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SB解码同步还是异步?-对比测试HEGEL HD2 和M2T HIFACE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CopperColour201 于 2011-5-20 9:15:00 发表
参数不错,期待详细评测!!!!

CC的线材也很不错,MOON现在用字滤波器与插板之间,很稳定的一条线
TOP
22#

测试软件:wavelab ,windows 7 64bit系统
测试曲目:这些试听曲目,提供下载测试,都很好听。

1
、Cellist's Holiday (大提琴手的假日小品)-第4轨 16bit/44.1 WAV:William De Rosa演奏,美国唱片厂 Audiofon出品。这家特立独行的唱片公司,以完美捕捉现场演奏为目标,特别注重演奏者的临场情绪,其出产量并不多,但几乎张张都是精品。录制这张专辑现场仅以两支麦克风收音,后制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降噪、压缩或等化处理等手法,务求还原最真实的乐器音色、最自然的空间残响,与最大动态范围。这里选择的是第4轨,帕格尼尼小提琴曲改编的《摩西之歌》,由于只用一条G弦演奏加上追求极致的现场录音,大提琴高、低把位的音色变化,弓毛与弦的摩擦质感,琴腔共鸣的氛围,甚至演奏者的呼吸和背景噪音都被清楚地捕捉下来。整首曲子伴随着这种演奏者轻微的、沉重的、起伏的呼吸声,逐渐展开,这些背景多余的声音没有产生怪异或破坏的感觉,只会让那种情绪的变化充满临场感。这里测试的是乐器的音色和对背景细节的还原。

下载:(稍后)
http://u.115.com/file/e6kdaxk2#
Paganini-Silva-_Variations_on_a_theme_from_Rossini__s_Moses.wav






2
、马勒第4交响曲 第2乐章 24bit/96khz WAV-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版(Raskin演唱)的24bitHD版本,音质很不错。这是马勒编制较小的一首交响曲,没有惊人的动态和庞大的气势。柔美的木管、空灵的长笛、充满光泽的金属号、泛音袅袅的三角铁、灵气十足的铃声,如迷雾森林里的精灵,时隐时现,环绕和衬托主旋律下的提琴,让整首曲子充满魔幻色彩。这首曲子主要测试器材高频的表现、层次的铺展、乐器独特音色的重播。

下载:(稍后)http://u.115.com/file/clq7j8w9#
Mahler_Symphony_No._4th__2nd_Move_In_gemachlicher_Bewegung.wav




3
、《爵士女伶》第1轨“Jane Monheit- over the rainbow,飞跃彩虹”,主要测试人声、低频表现、乐器定位和还原。

下载:(稍后)http://u.115.com/file/e6kdus5p#
Jane_Monheit_Over_The_Rainbow.wav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5-21 00:47:18
TOP
23#

原帖由 胡思 于 2011-5-20 15:19:00 发表
请问挪威人是用什么曲目评价的?

据我所知,有这张专辑《DIVERTIMENTI》,同样是挪威出品:Lindberg Lyd(2L)唱片公司所发行的莫扎特专辑(24bit HDA)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5-20 15:41:47
TOP
24#

听感1:

1、Hegel HD 2:相比HIFACE,HD2的声底清澈,有更好的线条感和更多的细节,音色柔美而细腻。





Cellist's Holida(
大提琴):整体空间宽阔,堂音丰富,乐器的声音不是那种干巴巴的,而是带有光晕,伴随着宁静庄重的氛围,在空气中震荡和流转。大提琴的声音从右下角出来,感觉提琴形体真实,琴座稳稳的矗立在地面。琴声整体结实而凝聚,没有浮在空中的感觉,低音沉的下去,高音延伸充足,极高音也能保持充分的顺滑和质感。大提琴拉弦连奏的时候,能感觉到琴弦的震荡,弓弦之间的摩擦质感仿佛能感觉到那种不同力度下的弓与弦紧密接触后的阻力;钢琴的伴奏,自然舒缓,强奏部分出来干脆,键盘弹片弹力十足,泛音丰富;最后高潮部分的连奏清晰而明快。整首曲子背景很干净,从开场到结束,演奏者William De Rosa的呼吸声清晰可闻,可以想象的出演奏的专注和情绪。


