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电影音乐Top100推荐 [复制链接]

查看: 84918|回复: 224
121#

原帖由 yongdape 于 2015/8/19 1:19:00 发表
原帖由 zjize 于 2015/8/14 22:47:00 发表
原帖由 yongdape 于 2015/8/14 22:39:00 发表
珍珠耳环里面的男主人似乎是画家

你老兄好多年未见了!现在168上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不多了!
那是幅很出名的作品,作者维梅尔,大画家。
很少上来了,偶然会看看长

挺容易的,复制---粘贴---拷贝 而已,嘿嘿!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2#

91. 花样年华
我最喜欢的原声之一,里面那首华尔兹太赞了!当然,还有Nat King Cole的经典的歌。
转:
电影《花样年华》是导演王家卫的又一巨作,电影原声包括周璇的经典国语老歌“花样的年华”和已故男歌手纳京·高尔(Nat King Cole)的“Quizas, Quizas, Quizas”,让你回味电影中幽雅浪漫的氛围。配乐从传统戏曲到50年代的电影歌曲;从旧上海时期的时代曲到香港菲律宾乐队的拉丁风情,林林总总、杂乱纷陈。
  主题音乐“Yumejis Theme”源自铃木清顺的电影音乐“梦二”,由梅林茂作曲,伴随着男女主角周慕云(梁朝伟饰)、苏丽珍(张曼玉饰)的邂逅反复出现。诱人的华尔兹和弦乐的整体处理,象征着两性激情与守旧相冲突的矛盾;另一首“Angkor Wat Theme”共有4个版本,是由居于意大利威尼斯的作曲家麦可·葛拉索(Michael Galasso)作曲,这是他自94年《重庆森林》后,再次与王家卫合作。歌曲以低音提琴、小提琴和Acoustic Guitar为主的沉重的曲调子,与“Yumejis Theme”相映成辉。
 为了配合电影的年代,也收录多首30年代的歌曲。包括“金嗓子”周璇在电影《长相思》里演唱了一曲“花样的年华”,由饰演房东太太的潘迪华演唱充满异国风情的“梭罗河畔”,以及黑人爵士歌手纳京·高尔(Nat King Cole)的“那双绿色的眼睛”、“也许也许也许”和“你说你爱我”。另外,三首纳京·高尔(Nat King Cole)的“Aquellos Qjos Verdes”、“Te Quiero Dijiste”和“Quizas, Quizas, Quizas”都是时下最为流行的拉丁音乐;而由布莱恩·费瑞(Bryan Ferry)演唱的电影宣传歌曲“Im In The Mood For Love”是翻唱自30年代Standard的作品。借着这些音乐,王家卫不但重塑了自己的童年记忆,也重新建构了他对60年代的印象。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8/19 15:56:00 发表
原帖由 zjize 于 2015/8/19 9:3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tian1864 于 2015/8/18 22:14:00 发表
会不会介绍基拉尔啊?大爱“第九道门”和“国王与小鸟”的配乐。

基拉尔比较冷点,这个贴子暂时就没有上他了。
我下个贴子“个人精选推荐电影音乐top100”中,你说这两部都会有,

谢谢好友支持!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8/19 15: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5/8/13 9:26:00 发表
84. 碧海蓝天  作曲:Eric Serra

碧海蓝天是吕克.贝松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宿命观念的大海主题的电影,虽然评价极高,却始终让我这种俗人很难接受。因为我无论如何想不明白,人怎么可以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音乐充满梦幻色彩,几乎没有什么动听的弦律,却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大海的深沉与美

对法国人来说,吕克贝松已经是商业片了。我喜欢他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但不喜欢《碧海蓝天》。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5#

92. 未代皇帝

这部电影并不是坂本龙一一个人的配乐,而是由苏聪老师、坂本龙一和戴维·伯恩一起配乐的结果。但坂本龙一的配乐占的比重最大,电影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由他写的。电影部的主题写得是如此中国味十足,谁能想到竟然是个日本人的杰作呢。
最后提一下,本片的音乐监制是Hans Zimmer,他这嫁衣作得实在是……




