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也回顾了11年印象深的碟 ( 最后于一帖更新在27楼 ) [复制链接]

1#
首先声明,我刚开始听古典音乐,所以现在还是处在聆听著名版本的阶段。其中有贻笑大方之处,请前辈们多多容忍。

Ombra Mai Fu,  Kathleen Battle

我实在是懒得把我的碟拍下来,便在淘宝上找了同样的这张碟。向那位卖家说对不起了!

这张碟是Seven Seas公司出品。这个公司不是很著名,但据说制作非常精良,资深发烧友都知道。碟是家电勃总给我的一张洋垃圾,刚开始听的时候并不抱什么太大希望,没想到一出声大吃一惊!整张碟都是咏叹调,碟名取自内中第一首亨德尔的《绿树成荫》(Ombra Mai Fu),但其实还包括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所有曲子都是芭特尔独唱,伴奏要么是钢琴,或是竖琴,非常清淡。听多了德奥的大块头后再听这个,端的是清心润肺,舒畅无比,就好像大鱼大肉吃多了再呷杯绿茶,看那杯里绿叶翻卷,随着珍珠般的小水泡蒸腾回旋,清香袅袅而出,无比地怡人。

回到这张碟上的音质评判上。以前我内心里很看不起很多人言必称邓丽君蔡琴,要么说口型正确,要么说能听到咽口水的声音。但听了这张碟以后,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似乎就是古典版的邓丽君《淡淡幽情》。亨德尔的这首广板感情诚挚,典雅肃穆。芭特尔更是唱得端庄委婉,表情高洁。不管曲子还是演绎,都是我最喜欢的古典堂正的风格!芭特尔的声音如夜莺初啼,婉转动人。能感受到她喉舌在湿润的口腔中颤动,绵长的气息之从唇齿吐出,人如立眼前!
battel.jpg (, 下载次数:6)

jpg(2012/1/16 0:56:14 上传)

battel.jpg

最后编辑pighifi 最后编辑于 2012-01-23 20:53:02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3/27 12:01: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Mahler: Sinopoli
这套里我最喜欢的是马勒第七。据说马勒第七可以当成是包含了2,3,4乐章作为一套完整小交响曲的的交响曲!事实上我最喜欢的也是这三个乐章。马勒标以“夜曲”之名,真的是描绘了神秘迷离的夜!
在这里辛诺波里以无比的纤细灵动,让整个第二乐章充满了一种难以抗拒的舞蹈的韵律。有意思的是,我在网上查这首曲子的时候,不知是哪个人(似乎是国外的某个乐评)在比较版本的时候,也屡次提到伯恩斯坦和谢尔欣的版本中有一种舞曲和进行曲的味道。看来演绎得好的版本都能从中挖掘出韵律感。

刚开始的时候一支圆号小心翼翼地吹出一个接一个的优美的韵律,似乎一个个的精灵从夜幕中悄悄地探出头来,简直让你的心跳不可遏止地加快!然后在一层层的铺垫之后,刹那间曼陀铃从右到左簌簌响起,犹如一只色彩斑斓的昆虫,在月光下振动着透明的羽翼,从花丛中一飞而起,远方的圆号们便争先恐后放声歌唱!每当听到这一段,我的心简直要从喉咙里跳出来!也就是因为这一段,我下决心要搜集马勒的各套全集(当然这是后话)!

辛诺波里把整个第二乐章装扮成一个不在人世间的梦,那一个又一个的圆号吹出的温暖的号音,如绿色的怪物,时不时从紫色的泥塘中钻出可爱的脑袋来,往夜空中吐出一个有一个的迷靡气泡。那如丝绸般的弦乐,就像各种精灵仙子,在银色的月光下翩翩起舞。

但是辛诺波里的第四章节有些沉闷和无力,似乎辛诺波里在前面已经耗尽了精力,到了这里的时候有些力所不逮。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索尔蒂芝加哥版本中的第四乐章的处理。索尔蒂在第二乐章中以他一向力大势沉大而化之的风格去表现夜,缺少了细腻和神秘,我仿佛看到索尔蒂油脂旺盛的秃顶在夜色中闪闪发亮!但他在第四乐章中却非常地抒情,果然是因为他具有匈牙利式的气血旺盛?在这里,索尔蒂让大提琴奏出极为响亮而沉重的旋律,尤其到了中段的时候,那真是一唱三叹,英雄气短,让人无比动容!查了网上,这第四乐章标为“深情的行板”!相比之下,辛诺波里的第四乐章就没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大提琴的旋律淹没在整个乐队之中。
最后编辑pighifi 最后编辑于 2012-01-16 01:05:57
TOP
3#