飞跃彩虹:Jane 开场的清唱,能明显听出HD2和HIFACE的不同,HD2的人声除了肉感之外,还加了点水份,歌声更加润泽些,开扬起伏的唱腔婉转和自然一些;伴奏起来后,明显感觉跟以前听的不同,这里应该跟线材的更换有关,音场要宽一些,钢琴形体也比以前更大,钢琴声充满整个空间,敲击低音键的重量感更加真实,那种重量感就像重物抛出自由落体砸在琴键上的感觉;人声和钢琴有一定距离感,感觉人是站在钢琴前面并且声情并茂,虚拟的三维空间,让人想象空间更大一些,感觉人声因为虚拟的动作而更加鲜活;背景钹声,从右上角传出,余音更加深远和绵延;中场SOLO的小号,金属光泽不减,空气感更足,听到了以前没有听到的乐手换气声,仿佛能看到乐手的小号从低角度到上仰的过程。整首曲子因为低频部分明显的增强,听感上氛围感更加浓郁些。

马勒第4交响曲-第2乐章:又名《死神之舞》的这个乐章,从木管开场后,就充满了戏剧性,各类乐器的音色很准并且细腻、柔美,木笛的声音清脆悠远,双簧管带着特有的管腔共鸣,三角铁清晰灵动,余音很长,钟玲声则是清脆悦耳,余音短促,都很好区分,乐器合奏的层次轮廓分明,即使三角铁隐藏在木管乐里,也听的清清楚楚;46秒和8分14秒左右,有两次小提琴手拨弦弹奏,声音凝聚和结实,很有弹性;曲目中的定音鼓,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整首曲子,管乐增加了开阔感,而打击类乐器则充满灵性,和小提琴相互交映,整体有种趋向少年莫扎特式的活跃气氛
TOP
25#

听感2:

2、M2T HIFACE这个神奇的象U盘一样的USB数字界面,一直给我留有很好的印象,虽然不少人觉得它的定价相对它的外型来说有点“坑爹”,但它和艺雅QB9相类似的异步USB技术还是吸引了我。买回来之后,这个小东西也没让我失望,无论接朝露D3.5还是欧博 D6解码器相比原来的数字进行曲声卡的同轴输出,都有明显的改善。
      与HD2相比,HIFACE的声底明显厚实一些,音量似乎要大一些(输出电平2.33稍大),有更好的纵深感和气势,声音精致程度上则稍弱,略显粗一些。




Cellist's Holida(大提琴):感觉大提琴结像稍靠后,更远一些,加厚的声底,声音明显浑厚,那种大提琴琴腔共鸣的“鼻音”更加浓郁,但缺乏HD2的那种凝聚和弹性,声音有些飘,极高音延伸也有些不足,形体觉得朦胧些,同时,由于解析稍弱,缺乏透明度,背景的呼吸声,就不如HD2听的清楚了;但不否认,除了大提琴和钢琴齐奏时有些毛糙外,这种更加浓郁的大提琴,声音同样很吸引人。

飞跃彩虹:开头的清唱,声线变肥,明显柔和了,起伏不大,JANE的声音少了一些灵秀多了一些慵懒;钢琴形体更加大,伴奏同样变的柔和,低音键没有那种鲜明的厚重感,但多了些许宽松,增加的低频量感,让人声和伴奏多了一丝温暖同时也少了一些鲜活的感觉;中场的小号SOLO,声音黯淡的同时也变的柔和,少了那一层金属光泽和穿透力,但不失韵味;背景钹声,轻柔,余音觉得给钢琴声淹没了,不够清晰;整体上,与HD2相比, HIFACE的声音象蒙了一层纱,钢琴伴奏弥漫在空旷的舞台,灯光相对灰暗,JANE好像站在钢琴背后演唱,动作不多,有一种朦胧慵懒的感觉。