转: 坂本龙一在影片《末代皇帝》的配乐中主要负责中西音乐风格的混合,与苏聪和戴维伯恩相比,坂本龙一的配乐占的份量更多一些。有九段音乐《The Last Emperoror(Theme)》、《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1)》、《The Last Empe ro r(Variation 2)》、《First Coronation》、《Q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The Baby(Was BornDead)》、《Rain(I Want A Diverce)》、《Picking Up Brides》
  《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1)》、《First Coronation》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奏。《First Coronation》、《Open the Door》、《Where is Armo》是第二个主题的变奏,《The Last Emperor(Variation 2)》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主题的变奏。
  这两个音乐主题以不同的乐器、速度、节奏、织体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贯穿了整个影片的始终《Open the Doo r》用在影片开始溥仪自杀处,以大气的管弦乐为主。演奏主题旋律时加入了中国的琵琶和二胡《FirstCoronation》是“登基”的意思,这段音乐用在幼年溥仪登基大典时,古筝与笛子演奏的引子过后,管弦乐与中国民族乐器交织,衬映百官朝拜的壮观景象。隆重中透着可悲与无奈的情绪《Where is Armo》,“阿嬷在哪”,音乐伴随着溥仪的奶娘被送出宫去的一幕:小皇帝意识到最亲的人被带走了,哭喊着追寻奔跑找他的奶娘,小提琴齐奏第二个主题旋律,其中夹杂了悲伤的二胡音色,古筝、琵琶和西洋管乐的交织,渲染了影片中溥仪和奶娘的悲伤情绪。
  《Rain(I Want A Divorce)》,“雨(我要离婚)”仍旧是一段管弦乐的演奏,小提琴的齐奏表现了溥仪的妃子文绣反抗的情绪,她痛恨封建皇族婚姻,不甘于做皇帝的小妾,她跑到雨中,寻求属于她的自由。《The Baby(Was Born Dead)》婴儿的出生本来是喜事,但溥仪的皇后婉容的孩子(是婉容和别人的私生子)刚出生就被日本人弄死了,所以这段音乐在温馨的钢琴声中夹杂着大提琴的阴霾旋律,喜悦中的痛苦情绪表现的很贴切。
  最后,影片在《The Last Emperoror(Theme)》的音乐声中结束。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的音乐和画面丝丝入扣,浑然天成,产生了很好效果,这也是本片能获奥斯卡最佳作曲和最佳音响效果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6#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8/20 13:4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5/8/19 20:3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5/8/19 15: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zjize 于 2015/8/13 9:26:00 发表
84. 碧海蓝天  作曲:Eric Serra

碧海蓝天是吕克.贝松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宿命观

反正我不喜欢,一个人怎么可以这么随便的对待自己的生命!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7#

93. 宋氏三姐妹

如果评除四大美女之外的五大美女的话,宋庆龄应该算入吧。这部电影有中国人许多的感情,音乐也写得荡气回肠。但不免有煽情和流俗的嫌疑,不过,偶俗人一个,喜欢没得说。

(转)喜多郎的音乐生动再现了在我国近代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宋氏家族。该作品使喜多郎当年分别获得香港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原佳音乐奖。

音乐通过多手段表演,也完美的柔合了东西方乐器:Northwest Sinfonia演奏的交响乐,钢琴,以及中国的二胡,琵琶,杨琴。你可以在第一首的高潮听到左面是小提琴,右面是琵琶,而二者相互辉映。

在遥远的中国,有三个姊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难道宋美龄和大姐就不爱国了么,这话说得)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8#

94. 笑傲江湖  配乐:黄沾/戴乐民 等

极喜欢这几部片子的配乐,尤其是东方不败的那部里,配乐和场景配合得天衣无缝,动听得让人感叹。多少年过后的今天再来回顾,才发现这些经典已经永远成为绝唱,是香港和华语电影永远不会再有的辉煌!



