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轻人的四重奏 [复制链接]

1#
     端午节的小假里,暑热初现,甚难将息,忽然得知音乐厅将上演一场弦乐四重奏的音乐会,曲目竟然有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真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这些曲子的印象已全无,遂温习一下。我藏有梅洛斯四重奏团的舒伯特全集,装cd的小盒子已落满了灰,将第二张填进唱机,心不在焉听了一遍。德彪西的四重奏我记得是一张百代的唱片,梅纽因,让德隆等几个名家的演奏,因为在柜子最里头,找起来麻烦,就作罢了。门德尔松是一位我不喜欢的音乐家,cd几无收藏。

     今天是端午节,离吃晚饭时间尚早,吞下两只粽子,匆匆上路了。半途,黄尘弥散,疑似沙尘暴将至,忽有几滴冷雨袭窗,又骤停了。不料,车子却坏在半路,又换了辆车,心情渐渐糟起来。

     音乐厅大约上了八成观众,竟有美女在坐,顾盼生辉,四重奏是不大容易欣赏的,直让人怀疑她们走错了地方。舞台上,空着四把灰色的靠背椅,围绕着谱架。

     翻开节目单,这是一个叫做modigliani的年轻的四重奏团,名字像是意大利的,其实是法国组合。该团成立于2003年,时间不长,已诸多荣誉加身了。今晚将演的舒伯特和德彪西的四重奏都是作曲家的早期作品,舒伯特是短命的天才,写这首作品,年龄只有16岁。另一首门德尔松的四重奏是去世前的作品,他在38岁早逝,是一位理智和文雅的作曲家,作品没有惊人的力量,似乎还没有脱掉青春的印记。这个年轻组合似乎还没有碰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的作品呢,这才是四重奏的基石。选这几首曲子,看来是有意直击浪漫派和印象派,以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当然是适合的。年轻的演奏家如何体味年轻作曲家当时肃穆的心境,是个有趣的问题,起码,这样的作品由几个年轻人演奏,是对情对景的。

     音乐家们提溜着乐器登台了。这是四个年轻得让人嫉妒的家伙,一律的神情冷傲,脸盘瘦削,身材笔直,不超过三十岁,我忽然明白,也许美女是来看帅哥的。四个人坐定了,舞台的灯光便只聚到他们头顶,四人眼神一交汇,大提琴起了一个乐句,中提琴接上,随之传递到了小提琴,舒伯特开始了。奇怪的是,我在唱片中似乎没听到这一句。音乐厅声音甚好,绝不似那经过机器一道道过滤修正,最后发出的干涩,死硬的音响,这种柔和的音质,即便在快速激烈的乐段,仍保持得很好。

     快速乐段风一般掠过的暗哑的音色,让我想起著名的《死神与少女》的某些段落,舒伯特早期的作品听着像莫扎特,而晚期听着却比贝多芬更浪漫,这首四重奏第一乐章里满是草色一样鲜亮的情思,柔韧的节奏,充足的精力四处冲撞,这里还没有我们熟悉的晚期作品寒塘鹤影的仙气,这是一个不像舒伯特的舒伯特。第二乐章慢板,那口气,神色像极了莫扎特,浅浅的忧郁一点点弥散着,正是青春的写照。四个人年轻人严肃投入的演奏,无论如何都是件让人感动的事情。陈美说“古典音乐其实是容易成功的。”(原句记不清了,存疑)其实正好相反,这是需要绝对寂寞和精确手艺的艺术,尤其是有年轻人在坚守,总是让人感动的。虽然他们的造句还略显拘谨,还没有完全唱起来,摇起来,(这是我喜欢舒伯特音乐的感觉)但真的不能要求太多了。

     我们听音乐时,注意力更多在于乐境,而现场看音乐,眼睛和耳朵同时用功,于是乐手“交流”和“相许”的感觉是聆听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原来音乐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乐句的传递,萦回,相合,衬托,呼应,甚至翻谱,都需要四人心领神会,第一小提琴是这个组合的中心,第二小提,中提,大提各司其职,协调统一,好比是一部运转周全的机器,但这是多么完美的一部机器啊。

     接着,是德彪西唯一的四重奏,相当现代和抽象,旋律复杂非歌唱性,更难欣赏了,乐段的每一处转换停顿都很新奇,声音也很新鲜。这时,几个人身热得差不多了,活络多了。没想到的是,这个第三乐章的慢板竟然出奇的好听,乐意飘渺妩媚,中部忽然激情突起,随之又流于伤感,马上我们的耳朵就跟进去了。当然不仅是德彪西写得好,几个人演奏的也好。

     听到这里,身旁的人已经很难保持注意力了,四重奏的音乐会确实罕有娱乐性,室内乐比起管弦乐难以欣赏的地方,就在于摒弃外在喧哗的效果展示,也不绘声绘色,而是着力抒发作家幽深的内心世界,因此要求听者始终高度集中精神,才可体会作家的思想信息,很不容易。其实选些好听的海顿,莫扎特作品调和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我的有不少聆乐经验的乐迷,听着都觉得有些闷了,但是整个演出没有离座,没有骚动,我不禁感叹,西安的观众好矜持。