马勒交响曲-第2乐章:加厚的声底,稍弱的解析和层次感,HIFACE表现这首多乐器交响曲,因缺乏足够的精致、细腻而显得粗犷的风格就比较明显了。木管的声音不够柔美,双簧管少了一些光泽,打击乐器余音不足,少了一份轻灵;乐器齐奏的时候,大音量下,还是显得毛糙,乐器轮廓不够分明,层次略显凌乱,提琴的声音同样缺乏那种凝聚感,声音有些沉闷,拉弦连奏的时候,不够干脆,有些拖沓,两次手拨弦,明显觉得没有了那种弹性和张力;整体管乐齐奏的气势稍大,音场纵深要好一些,但背景觉得不够干净,尤其多乐器齐奏的时候,各类乐器的音色不够美,细腻层度稍弱;氛围上,少了一份少年的活泼清灵,多了一些沉思婉转的稳重。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5-20 16:21:01
TOP
26#

小结:同步技术的HD2与异步技术的HIFACE,作为USB数字界面,连接后端解码器,均表现出一定的素质,接着我又听了更多的音乐专辑,二者的个性亦更加明朗:HD2 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清澈的声底,有更好的线条感和更多的细节,对于各类音乐题材,表现的比较均衡,音色表柔美而细腻,听感顺滑悦耳;而HIFACE则具备厚实的声底,更大的动态和气势,在表现大动态音乐上,有一定优势,听感上增加的温暖和柔顺,同样大幅减弱了PC音源的数码味。在高频表现上,虽然没有国外烧友那种突出的毛刺感觉,但在音色上还是稍显粗犷,细腻层度和细节表现上稍弱。因此,整体上,HD2与HD10这对同厂小西装,更占优势,音质上我个人更倾向HD2。(我曾经将HD2和HIFACE都接在音乐之旅的PD1解码器上,声底清澈,细腻程度和解析细节表现更好的HD2,对于追求韵味的后端器材来说,具备更少的音染,更佳的透明度,听感上会觉得更好一些。)而在使用上,HIFACE,带有两颗分别对应44.1和48khz以及其倍数采样率的晶振,因此,对24bit音乐的适用性上,HIFACE会比HD2要更灵活些;而HD2具备RCA模拟输出,本身就是一台解码器,在使用扩展性方面则占优。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HIFACE不需要USB连接线,投入上成本会更节约些;而HD2对USB线材是具备一定要求的,应该跟对发烧信号线、电源线一样来看待。因此,建议使用HD2的朋友,线材上保证一定素质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短一些的USB线材,即能保证最好的效果,又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数码线材,一个是尽可能少弯曲,另一个跟电源线尽可能不要平行放置,采取交叉走线会减少一定程度的干扰。

此外,对于异步技术,特别采用FIFO缓存技术、FPGA可编程模块和多时钟,进行异地时钟重建的USB数字界面或解码器,为确保缓存、FPGA模块的工作稳定,时钟脉冲信号的精确性,本机电源的稳定供给会比同步技术的要求更高。HIFACE的后续版本EVO,是可以使用独立电源供应的。但厂家却不提供,只提供电源电压参数,而让烧友自己去解决,这点,恰恰说明外置电源的重要性,从成本上考虑,厂家无法用低成本来解决电源问题,只能靠烧友自力更生去取得更好效果了。同样,ARK、MDAC 5等近期比较火的异步DAC,对电源的重视也可参考。曾经,尝试使用主板USB和前置USB,发现这些USB接口无论对独立供电的DAC还是从USB取电的DAC,音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对于windows等 OS系统对USB这类采取分量HUB总线结构的的优先权预置,颇有些无奈,对于USB设备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曾经,有过插拔移动硬盘,导致USB设备冲突,HIFACE停止工作,播放音乐暂停的情况。因此,在使用这些USB DAC的时候,尽可能使用主板上的USB接口确保稳定的信号传输或电源供给的同时,尽可能让这些USB口附近少接驳其他设备(例如不要使用网线口旁边的USB口,不要让无线键鼠的接收器靠近这个USB口,尽可能使用靠近电源的USB接口等)
TOP
27#

