的东西。


中图渠道要交关税、增值税,加上中图这样依靠行政权力获得天然垄断地位的官办企业人浮于事,运营的成本当然高。
TOP
24#

想当然。现在什么都乱了。。。
TOP
25#

MOREFEEL前辈,如你所说的话,不知我在“弥音唱片”里看到的那批货应该属于什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在香港看到店里的CD也很贵,不输中图,既然在香港本地,没有关税,也没有垄断,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是真诚请教的,谢谢指点!
最后编辑发条兔子 最后编辑于 2010-05-15 19:29:17
TOP
26#

回复 19# 舟子 的帖子

就是侧封面,如同书籍的书脊那个部分,一般印有唱片曲目名称、演奏团体名称等信息,宽度不足一公分,不知这样描述是否直观。。。。虽说是大家每日都看见的地方,但描述起来还是破费周折。。
Backhaus
TOP
27#

原帖由 kbohm 于 2010-5-15 18:55:00 发表
就是侧封面,如同书籍的书脊那个部分,一般印有唱片曲目名称、演奏团体名称等信息,宽度不足一公分,不知这样描述是否直观。。。。虽说是大家每日都看见的地方,但描述起来还是破费周折。。
我这张是白色的
TOP
28#

原帖由 发条兔子 于 2010-5-15 18:44:00 发表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在香港看到店里的CD也很贵,不输中图,既然在香港本地,没有关税,也没有垄断,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是真诚请教的,谢谢指点!

如果价格和HK一样,还会有人买吗?而且HK每年都会有优惠活动,价格也就是水价,说明这个价格还是有利润空间的...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29#

再问下梵音具体是城西哪个位置啊?城西我只知道文二路那边的弥音唱片。。。。。。
TOP
30#

另外,MOREFEEL前辈所说的“为何不向相关公司查询”,批评得对。不过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方便的渠道去问吧。我有一次去北京,因为光线公司有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因为想联系采访王羽佳,朋友帮我请来一个北京环球的人,聊天中我向他问起“南方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北京公司不涉及进口唱片的业务,所以不太清楚”。

前辈如果方便,是否可以给一个可以查询的电话或是官方的客服邮箱之类的?我去询问一下,如有结果也会在这里告诉大家。

说实在的,我有一点确实不解——我虽然没有做过唱片行业,但我想买卖总有相通的地方,香港环球给内地一些淘宝大卖家供货,然后这些卖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同时,香港本地的唱片价格又大大高于这个价格,那么:1.如果香港环球的供货价确实较低,那么香港的唱片零售业显然是在以暴利方式售卖,并且在没有像中图这样的垄断大鳄的情况下,是不是这些香港商家形成了“价格联盟”?2.如果香港商家确实形成了“价格联盟”,但香港是个开放的社会,特别是网络时代,他们的消费者应该比我们更容易“全球购”,当然也包括到大陆去买货,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从广州或别的地方买到更便宜的唱片,那么,香港的唱片行为什么还能那么牛,还能维持这个价格联盟而不降价?或是香港消费者太保守,不肯到大陆买货?3.我知道对于零售行业来说,很多供货方对零售商会有一个“价格保护”的机制,也就是说,会要求零售商保证一定的最低零售价格,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一个低价抛售的零售商会对其他零售商的利益造成损害,如果香港环球同时给香港本地唱片行和LY们供货,显然LY们已经对香港本地的唱片行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么香港环球并没有干涉,这是为什么呢?

我真的不想黑LY们,我也是他们的消费者,我家现有的一千多张古典唱片里,至少有两百张是从他们这里买的,而且仍在不断购买中,我当然希望他们的货都是正品,而且我也一直是信任他们的。我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每月工资也就三五千,老婆大人是全职太太,我除了爱音乐外,更要养家,谁不希望省钱?上个月有机会去香港出公差(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去香港,见笑了),本想买碟,但是发现买不起……我真的开始不能理解这些看上去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事情。

以前在坛子里确实也看到过不少次同样话题的讨论,我从来没有参与过。说实话,有时候我看完那些帖子觉得毫无收获,因为质疑LY们的人都只是“怀疑”,其实也看不到什么确实的“证据”,而为LY们辩护的人,我也感觉他们强调的也只是“要相信”,但LY们又不是基督教的上帝,不是一句“要相信”就够了的呀。

所以,这个话题为什么老是要被翻出来,包括我从来不参与讨论的人也终于忍不住主动提起这个话题,恐怕还是因为“问题并没有解决”吧。这算不算是那些了解实情的人的“失职”呢?希望方家真的能给我们这些卑微的小小爱乐人好好地讲讲课,先谢谢了!
最后编辑发条兔子 最后编辑于 2010-05-15 19:37:5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