     其实更难捱的竟然还在下半场,整个就是门德尔松的一首四重奏,同样不是一首好听“浅薄”的作品。它作于作家去世前夕,世人艳羡的幸福作家听到精神支柱的姐姐的死讯,内心突然爆发了悲剧性的毁灭,音乐激狂不安,绝不似这位优雅的作家所作,这同样是一部不像门德尔松的门德尔松,大有深意的作品。第一乐章,疾风暴雨扑面而来,间或升起缓歌,却立刻被更汹涌的的激流覆盖。二乐章是晦暗的哭号,在一个沉痛和缓气氛的慢板乐章之后,迎来了终曲悲剧性的结尾,各声部在绝望中推进着。这时,四个年轻人的手脚已经放开,快速段落激情迸溅,最后撞成一个嘎然而止的寂静。弓子还滞留在空中,整场压抑纠结中的观众终于可以释放了,掌声随之而起。

     大家终于出了一口气。我只能说今晚的观众真不容易,尤其是美女们。

     加演的曲子很短,是首轻松炫技的曲子,由大提琴的拨弦起头,其他乐器和了几下就结束了。但是观众兴奋起来,是的,整晚的压抑,观众需要轻松一下,不过想想,娱乐性强的四重奏作品还真是不多。

     观众仍不停鼓掌,几个年轻人又出来了,只深深鞠躬,再也不肯加演了。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1/7/13 0:05:1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门德尔松四重奏很好听啊,我有全集,楼主的感受和文笔很好。
TOP
3#

学音乐的很多是女的,不要以为就男的好音乐。特别是四重奏,很多时候的组合,小提琴手是女的。大提琴手是男的。
TOP
4#

好文好音乐
TOP
5#

不错啊 。。。。。。。。。。。。。
TOP
6#

音乐总是与美女相伴!我每次光临音乐会,旁边座位上总会有美女,真是赏心又悦目。
TOP
7#

这倒是,我去听音乐会,顺便欣赏美女。音乐会上美女出现的几率比别的地方高,而且大多数美女都是盛装打扮的。
TOP
8#

莫迪格里亚尼四重奏在昆明演出那晚,我看着似乎昆明大多数的洋美女都到场了。
TOP
9#

一直觉得,音乐厅和书店里的女人最美丽。
TOP
10#

本人觉得弦乐四重奏最难懂,而且单用弦乐,听久了音色上就给人一种混沌,单调的感觉,很容易审美疲劳。呵呵,或许是我欣赏古典音乐的功力不够!
如果我老了,老得快要死了,请在我人生的最后时刻,再给我听一听巴赫的音乐,好让我在上帝的怀中安然睡去。。。。。。
TOP
11#

弦乐四重奏用美女来演奏最恰当不过了,听不懂时还可以欣赏美女。哈哈。。。。。。
如果我老了,老得快要死了,请在我人生的最后时刻,再给我听一听巴赫的音乐,好让我在上帝的怀中安然睡去。。。。。。
TOP
12#

比较容易在一些单位的客户活动中或某些星级宾馆听到弦乐四重奏的表演。近距离的聆听总是让人感到弦乐的温暖、舒服、和谐、高雅。
TOP
13#

死神与少女,每次听都想流泪。
TOP
14#

搭车出一张门德尔松四重奏全集,EMI Trio系列,凯鲁比尼四重奏组的
http://hugoclassical.taobao.com/
TOP
15#

音乐厅和书店里的女人比较有气质!
TOP
16#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1-6-21 15:13:00 发表
比较容易在一些单位的客户活动中或某些星级宾馆听到弦乐四重奏的表演。近距离的聆听总是让人感到弦乐的温暖、舒服、和谐、高雅。

沦为背景音乐以及假装高雅人士的装逼工具,悲夫!
TOP
17#

原帖由 发条兔子 于 2011-6-28 16:50:00 发表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1-6-21 15:13:00 发表
比较容易在一些单位的客户活动中或某些星级宾馆听到弦乐四重奏的表演。近距离的聆听总是让人感到弦乐的温暖、舒服、和谐、高雅。

沦为背景音乐以及假装高雅人士的装逼工具,悲夫!

同意。
TOP
18#

在音乐厅现场听室内乐演奏,票价相对便宜,对听众的要求也较高(附庸风雅的不多),不会有一大堆暴发户和大量赠票的出现,是一种本人很喜欢的形式。

门德尔松弦乐四重奏唱片,可选择的不多,个人很喜欢DG Trio的那张(Ysaye四重奏)或MDG的New Leipzig四重奏出的全集——无论是音质还是演绎,比那些老掉牙的组合强多了。
TOP
19#

写的生动。

    不过,门德尔逊绝非只是“青春”,更非浮浅。

  四重奏是纯纯的纯音乐,即便冠以标题。美女也许比我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那种起承转合的音律美。

  大隐于市。音乐上几岁的神童比比皆是。他们听懂音乐了,还是不懂?能否感受音律其实与身价无关。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