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吐槽帖:水涨船高的CD价格。 [复制链接]

查看: 14050|回复: 30
11#

回复 10# Rossi 的帖子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2#

从满银圈到半银圈,则是缘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因为以前的满银圈比较容易从内外边缘处开始产生铝膜脱落、氧化、腐蚀等现象
(半银圈)。。。这个时期虽然没有PDO那么好,而作品也多为二次压制,但是就收藏的角度来说,这个时期的唱片毫无疑问是最具性价比的。
—— 摘自坛子上的《CD版位指南》
TOP
13#

也没有那么绝对吧,本人收藏的绝大部分都是全银pdo或无字,基本没有出现氧化或脱落等情况,欧洲各处二手碟市,ebay也都能找到品相近乎全新的全银圈唱片,倒还是海绵印问题更加严重。

至于价格问题,虽然国外相对国内还是有点后知后觉,但价格的上涨也是不庸质疑的。七八年前曾经5欧一张淘到过几张西德大卫贝小,现在荷兰有码的20能拿就不错了。
TOP
14#

氧化分很多种
比较严重的,银层剥落\数据层透明化\气泡
不太严重的,"满天星",即把CD对着光看,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针眼大小的光点
TOP
1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6#

均为9.99镑的价格。可以破除神话了吧?




超级歌剧迷
TOP
17#

这些东西这个品相1.99美元,2.99美元一张不难找。除了普林斯顿等大家都知道的店,amazon上有些网店价格也不贵,都是德国银圈半银圈,因为店家在德国。加上运费也就是五六美元一张,有的还给Shipping Fee的回扣,即如果大包发货,amazon的计价是每张运费3.99美元,然后卖家把实际运费和计价运费额的差价退回来,运费合一张不到一美元。

全银圈离垃圾越来越近了。氧化是普遍存在的,眼睛看不出来而已。满天星恰恰是工艺问题的体现,而不是氧化。满天星是新片的时候就存在的。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14-7-25 21:41:00 发表
均为9.99镑的价格。可以破除神话了吧?


[img]http://i.eb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14-07-26 02:56:44
TOP
18#

氧化使镀层变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卖家们的销售策略很简单,先无中生有地创造出市场压迫,即老版头版最好,好很多,然后推动高价。和非典时高价卖醋没啥区别。密纹是物理音源,头版和再版的确有区别。现在的CD是数字音源,哪来的区别。2000年以后压片质量开始下降,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原帖由 ghosthell32 于 2014-7-25 13:28:00 发表
也没有那么绝对吧,本人收藏的绝大部分都是全银pdo或无字,基本没有出现氧化或脱落等情况,欧洲各处二手碟市,ebay也都能找到品相近乎全新的全银圈唱片,倒还是海绵印问题更加严重。

至于价格问题,虽然国外相对国内还是有点后知后觉,但价格的上涨也是不庸质疑的。七八年前曾经5欧一张淘到过几张西德大卫贝小,现在荷兰有码的20能拿就不错了。
TOP
19#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22711-3.aspx


各种头版无字....标价在打五折。当然,大卫什么的没有,得碰,碰到顶多7.99美元,是店里的最高标价。ANSERMET大头没那个待遇,一般在两三美元的白菜堆儿里。


原帖由 michael2004 于 2014-7-25 5:00:00 发表
大家知道楼主在168上面卖CD和LP,前几天有网友私信我想让我帮助他找一些比较罕见的CD,他给了我一个清单,包括头版的大卫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集,头版GRUMIAUX莫札特小提琴协奏曲集还有ANSERMET的头像系列的高价头版CD,等等。这些东西楼主没有货,但是我知道在布鲁塞尔有人有这些东西,而且去年楼主还曾经从他那里进过这样的碟子,进货价格也清楚,所以就答应了这位朋友。
先说一下,这个有货的比利
TOP
20#

我觉得就是这个理,人的心理就是追涨。实际上,CD应该买新的制作,越年份久的CD越应该无人问津。我所列出的绝不是目前CD的最低行情,国外低价倾售的情况比比皆是。只是这里的井底之蛙被自己乐着了。
超级歌剧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