同步好,还是异步好?这个小帖子,对比测试了两个颇具代表性的产品,听感上的差距或许没有测量参数上的差距大。这两个产品的对比测试,或许也说明不了同步和异步哪个更好?但起码可以进一步证实挪威杂志对11款USB解码器的测试结论:采用低抖动技术处理的同步USB解码器在听感上并不会比采用异步技术的差,或许好的听感并不只是建立在采用什么技术,而在于这些技术之外的东西。而更深入的对比测试,就期待更多的烧友参与了。
TOP
28#

原帖由 开心发烧鼠 于 2011-5-20 15:37:00 发表
太专业了, 崇拜之情, 犹如滔滔江水。。。。

感谢鼠兄的支持
TOP
29#

原帖由 欢欢乐乐 于 2011-5-20 18:24:00 发表
HEGEL HD10和HD20都有USB接口,如果不要HD2,直接用USB连接电脑,声音如何?  

HD20 的USB比HD 10的要好,不仅数字接受芯片不同,电路也重新设计过了。预计HD 20明天能到,迟些会有对比。
HD 2其实是剥离HD 20的USB功能再加上DAC模块的一个入门级解码器,即使其RCA模拟输出,听感也是很不错的。
TOP
30#

原帖由 黑管 于 2011-5-20 18:45:00 发表
PC-DAC关键都要搞好AC/DC,
同步,异步技术还需更大进步。

同意,目前,同步也好,异步也好,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谁也不敢说谁处理数字音频效果更好?USB3.0 规范出来已经不少年了,但仍处于修订之中,对于USB 3.0,intel还犹豫不决,何况受限制的HIFI厂商了。
jitter主要在DA前面解决,而谐波失真 则一般由DSP滤波处理。作为一台优秀的DAC,应该把这些环节看做一个整体来处理:USB串流信号接受、缓冲处理、I2S数据传输、时钟恢复和重整、DSP滤波、模拟输出以及电源的处理等等。。这些都反应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电路设计之中,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会影响整体。因此,同步也好,异步也好,只是不同的途径而已,剥离个体看整体,只会走入一个误区。
TOP
31#

原帖由 阿杜 于 2011-5-20 21:55:00 发表
同步容易受之前外围器材及配件的影响,而异步则不用考虑之前外围器材及配件的影响,减少影响声音的环节在技术上更容易做好,设计完善的异步器材其声音堪称完美!(有实验装置为证)其声音超出预想,比同步有压倒性的优势。

对异步比同步有“压倒性”的优势---持保留意见。能提供相关"实验装置"证据吗?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5-20 22:51:59
TOP
32#

原帖由 zmi 于 2011-5-20 22:13:00 发表
看描述:

“HD2 :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清澈的声底,有更好的线条感和更多的细节,对于各类音乐题材,表现的比较均衡,音色表柔美而细腻,听感顺滑悦耳;
HIFACE:则具备厚实的声底,更大的动态和气势,在表现大动态音乐上,有一定优势,听感上增加的温暖和柔顺,同样大幅减弱了PC音源的数码味。”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Hegel HD 2,更加的数码HIFI,更加强烈的线条感,和更多的

我只能说,HD2和HIFACE,无论哪个接在这个系统,都没有什么数码味,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相对而言。而且我所理解的数码味和模拟味,或许跟您理解的不同。
过段时间我会做个PC转盘+解码和万元一体CD机的对比测试。
TOP
33#

