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美貌的阿敏 于 2014-10-18 11:30:00 发表 你说得不错,后来的发现音箱DIY的难度太大,不但要找准分频点而且还要有测试设备。音箱只能放弃DIY买了一对天朗609书架,听了不到两年又觉得此箱不够全面,听听人声还可以但听交响曲就差点。最后买对维真五号收藏版一直听到至今,功放自从买回来的那功放板就一直在摩它,自己也数不清摩了多少次上百次肯定是有的,DIY最大的好处是花小钱出大效果,你想要什么声它就能出什么声。至今我还是在用那台近二十年自摩功放,如 |
老兄说得对。的确音箱的DIY我也放弃了,要把控的环节太多,为此要添置的工具器材太费钱。因此至少有一对(最好有两三对不同风格)比较客观的成品箱作为器材的参考点,对整套器材的调校是很有必要的。
音箱以前用过好几对。LS3/5A,惠普,B&W,还有DIY的几对,现在留了一对英国本土老款MISSION780在听音室,更对口味。大厅放了对B&W对一对DIY的作AV家庭用。
说到功放,与兄相似,这十几年用过的,音色最好的仍然是我十年前DIY的一台6P3P胆机,虽然控制力差些,但搭配上面MISSION780没有问题,能出来妥协之后的平衡声音,足够听音乐了。之前很多烧友,包括台湾过来住了几天的百万级器材独立听音室的老烧友,都说调校出来的温润音色,在很多几十万、百万级的器材里也没有的。不过毕竟只有5-6W的功率,表现交响不缺陷,因此我才入了台845机补足控制力及场面表现。不过厂机限于成本及市场,只做了7成左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利用空闲时间慢慢打摩之。
音响的魅力,其实器材层面只是非常表面的;要领略到本质,必须通过音乐。不求甚解也好、学习一些乐理、乐器知识甚至技术也好,只有静心去欣赏音乐,才能领悟到其中魅力,而这种魅力是恒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