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永恒的阳光: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查看: 25138|回复: 72
11#

原帖由 drdd 于 2014-6-30 11:35:00 发表
施耐德翰和约胡姆是典型的德奥血统
格罗米欧是学院派的典范
西盖蒂是法比派
奥伊斯特拉赫是俄罗斯派
斯特恩是美国派
我最喜欢海菲兹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

格洛米欧和弗兰切斯卡迪都属于法比学派的,格洛米欧是法比学派的最后一人。
谢林属于德国学派,带有法比学派的特点。
大卫属于俄罗斯学派,但我觉得大卫的风格追求一种崇高,伟岸和瑰丽,浪漫相结合的效果,这种风格有点类似德国哲学和文化。
西盖蒂是一个有争议的小提琴家,郑延益老先生对他推崇备至的。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的,因为我不会拉小提琴的。对西盖蒂的评价,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郑老先生的文章。大意是说小提琴这门艺术,右手比左手更重要的,左手的技术是可以训练的,右手主要是发音,讲到技巧为音乐服务,弓子的技巧才是真正为音乐服务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郑延益的春风风人教育了一代人
TOP
13#

原帖由 ridi 于 2014-7-3 21:36:00 发表
郑延益的春风风人教育了一代人

是的,不仅书写得好,郑老先生对音乐那种真挚跃然纸上,
文章充满真知灼见,循循善诱而又不持才傲物,境界非同一般,实在令人折服和敬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有机会找Huberman来听听吧,最好是EMI参考,其他公司的转录神采稍逊
TOP
15#

原帖由 scfan 于 2014-7-4 14:52:00 发表
有机会找Huberman来听听吧,最好是EMI参考,其他公司的转录神采稍逊

多谢scfan兄。胡贝尔曼的版本我听过,我不太习惯。我不是经常听历史录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61 / Overture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海曼克雷贝斯(Herman Krebbers)小提琴  

Bernard Haitink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海廷克指挥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弦乐团
PHILIPS 422 971-2



  

这张唱片颇为特别,独奏者并非“明星级”的人物,但却表现得令人刮目相看。自然、真诚可能就是他的突出之处。慢板乐章的质朴,终乐章的愉快及调和,加上第一乐章克雷贝斯和海廷克所创造出更“交响式”的效果,都使得可听性提升至极点;或许这并不是光辉灿烂的演奏,但听了颇令人感动。
TOP
17#

Beethoven :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小提琴  
范肯普夫(Paul van Kempen)指挥柏林爱乐

DG Hillodor 2548 299(LP)








施奈德汉这个单声道的版本虽然音效上已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演奏却甚为杰出。第一乐章小提琴音色丰润,结合古典和抒情的情感,与乐团灿烂的活力和力道相辉映,慢板乐章的辉煌壮丽,终乐章那爽朗及跃动的火花等令人印象颇深刻。
TOP
18#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克雷默(Kremer)小提琴
哈农库特(Harnoncourt)指挥欧洲室内乐团  

Teldec 9031 74881-2
  






这张克雷默和哈农库特的欧洲室内乐团的版本是1992年7月在Guaz录制的,CD发行又马上成一个领导级的优秀版本。克雷默以明亮、充满光泽且锐利的眼光,将全曲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哈农库特音乐表情十分紧密,热情澎湃。克雷默强韧的琴声,完美的溶入作品之中,充分显示他音乐的丰富性。另外,“浪漫曲”清新舒适得使我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克雷默的音乐世界中。
TOP
19#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Romances 1 & 2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施奈德汉(Wolfgang Schneiderhan)小提琴  
约夫姆指挥柏林爱乐  
DG 447 403-2


(施奈德汉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自发行以来似乎未受大众青睐,事实上他在本曲的演奏成就远超过大家熟悉的奥伊斯特拉赫版或谢霖版。施奈德汉在慢板的演奏更使人难以相信那迷人的说服力。他充分表现兼顾高贵的音乐旨趣与人性的温暖,显示道地的大师风貌。)  

_  
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同类作品之最,只有布拉姆斯的那首或许算个对手.  



首乐章的很长一段乐队导奏是一如既往的贝多芬气概.小提琴的出现孤傲而昂扬.而在静穆的慢乐章里,它又变得缠绵,温柔,回应着乐队奏出的主题,作出沉吟般的装饰.末乐章是令人心情无比爽朗的,一段g小调的小提琴旋律如同游丝一般滑爽,优美而舒畅.



此曲乃唱片录音热门,且有不同华彩式样的竞争.最常见是用克莱斯勒华彩的,欧伊斯特拉赫/克路易坦版(EMI CDM7 692612),克雷贝尔斯/海廷克版(Philips 422971-2)和帕尔曼/巴伦勃依姆版(EMI CDC7 49567 2)都是;用约阿希姆华彩的有谢霖/海廷克版(Philips 416418-2);海菲兹/明希版(RCA RCD1—5402)……  


施奈德汉和约夫姆的这个合作,不仅端庄,伟岸,录音也很鲜活,而且所用华彩很不寻常,居然是根据贝多芬本人为钢琴和乐队写的改编曲(即所谓《第六钢琴协奏曲》)的钢琴华彩再改回来的.


两首浪漫曲都是单乐章,篇幅不长的小提琴和乐队曲.欧伊斯特拉赫把它们拉得高贵,儒雅,颇有大家风范.


TOP
20#

多谢fly21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