上传50K??痛苦,几首试听曲目已经上传完毕。
TOP
34#

原帖由 Wilmer威馬 于 2011-5-21 14:40:00 发表
一直都说异步或 24/192 不是时候,但商業又是另一回事,HIFI 有良心是混不到飯吃的。。。。

实听的话,上檔次的 USB DAC,還只是 16/48  用 PCM2702 的声音最穩最全面。

24/192,32/384之类的产品,民用市场,目前限于片源和版权(这个是理不清斩不断的问题,放开母带资源,对于CD厂商来说,不亚于饮鸩止渴,釜底抽薪,慢性自杀。。。SACD推广了2年多了,效果怎么样?明眼人都懂得看),概念性大于实用性。而专业领域,目前录音棚使用24/192以上采样精度和采样率率进行现场录音的也并不多见(更新设备、技术更新、后期编辑、人员培训等等这些都会增加成本,玩专业的也不是钱多的当纸烧的),加上一般录音都采用加倍采样录制,降频压片的缘故,未来2年,能普及24/96就算不错了。。。。这些东西,其实都无所谓,对于我们烧友来说,玩的开心就可以了,而厂家迎合消费者这种需求,亦无可厚非的。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5-21 22:17:44
TOP
35#

原帖由 sanyue 于 2011-5-21 15:22:00 发表
谢谢楼主的“普及教育”帖子。

USB线材对声卡的影响极大,建议玩USB声卡的朋友试试好的USB线材。

以前,一直用HIFACE转同轴,再用USB到解码器,上了好的USB夜无济于事。

这次,用HIFACE  EVO了,USB线的重要性就突出出来了,呵呵

期待老赵的EVO开声,M2Tech 还有一款Young,更NB
TOP
36#

原帖由 ninjai007 于 2011-5-21 16:23:00 发表
正如楼主所说的,决定音质好坏的因素很多,对比两款低端同步和异步产品意义不是很大,并不能说明异步相对同步没有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拥有高端usb产品的dcs,ayre都是采用的异步,而且看不到有高端产品使用同步技术
......

我不知道,兄弟你注意挪威人的测试没有,11款带USB接口的DAC,只有2台异步,9999克朗的产品貌似也不算很低端了。
再来看,异步DAC,DCS的 Debussy 天价解码,采用的是USB FULL SPEED规格,还是属于USB 1.1的,而且也只是支持24/96(Asynchronous USB interface on a B-type connector, will accept up to 24 bit PCM at 32, 44.1, 48, 88.2 or 96kS/s. dCS Debussy);而2750 USD的Ayre QB-9 如果算高端的话,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产品:
Antelope Zodiac+ € 2.895,00
Audio Research DAC8 $4,995.00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 32 € 1800,00
Hegel HD20  $2000.00
ECI PD-1 $2500.00
其中ANTELOPE公司是生产数字时钟的,2895欧元的 Zodiac+,采用的USB自适应同步技术,64-bit Acoustically Focused Clocking (AFC)-64bit聚焦时钟专利技术,支持24/192采样(自行编写驱动),并带双耳放和时钟输入接口。还有个Zodiac Gold系列更NB,支持32/384采样,也自带数字时钟输入:http://www.antelopeaudio.com/en/products.html






Audio Research(ARC)的DAC 8,价值5000美金,同样采用的是USB自适应同步技术。关于这个产品的描述,对岸有具体介绍:采用4个24位D / A转换器(一个单声道对应2个DAC-IC,够NB了吧),Dual Master Oscillators,分别对应44.1和48khz 及其倍频采样,采用USB 2.0 HS(High Speed 480Mbps)接口,支持24/192采样:http://www.audionet.com.tw/doc/view/sn/4459

