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几个版本 [复制链接]

查看: 49380|回复: 94
21#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3-2-13 10:17:00 发表
是有那种浪漫的感觉。
其次是阿格里奇的,有那种感情在内,虽然稍稍的激了一点点。
至于夜曲,阿劳的太认真太坚硬了一点,而且那个呼吸声实在是煞风景。皮雷斯就有着温馨甜美的感觉,但是又稍柔软了点。鲁宾斯坦的没有认真听过(找不到好版次),但是从其他的肖邦作品看来综合素质最高,也就是最没特色。
兄台这个评论还是基本认同的。不过阿劳的夜曲我没听过。鲁宾斯坦的夜曲感觉还是很好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2#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3-2-13 10:31:00 发表
完全感觉不到什么浪漫诗意之类,比起其他版本的速度明显要快,个中韵味难以体会。如果原来便是如此,我就不明白何以担此名声。

傅聪那些小作品,像玛祖卡这些,要强于他的大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3#

原帖由 dctt 于 2013-2-13 13:47:00 发表
s兄新年好啊!
dctt兄您好,很久不见了,新年快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4#

原帖由 ilovemusictoo 于 2013-2-16 20:51:00 发表
仔细听过傅冲的肖邦夜曲全集,JVC版的声音不错。刚听时感觉很好,可是听过几首就觉得他的演奏算计的太多,太讲究意境,而少了夜曲的浪漫。鲁宾斯坦的演奏好像很随意,大气而浪漫,而缺少意境。弗朗索瓦的演奏两者兼而有之。
傅聪的很久以前听过磁带,那时还没怎么听古典音乐,也就没什么印象了。对于肖邦的夜曲,我也是比较推荐鲁宾斯坦的RCA录音和弗朗索瓦的录音。鲁宾斯坦比较端庄,气息高贵,不过也有人说他的肖邦是拔高了的肖邦,就是有点理想化的意思,各人看法不同而已。弗朗索瓦是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科尔托的学生,他也是肖邦的著名诠释者,他比较注意光影和明暗变化,其夜曲有特殊魅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5#

原帖由 夕阳伴我归 于 2013-2-16 22:25:00 发表
有听过李云迪夜曲的大大介绍下吧.
我听过一下,感觉还是不错的,但不能和历史上那些大师相比。李云迪的风格比较淡雅,特色还是不太明显。个人浅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6#

原帖由 samchen 于 2013-2-16 22:57:00 发表
但若和莫扎特钢协比,不论肖邦还是贝多芬,都无法比拟。没办法,老莫控,呵

不怕兄台见笑,我一直不太听得进莫扎特,虽然莫扎特与巴赫齐名。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我听过一些,印象比较深的是安妮菲舍尔的版本,我比较有感觉。海布勒的版本我也不大听得进去,不过她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我很喜欢的。谈到钢琴协奏曲,其实我很喜欢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后期的拉威尔也比较喜欢。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3-02-17 10:43:4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7#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3-2-16 23:36:00 发表
第一很好的啊
一气呵成行云流水
其第一乐章乐队部分也很优美啊 不觉得弱
堪比莫扎特最优秀的钢协
我们一般说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乐队要差一些,也是跟历史上那些最有名的钢琴协奏曲相比较而言的。比如莫扎特晚期的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皇帝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些都是很完美的钢琴协奏曲。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很有特色和才华,但是还不能算很完美,因为这是肖邦很年轻时的作品。其实肖邦一生都不太擅长写很复杂和大型的作品,但他的音乐灵感和乐思是很出众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8#

原帖由 ilovemusictoo 于 2013-2-17 13:15:00 发表
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开始最喜欢第5,后来最喜欢第4。现在虽然还很喜欢第4,但喜欢1,2多些,尤其第2.现在常听的是勃拉姆斯第2,1.这两首钢琴协奏曲甚是感人,特别第二。老柴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也很好,尤其第二乐章。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极浪漫,用现在的说法是最小资的,美得不行。

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之所以写得很好,主要是因为他们既能写狂飙突进,气势磅礴的快乐章,也能写沉思默想,柔情此水的慢板乐章,他们能做到很好的有机的结合,也体现了他们很全面的写作技术。他们的钢琴协奏曲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听听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和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那个慢乐章很相似的。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对拉威尔,巴托克甚至普罗科菲耶夫都有影响的。老柴那个第二钢琴协奏曲,可以看到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影响的,尤其那个慢乐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不过肖邦是比较有个人特色的,他的钢琴协奏曲与传统的钢琴协奏曲不太一样,这也许就是肖邦钢琴协奏曲的价值吧,他写出了前人没写到的东西。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9#

原帖由 yudeanwu 于 2013-2-18 13:29:00 发表
听多了,还是觉得莫扎特好,谁演奏都能让我入耳,呵呵

在音乐史上,莫扎特和肖邦都是很独特的,他们的作品也很容易辨识。他们没有过多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们也基本上没有继承者。莫扎特和肖邦都是靠天赋写作的,象莫扎特,他的乐谱极少修改的,都是一挥而就的。因此,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后人无法继承他,因为别人没有他那个天赋和灵感。而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就不同,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写了10年,贝多芬的乐谱反复修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是建立在德国浑厚的文化基础上的,带有形而上学的味道,他们喜欢庞大的作品结构,在写作上注重严密的逻辑性,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成熟时期的钢琴协奏曲,往往就像一部带有钢琴声部的交响曲。而莫扎特和肖邦就不是这样的,莫扎特和肖邦的作品有一种高级的趣味性,在音乐史上,他们独一无二,后人只能欣赏他们,却无法继承他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0#

原帖由 myzcj 于 2013-2-19 15:13: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3-2-12 10:00:00 发表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3-2-12 0:46:00 发表
为啥阿劳的夜曲听上去木有感觉额

夜曲我还是喜欢鲁宾斯坦和弗朗索瓦的,论坛讨论过很多次了。

夜曲除了鲁宾斯坦还喜欢皮雷斯的
我说几句皮雷斯,很多朋友都喜欢她。她的肖邦和莫扎特都弹得很优美,很流畅,毫无瑕疵。但是,我觉得皮雷斯比较欠缺一定的特色。因为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家,趣味性是最重要的,就是说要有个性和特色,那些“很完美”,很工整的作品不一定是最高明的。为什么我们到今天都仍然喜欢海菲兹,格洛米欧,米尔斯坦,里赫特,吉泽金这些音乐家,就是因为他们都是个性鲜明的,这和他们当时所受的音乐教育也有关的,因为以前音乐流派比较多,很多高明的老师都是因材施教的,他们的学生的天赋都得到充分发挥,而当时小提琴流派,钢琴派别差别都比较大,因此很都音乐家都是很有特色和个性的。今天,音乐流派少了,虽然也是因材施教,但很难恢复当年的精彩纷呈了。我们会发现,我们喜欢历史上的音乐家,包括钢琴家和小提琴家等等,要多于当代艺术家的。科学和技术是呈直线发展的,但是艺术不是直线发展的。象钢琴家,没有人敢说今天的钢琴家超过了拉赫曼尼诺夫,霍洛维兹,施耐贝尔他们的。艺术家除了天赋之外,和所受的音乐教育关系很大。因为以前的音乐教育比较注重培养音乐家的音乐素养,象埃奈斯库的教育体系,要求学生博览群书,提高艺术品位,培养艺术感觉。象海菲兹,西盖蒂这些人都有私人图书馆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