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G的证据 [复制链接]

查看: 8853|回复: 28
11#

仅仅是我的耳朵,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话说?
TOP
12#

原帖由 Dumbarton 于 2010-10-25 23:49:00 发表
仅仅是我的耳朵,怎么样,你还有什么话说?

别在人家老范的地盘里较劲!吵架到外面自便吧!
TOP
13#

我们的系统能听到黑胶唱片里面的多少信息?这个问题168好像没有人提过,隔壁论坛里倒有烧友说“上档次的唱头估计也就六、七成左右,VDH嘛应该能再多一些”,虽然我有点赞同的,VDH毕竟自己正在用嘛,可证据呢?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14#

回复 11# Dumbarton 的帖子

哦,那也就是说,这仅仅是你个人对该演绎的理解而已,你凭什么就肯定你的理解是对的?而且要把你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别人,要求别人认同你的了解?
TOP
15#

LP可挖掘的声音太多,太复杂,每次调整都有变数,这是乐趣之一~~~~~也是烦恼之一~~~~同一张唱片在不同的唱盘声音会差别很大,但是老范说的对,录音好的或者说母带动态处理的好的唱片在什么唱盘上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录音不好的或者说母带处理的整体电平没那么高的唱片就很挑系统了~~~~DG的唱片多少爱犯这个毛病~~~
音乐与生活

TOP
16#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10-10-26 9:02:00 发表
LP可挖掘的声音太多,太复杂,每次调整都有变数,这是乐趣之一~~~~~也是烦恼之一~~~~同一张唱片在不同的唱盘声音会差别很大,但是老范说的对,录音好的或者说母带动态处理的好的唱片在什么唱盘上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

DG好多录音的电平都偏低,如何播放出足够的音量而声音又细致有质感不毛躁,的确是个问题。
TOP
17#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0-10-25 23:42:00 发表
原帖由 Dumbarton 于 2010-10-25 10:18:00 发表
哎呦楼主啊,你不知道吗伯恩斯坦和克莱默那版是故意表现出更多的尖锐和不和谐音程以强调作品的内在张力和爆发力的,这首先是美学的考虑,器材关系是其次的了。

是吗?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笑谈。是有什么文献证明还是您自己的观点?please show reference if poss

我觉得这位朋友换一个说法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当然也可能只是我瞎猜。就是说讲得更中肯一点,并不应该说是“故意表现出更多的尖锐和不和谐音程”,而应该讲,以克莱默一贯的风格而言,他是不关注自己拉琴的发音是不是够圆润够美,而更关注乐句的解读和整体结构理解这两方面的个人特色。换句话说他根本就不讲究音色,所以他的琴声也总是干干的,但是却富有张力。因此这个录音里的琴声如果显得毛糙或者干涩,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就是这样拉的,别无其他。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18#

不过这张碟看视频更过瘾,一个跳猩猩舞的外加一个跳迪斯科的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19#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0-10-25 14:36:00 发表
原帖由 Dumbarton 于 2010-10-25 10:18:00 发表
哎呦楼主啊,你不知道吗伯恩斯坦和克莱默那版是故意表现出更多的尖锐和不和谐音程以强调作品的内在张力和爆发力的,这首先是美学的考虑,器材关系是其次的了。

       勃拉姆斯作品哪来那么多不和谐音程,不和谐音程本身就是尖锐的。


勃拉姆斯的作品不乏尖锐和不和谐的癫狂,比如他的第一交响曲一开始就是一个撕裂的末日。再也没有别人能像他一样把两个走向相反的半音序列牢牢地啮合在一块儿那么疯狂了。
TOP
20#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10-10-26 20:32:00 发表
不过这张碟看视频更过瘾,一个跳猩猩舞的外加一个跳迪斯科的


深有同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