支持,非常好的想法.这也是个大工作量的工程.建议搂主坚持下去... ...
乐迷乐茫
TOP
4#

对不起,理解错了.我以为你在回顾你十一年的发烧历程呢,呵呵.你这个11真的是双重意思呢.
乐迷乐茫
TOP
5#

赞!!!
建议各种“11年N大唱片”的帖子,参考一下LZ的做法。“大”也要给个理由吧,不然充其量也只是个了无新意的晒碟贴。
TOP
6#

回复 2# pighifi 的帖子

很少看到这种有质量的帖子,楼主的美文妙语贯穿始终,这才是真正爱乐者的表现!  比起一般的晒碟、晒老版的平庸之辈,境界升华不止一个层次!  真正听音乐的人应该是不会在乎拥有碟的多少,而是能从每张碟中听出心得、听出油水才是最可贵的!  如果仅仅把唱片当做炫富和投资的手段,那真是太可悲了!
TOP
7#

这个该置顶。需要看的是这种用心写的“碟评”。
TOP
8#

原帖由 westking 于 2012-1-16 7:34:00 发表
很少看到这种有质量的帖子,楼主的美文妙语贯穿始终,这才是真正爱乐者的表现!  比起一般的晒碟、晒老版的平庸之辈,境界升华不止一个层次!  真正听音乐的人应该是不会在乎拥有碟的多少,而是能从每张碟中听出心得、听出油水才是最可贵的!  如果仅仅把唱片当做炫富和投资的手段,那真是太可悲了!


人各有志,何必强求! 别人不过晒一些唱片,连版主都没有意见,一个区区几十点积分,对本坛任何贡献都没有的菜鸟有什么资格恶语相向,说三道四
最后编辑AChCarol 最后编辑于 2012-01-16 18:30:10
TOP
9#

晒碟可以让大家丰富唱片的曲目,评碟可以让大家提升欣赏的水平,都是好事情,二者并不冲突.
TOP
10#

Solti, Mahler 4 Concertgebouw


说起这张不太引人注目的碟,也有一段很奇特的经历。


家电的勃总最早给我这张碟的洋垃圾版本。贴图其实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原作,是索尔蒂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堂乐队的版本,非芝加哥乐队。我以前被瓦尔特38年指挥的马勒第九吓破了胆,又是历史录音,旋律也是狰狞可怕,就像死神围在火山口起舞,所以一直对马勒的作品敬而远之。


拿到这张碟,听到第四乐章,突然惊呆了。就好比一缕阳光从天国照射下来,木管在花丛中低回浅唱,雪铃簌簌响起,如花瓣雨倾洒而下,女高音在天国里望着尘世的人们唱道:“天国的欢欣属于我们,尘世的欢乐何以足道”,简直是天籁之音!


可惜这张碟放到第四乐章的一半时就卡住了。我到处在淘宝上找,终于在一家店里找到了同样的这张洋垃圾,买下来一听,竟然是马勒第五!店主说,不行你到叶家宅路实体店里自己挑吧。于是到了大名鼎鼎的叶家宅路,发现那里到处都是洋垃圾。可惜在这家店找不到看得上的。但没想到在旁边店里发现了这张马四,因为封面上是别的画面,幸亏我看到封底和侧面上写着是马四,打开一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后来查了资料,发现这张碟是大名鼎鼎的威尔金森操刀!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第三乐章。竖琴的伴奏自始自终,仪态万千,步态从容,如一颗伟大的心灵与你不离不弃,伴随着穿过原野,沿着小径,登上高山,步向那高耸云端的顶峰,再往下看时,人世间的一切烦恼何足道哉!


