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68的变化,真的进入PC-HIFI时代了 [复制链接]

21#

回复 18# axa1984 的帖子

原帖由 axa1984 于 2012-5-27 21:35:00 发表
张兄,有一个问题是现在sacd破解了,资源也不算少了,播放sacd抓轨对此传统cd还是有质的飞跃吧。

晚上好 axa1984 兄!

在物理、格式上SACD一定胜于普通CD,但前题是做文件的是用真真正正的SACD和优质的机器与制作软件,另外品质还要视SACD的版次。除此以外,还要视唱片内容是什么年代演、录的,例如一个1960年的录音,新近发行的SACD制作文件就不一定能好过80年代初压碟的一张首版CD所抓轨出来的文件好了(所指的是音乐信息量方面,而非音色或音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27 21:56: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回复 19# 潇湘水云 的帖子

原帖由 潇湘水云 于 2012-5-27 21:37:00 发表
目前没听过32BIT的,最高听过24 192的

民用级比较高的1bit / 1M 听过没有(指单通道时1B/1M,如果多通道使用的话,总线、流水线就叠加,而频率不变)?不要以为24/192是很高的采样格式!工业上有很多比这个要高得多,音响领域上是谈不上什么科技含量高的。例如一个5.6M的晶振能在CPU 行业上说运行速率高吗!道理就这个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28 00:33:1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我没有说24/192是很高的采样格式,也没有这么认为,只是在我有听到的文件里面算最高的了,对了请问是5.6M的精振还是5.6M的晶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间,便是一年好时节!
TOP
24#

很多人的HIFI器材跟不上24/192
逗你玩儿
TOP
25#

回复 23# 潇湘水云 的帖子

哈哈......不好意思,打错字,马上修改。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TOP
27#

恩 历史的脚步谁也挡不住  不管愿意不愿意
TOP
28#

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玩法。CD CAS两不误,就是觉得还是CD实在,虽然手头上都有100多GB的文件,但是还是喜欢手拿CD的感觉~
TOP
29#

不管何种载体,信息量是第一位的,而它最终必须将演奏的技术特色和艺术风格给还原出来。
TOP
30#

何种载体在高阶的播放系统中展现深远的纵深度,平面性的音场是无法媲美信息量的。
TOP
31#

我们不防将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莫扎特第三十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小提琴声部大量使用短弓法,这是库大师有意而为之的,我们音源信息是能听到的。
TOP
32#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5-31 23:22:00 发表
不管何种载体,信息量是第一位的,而它最终必须将演奏的技术特色和艺术风格给还原出来。

赞同,很高兴又见到67兄.
TOP
33#

谁要抛老版本CD我全收了。
TOP
34#

回复 32# szlghyj 的帖子

谢谢先生,几种音乐载体我都尝试者用,科技是发展、进步的,而在音响技术中真正的含金量有多少,制作工艺是否精益求精,设计者对于音乐理解深度,使用者的价值取向,音乐聆听范围,这些都会影响发烧友的判断和听音质量。
TOP
35#

谈起价值取向问题,我把自己的想法略说一下,假如某张唱片是我最为中意或案头之作,其伴随我10年了,如果那天我在别处器材中聆听,发现其中某些和声表达得更为清晰或者事前我根本没有听见,我会为此内疚,因为它是乐谱中明示,演奏者表现了而唱片又真实的记录,可是我却不知道。这种“神经质”问题可能是发烧友精神与生俱来的。
TOP
36#

同样道理,多声道hifi应该会取代双声道。只是,当hifi变成多声道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穷玩不起hifi的时候了——连入门级的都玩不起!
TOP
37#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1 12:55:00 发表
谈起价值取向问题,我把自己的想法略说一下,假如某张唱片是我最为中意或案头之作,其伴随我10年了,如果那天我在别处器材中聆听,发现其中某些和声表达得更为清晰或者事前我根本没有听见,我会为此内疚,因为它是乐谱中明示,演奏者表现了而唱片又真实的记录,可是我却不知道。这种“神经质”问题可能是发烧友精神与生俱来的。

这很正常,别说别处器材,就是同一器材,也时有发生,我猜想:不是耳朵没听到,而是脑袋没意识到.
TOP
38#

回复 37# szlghyj 的帖子

前者介绍一张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演奏莫扎特第三十五交响曲,原版由索尼唱片公司出版,我将老版和日版SACD唱片,就CD层面在同一套系统比较,发现前者根本没有“短弓”演奏法,当时一听心里一凉,因为音乐评论界说:“。。。他指挥演奏出的音乐的那种流畅与雅致的特性,往往能够给人带来十分醒目的印象。。。”这就是他在该录音中的一个明证。真实的录音信息是记载了,而我捧着前版听了那么多年,是否有种“白听”的感觉,当然对于我这种观点只能说是特例,呵呵。
TOP
39#

反观,数字播放器能将此信息如是还原,就是成功;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因为桌面问题是PC-HI,而不是简单的PC。
TOP
40#

很奇怪,经常看到不少论坛有关 CD 介质的“淘汰论”,但在168论坛软件帖里CD一直是处于涨价状态,也没见过有丝毫退市的迹象。DVD、SACD、高清等一个个接踵而来,CD依然是屹立不倒,所以存在就有它的道理,如果哪位不要CD的,觉得应该淘汰的,可以处理给在下,多多益善,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