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多位著名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和演唱风格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9753|回复: 41
11#

原帖由 莱纳 于 2010-6-27 10:45:00 发表
喜欢斯台法诺。
请LZ继续介绍

yilinliulin 是超级歌剧迷,也可请他多介绍介绍.
TOP
12#

一些后来独领风骚的著名男高音,多多少少也受到Gigli,Stefano等大师的影响.我记得曾看过歌王帕瓦洛蒂的一个记录片,里面有个片断很有意思.小帕瓦洛蒂有一天在广播中听过一位年轻的男高音的演唱后,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今天听到了一把比Gigli更讨我喜欢的声音."那位男高音指的就是Stefano.结果帕瓦洛蒂的父亲很生气的打骂了他一下,可见当时Gigli的名气的确很大,而新生代的Stefano是实力非凡,锋芒毕露.
TOP
13#

谢谢版主置顶鼓励!也希望yilinliulin兄,DelMonaco 兄,chopin兄等高手谈谈自己喜欢的男高音.
TOP
14#

下面介绍的一位:贝尔贡齐,同样是来自意大利的大师,被誉为最伟大的威尔第男高音.贝尔贡齐的声音特点是歌声宏壮,声音结实,高音也相当的光辉.他的胸声运用很出色,声音有热情,有威力,演唱威尔第歌剧中的英雄角色犹为出色.以上这些都跟贝尔贡齐早期一直被当成男中音来培养,后来才转唱男高音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贝尔贡齐很注重正确的发声技术,包括良好的气息支持和准确的发声位置等等.

听贝尔贡齐唱那些威尔第歌剧中的高难片断,你会惊奇于他的气息是那么的绵长,长音唱得挺拔不甚费力.他能深刻的理解分析作品,严格的遵循威尔第确立的风格,不随意做戏剧性的激情爆发,也不唱自己力不所及的作品;因此,他不仅能通过充分的训练和准备,凭借准确的发声技术去唱好那些艰难的高音,同时细心的做好弱音的处理,能把高难的长乐句唱得轻松连贯又充满自信.

最后编辑香格里拉54 最后编辑于 2010-06-29 11:32:45
TOP
15#

回复 20# DelMonaco 的帖子

DelMonaco兄不给我们介绍一下黄金小号Monaco吗?呵呵
最后编辑香格里拉54 最后编辑于 2010-06-29 06:28:41
TOP
16#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一弊,贝尔贡齐有结实热情的高音,可是有时声音却免不了过刚过硬,缺少了点柔韧的美.但瑕不掩瑜,何况贝尔贡齐有着良好的音乐修养,他潜心研究威尔第歌剧中的分句,,对威尔第歌剧也有自己充分的理解.

听听贝尔贡齐唱的<阿依达>,他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运用和充沛的体力,整体表现得沉稳老练.当中也没有过分的夸张表现,但可以感到他的演唱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同时感觉得到他在当中的各种细微的变化.

另外一个显现贝尔贡齐功架的作品是库贝利克指挥的<弄臣>,在这个版本中,那首questa o quella的气息运用均匀自然,良好的控制与准备到最后高音的勃发,相当的精彩.另一首著名的La donna è mobile,唱得神气风流,高音灵巧自然,分句处理精妙,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编辑香格里拉54 最后编辑于 2010-06-28 22:03:10
TOP
17#

回复 27# yilinliulin 的帖子

是啊?看错了,把他给美化了,呵呵。换一张没错的了。
TOP
18#

在60年代贝尔贡齐风靡歌剧舞台的同时,还有一位男高音同样受到人们的追捧,他就是靠自学成才的传奇男高音Corelli .Corelli有得天独厚的歌唱条件,在童年时他的嗓音就高亢明亮,这相当的少见.Corelli觉得音乐学院的教育不适合自己,转而靠聆听揣摩著名歌唱家的唱片,边听边联系;同时Corelli还从一位声乐老师那里偷学到一些基本发声方法,他通过不断实践举一反三,竟然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声和呼吸的方法,最终一举成名,我们不能不佩服Corelli不服输的性情以及良好的音乐天赋.

最后编辑香格里拉54 最后编辑于 2010-06-30 13:27:36
TOP
19#

Corelli出道初期演唱分量不重的角色居多,后来渐渐唱英雄式的角色,表现出漂亮的戏剧男高音的特质.他本身高大英俊,舞台条件优越,加上声音厚实辉煌,高音带有明亮的金属质感,演唱得极具激情(有时也不免有滥情之嫌),因此很能得到观众的喜爱.Corelli生活很节制,无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平时只潜心研究乐谱和唱法,据说是追求唱高音的那种美妙感觉,为了比别人唱出更多的高音.Corelli不时喜欢唱得比原调要高音,这跟他好强的个性也有关系.
TOP
20#

回复 25# 贾马斯乌 的帖子

歌唱家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发声方法,而且他们绝大多数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所以说他们高音时过于开放,声带没有闭合好,似乎也说不过去。我个人是觉得,造成这种感觉是由于部分歌唱家(如Stefano)为了扩大自己的角色范畴,盲目的去上一些不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曲目,久而久之,声带受到损耗,当唱回自己拿手的曲目,还是运用以前的发生方法,已经达不到需要的效果了。于是,就出现了用不科学的方法去维持自己的歌唱生命,造成恶性循环,直到歌唱被迫中止。歌唱家们在黄金时期正确的运用他们的技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少数的歌唱家本身技巧就有缺陷也不奇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