其他几款采用同步技术的USB解码,我就不一一介绍了,网上很多资料的,这些解码都不比艺雅的QB9低端。此外,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的异步DAC在数量上和同步技术的相比,还是处于劣势的。既然主导USB接口规范的微软、intel包括apple,对异步不置可否的话,那么研发产品的厂商,心中自有一杆称的,大家都不傻的。
对于第二点,我个人也赞同:无论是HIFI厂商还是搞专业音频非编的,对MAC系统都有所偏爱。估计乔伯斯比盖茨人缘要好吧,哈哈。火线相对USB,现在唯一的优势是:在OS上,有绝对的优先权。
TOP
37#

原帖由 西柏坡 于 2011-5-21 23:14:00 发表
基本明白了楼主的表达,希望有时间能够拿出高中低几款产品推荐给大家,

其实,前面我的表达已经很清楚了:CAS大势所趋,USB解码方兴未艾。同步也好,异步也好,只是解决CAS固有缺憾的尝试,大家都在努力,不是哪个独挑大梁,孤军作战。既然同步技术的USB,差次不齐,那么,异步技术的USB也不会都是一盘好菜。作为消费者的烧友,百闻不如一见,不如一听,根据需求,甄选自己喜欢的产品就OK,不用钻牛角尖,开心就好。
TOP
38#

原帖由 tfan 于 2011-5-21 23:43:00 发表
K兄对比过ECI PCD-1和ECD-1吗?还有LAVRY DA11 ,想入一台给点意见,谢谢

是ECI 的新解码 PD-1吧?PD-1是属于ECI  P系列的,声底走向上跟脱胎于ECI 1-UP的ECD -1解码器是不同的。听PD -1我听到了ECI 老解码所没有的动态表现,同时,在韵味上与ECD -1的有所区别。如果喜欢音乐之旅原有味道的,浓郁和饱满的声音,可以选择ECD -1,如果喜欢清新一点的,比较均衡的声音,则可以选择PD-1。二者都是全平衡设计,区别是PD-1取消了ECD-1的AES数码输入,但增添了遥控、无线EMS-1等功能,可玩性上比较多,其中,它采用专利技术的无线USB和它的有线USB,我这里基本听不出什么分别,而这个EMS-1模块敢另收500美元,说明ECI对这个无线模块有足够的信心。对于这类解码,个人觉得仅仅限于PC音源是一种浪费,转盘、S/P或AES数字输入、平衡输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知道兄是玩耳机还是玩箱子的,如果玩耳机,用DA 11不错的;如果玩箱子,建议还是看看其他产品。
TOP
39#

昨天,新玩具-Hegel的HD 20到了。听了一耳朵,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这两个外国烧友的评价,颇具代表性,一个拥有Ayre QB9两年,他认为USB输入,二者没有多大区别,而HD 20 的Toslink(光纤)数字输入要更好;另一个则使用Benchmark DAC 1 两年多,他认为相对DAC 1的咄咄逼人,Hegel 的柔软和温暖,能让人听一天也不会很累。
ayre qb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22 10:22:59 上传)

ayre qb9.jpg

Benchmark dac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22 10:22:59 上传)

Benchmark dac1.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5-22 10:22:59
TOP
40#

168的图片上传限制,让人有些无奈。。。
    艺雅USB和HD 20 Toslink的问题,让我想起前不久在stereophile网站看到的DCS Scarlatti SACD/CD playback system 的评测,DCS这套播放系统,包括一台SACD/CD播放器、一台DAC和一台升频器(Upsampler),价值不菲。评测后面对这套系统的不同组合进行了jitter测试,这个测试恰恰揭示了CD、PC+RME声卡Toslink、PC+RME+Upsampler、以及DCS采用异步方式的USB输入等四种方式处理jitter的效果。。。等等,要去帮朋友装机,分析待续,先放4张图,大家猜猜分别对应哪个组合?
809DCSfig1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22 10:29:10 上传)

809DCSfig13.jpg

809DCSfig1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22 10:29:10 上传)

809DCSfig14.jpg

809DCSfig1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22 10:29:10 上传)

809DCSfig15.jpg

809DCSfig1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5/22 10:29:10 上传)

809DCSfig16.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