我后来听过索尔蒂芝加哥版本,夏依版本,辛诺波里版本,甚至三星带花的马泽尔版本,都没有与你呼吸节奏如此一致的竖琴的声音。确实,一个好的音响师也应该是一个具有深厚古典修养的人。因为他的录音设备的摆放,各个声部的理解,最终都会影响到音乐的重放效果。我并不是说这一乐章一定需要能听到竖琴声才算好的演绎,但一个伟大的指挥家不就是善于在一部伟大的作品中,从千变万化的旋律里,编织出一条条清晰的声部,雕琢出作曲家隐藏其中的清晰的思想脉络吗?而伟大的录音师,就是这些伟大演绎的最后一次布道!
TOP
11#

仁兄都够资格为GRAMOPHONE写碟评了。
TOP
12#

楼上兄弟,绝对不敢!不管是音乐知识,听碟经历,还是文字水平!
TOP
13#

好帖!期待更多。。。。
TOP
14#

您的每一篇碟评我都需要细细欣赏!
TOP
15#





克拉拉。哈斯姬尔的莫扎特2024协奏曲

这张碟是来自哈斯姬尔大包子里的第二张。盒面上的哈斯姬尔照片照片乍一看以为是男的,竟然和贝多芬有几丝相似。其实哈斯姬尔早年以音乐神童著称,但命运多舛,一直饱受疾病的折磨,非常不幸。年轻时脊椎有毛病,到了晚年又罹患脑瘤,这极大影响了她的体力和曲目的选择。哈斯姬尔明智地选择了莫扎特的作品。很多人认为她与莫扎特无论是才气还是气质都非常相似,所以她弹奏的莫扎特作品极其纯净高洁,但又时时笼罩着忧郁的阴影,犹如明媚的天空不时会飘来沉重的乌云。

我特别喜欢其中的第二张碟,里面搜集了哈斯姬尔生命中最后录制的莫扎特第2024钢琴协奏曲,马科维奇指挥。尤其是第24协奏曲,简直是神品。在第二乐章无比地优雅高贵,第三乐章则如犹如婀娜多姿的身影从阴郁的树林里不时一闪而过,在洋溢着的青春气息的背后,却又时时出现一丝不安的气氛。犹如所有不世出的天才在那短暂的人生道路上将最美好的天赋异禀如火山喷薄而出时,也都预知到自己将迅速燃烧成灰烬的的命运。

美丽得让人心碎。

这套碟里还有两张格鲁米欧和哈斯姬尔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遥想50,60年代,格鲁米欧正当盛年,高贵肃穆正是传说中的翩翩君子,一如他的琴法。而哈斯姬尔已经年届60,长期病痛贫穷的折磨已经将当年的豆蔻天才少女折磨成一个皱着眉弯着腰的老太婆。

我一直想象着他们俩应该是坐火车穿梭于欧洲各国(哈斯姬尔于1960年与格鲁米欧去布鲁塞尔演出时在火车站摔倒不治去世)。我十几年前曾经坐火车从巴黎经过布鲁塞尔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玩。火车经过布鲁塞尔时印象中就是一个比较老旧的火车站,一些穿蓝制服的工作人员会上车检票。周围好像也蛮荒凉的。也许当年格鲁米欧会很有君子风度地搀扶着这位老太婆,这一少一老,在喧闹的火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赶往一站接一站的音乐会,以俩人高度相似的高贵典雅的剑法心诀,将远离尘世喧嚣的莫扎特献给那里的听众。

而我们如今还有幸能在这夜深人静时听这张碟,连整个夜色都变得更加高贵而温柔。真的不能要求更多了。

最后,将这位被李帕蒂称为最像莫扎特的莫扎特演奏家年轻时的照片贴出来。我最喜欢下面这张歪戴着帽子的照片,和上面的那张饱经沧桑的照片两相对照,穿越几十年的岁月朝我们看过来。好看不好看我也不知道,你们说呢?
最后编辑pighifi 最后编辑于 2012-02-10 23:54:14
TOP
16#

刚刚入门?此时或许是整个发烧生涯最快乐的岁月。
TOP
17#

是的。刚刚入门。中学时在广播电台里听过古典音乐。上大学以后就没听了。从去年开始升级了音响以后又开始重拾爱好。
TOP
18#

楼主的贴子,两个字:用心!支持,并期待
TOP
19#

初哥就听马勒,可以啊
http://t.qq.com/bach_and_mahler
TOP
20#

楼上原来听摇滚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