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吐槽帖:水涨船高的CD价格。 [复制链接]

21#

原帖由 ttsoo 于 2014-7-25 16:15:00 发表
氧化分很多种
比较严重的,银层剥落\数据层透明化\气泡
不太严重的,"满天星",即把CD对着光看,可以看到或多或少的针眼大小的光点


满天星怎么又成了氧化了?
qsyd的看法才是对的,透光点是工艺使然,新片出厂即有。
TOP
22#

请教

原帖由 ghosthell32 于 2014-7-25 13:28:00 发表
也没有那么绝对吧,本人收藏的绝大部分都是全银pdo或无字,基本没有出现氧化或脱落等情况,欧洲各处二手碟市,ebay也都能找到品相近乎全新的全银圈唱片,倒还是海绵印问题更加严重。

至于价格问题,虽然国外相对国内还是有点后知后觉,但价格的上涨也是不庸质疑的。七八年前曾经5欧一张淘到过几张西德大卫贝小,现在荷兰有码的20能拿就不错了。

文中所讲:“海绵印问题”是什么意思?谢谢
TOP
23#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大量的套盒德版、美版和英版CD,用海绵隔在CD之间,之后海绵和CD的印刷面发生化学反应,在CD印刷面腐蚀出小坑。俗称海绵印。大部分海绵印不影响播放,不过纽约一带的CD店一般把海绵印CD扔掉(有时会出现在货架上因为没注意到)或标价极低。我觉得海绵印会引起CD动不平衡问题,因为CD在CD机里的转速很快,发现海绵印、满天星我可以自由退换。




英版套盒CD里,还有EMI的德版,即使有海绵,我没见过出现海绵印的,可能海绵用不同的材质。DG,DECCA,Philips海绵印很常见。日本版用一种软纸隔开CD,但天龙CD曾出现过小册子的油墨与CD发生化学反应的质量事件,CD印刷面和数据面都受影响。


原帖由 jzqsz 于 2014-7-26 8:59:00 发表
文中所讲:“海绵印问题”是什么意思?谢谢
TOP
24#

翡翠玉石在老外眼里就没什么价值,在中国华人世界那就大不一样了,市场不一样根本不能比较!而且国内市场大得很,一点头版CD进来马上被消化个一干二净
TOP
25#

买老版碟就跟集邮一样,图个乐吧
TOP
26#

原帖由 qsyd 于 2014-8-13 23:02:00 发表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大量的套盒德版、美版和英版CD,用海绵隔在CD之间,之后海绵和CD的印刷面发生化学反应,在CD印刷面腐蚀出小坑。俗称海绵印。大部分海绵印不影响播放,不过纽约一带的CD店一般把海绵印CD扔掉(有时会出现在货架上因为没注意到)或标价极低。我觉得海绵印会引起CD动不平衡问题,因为CD在CD机里的转速很快,发现海绵印、满天星我可以自由退换。




英版套盒CD里,还有EM


q兄解答到位!


我有将近3000张EMI老版CD,几乎没有海绵印,少数例外都出在早期生产的西德满银无字碟或西德PDO碟上面,我估计这极少数碟跟DG、DECCA、PHILIPS可能有关联,兴许是一样的压片厂。
TOP
27#

老版碟做工是好,实在是新版碟在成本考虑的情况下,太糟糕
TOP
28#

我有个小学同班同学在新疆和田当过兵,退伍后一直做玉石生意,现在在好几个大城市有店。他一般不卖玉石制品给老同学,除非有人死气白咧非要买。用他的话说,翡翠玉石就是当年的君子兰,最后早晚得砸在某个层面的下家手里。


原帖由 futewen 于 2014-8-13 23:19:00 发表
翡翠玉石在老外眼里就没什么价值,在中国华人世界那就大不一样了,市场不一样根本不能比较!而且国内市场大得很,一点头版CD进来马上被消化个一干二净
TOP
29#

原帖由 qsyd 于 2014-8-13 23:02:00 发表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大量的套盒德版、美版和英版CD,用海绵隔在CD之间,之后海绵和CD的印刷面发生化学反应,在CD印刷面腐蚀出小坑。俗称海绵印。大部分海

英版套盒CD里,还有EM


谢谢啦
TOP
30#

君子兰和翡翠玉石的情况不太一样,时代背景大不同了,况且翡翠玉石各类宝石有历史积淀的基础,属于稀缺资源,就跟宜兴紫砂一样,炒作的确存在,但受益的不但有从业者,以藏养藏者,还有相关的地方政府。苏州核雕都能炒那么贵,何况原料稀缺的玉石。
TOP
31#

CD寿命我到还是放心的,我2000多张唱片中出问题的最多也就几张,这几张好像还都是国内出的发烧片,雨林出的口水歌我有2张都氧化掉了,确实不好听了,不过这些国内口水歌只有一点点,绝大部分进口唱片都没问题,即便是80年代的早期唱片我觉得还是很棒,那些JVC头版/天龙虚字头版的片基好的一塌糊涂,甚至还好过有些现在压片的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