转自时光网: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此曲一出,你脑中是否马上就浮现出快意恩仇、刀光剑影的江湖世界。

  《沧海一声笑》可以说是黄沾音乐精神的一个完美写照,关于此曲的经典程度自不必再多说,这里则讲一个背后的小故事。当年黄沾为《笑傲江湖》主题曲进行了六度创作,都被要求极其完美的徐克打了回来。甘心忍受“蹂躏”的黄沾在苦思之际,翻看《中国音乐史》,忽看到期间引述的《宋书.乐志》的四个字:“ 大乐必易”,豁然开朗。伟大的音乐必定容易,而中国音乐中最容易的就是音阶“宫商角徵羽”,黄沾将此倒反过来“羽徵角商宫”,就成了咱们现在听到的首句“沧海一声笑”。

  可以说徐克出品的《笑傲江湖》还有《东方不败》系列的配乐张张都是经典,整体可谓一气呵成,黄沾、胡伟立、戴乐民、袁卓凡在音乐的创造上虽显独立,但却展现了香港武侠配乐间的联系和一脉相承。《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就是个很好的展现,由《沧海一声笑》改编而成的《只记今朝笑》展现了原有豁达侠气以外的俏皮和柔情,依然和整体十分贴切。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29#

95. 黄飞鸿系列
黄老的经典配乐之一,看这系列电影真让人怀念那个黄金的年代啊!那个经典不断的时代已不可能再现了吧……
黄老配乐许多的是经典,可惜原声却极难找到,到最后都只剩了歌曲。这张CD中终于能听到他电影里的配乐了,都是中国的音乐的风格(除少数几首),那个感觉实在味道正,可惜他配的其它的电影配乐,如果能出成CD来多好!

转:
黄飞鸿电影中的音乐同西洋交响的结合恰到好处,将中国古曲的魅力发扬到极致。柳琴短笛洋琴共奏,二胡古筝琵琶齐鸣,或悲愤或深沉,有深情有迷惘。音乐大师黄霑赋予了电影音乐丰沛独立的生命,更使其脱跳效果音乐的点缀成分。徐克首窥于《新蜀山剑侠》的“以武入乐”的电影技法和配乐意念至《笑傲江湖》而卓然成形,而至《黄飞鸿系列》则已浑沌圆满。
“男儿当自强”最初版本的歌曲从配乐到演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虽然后来也曾有成龙等人的演唱版本和唢呐为主声部的版本,但是都没有最初的版本有气势,这首曲子的开头及结尾部分尤为精彩:开头是缓慢的鼓声,由远及近,由缓至急,由疏变密,大有催人奋进,策动千军万马之感。其中的主音部是大鼓,如果你仔细聆听的还能听到西洋乐中的bass等交响乐器。结尾则与之相反,鼓声豁然而终,余音回荡。曲中的旋律也许不能称之为优美,但是那种气魄气势和荡气回肠的效果,不得不让人惊异于我们祖先的音乐成就。这是我所听过的所有乐曲中最具鼓动力、最催人奋进的曲子。

“子夜歌”则是取自莫扎特的Eine Doodle Kleine Nachtmusik。如果您听到这首曲子,一定会说,原来是这首啊,我听过的!不错,莫扎特的这首名曲相当的脍炙人口,然而经过黄霑改编后的曲调竟不逊于原曲,西洋味道十足,却多了几分幽默诙谐。电影中这首乐曲是“西餐厅谈判”这个情节的配乐,正是“恍若隔世/迎向美酒夜光杯/怀璧议和/东浪冲西波玉碎瓦裂/更那堪/黎民枉受外侮欺/仗义进言平民愤”。

“晚来一阵风兼雨”则是着力渲染了黄飞鸿在宝芝林夜思时心中的忧愁及黑夜的寂静。同样在乐曲的开头,Bass混着鼓声慢敲,加上小锣时不时的轻响,简单而形象地勾勒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因为上述这三样乐器的效果就是模拟了更夫手中的锣以及黑夜中心跳的声音,令人不禁叫绝。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听了这个开头,一定就能知道乐曲所要烘托的时间。正是“独思夜窗前/旧仇新雨/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孤军战铁弹击屏/划破寂静/长慨叹/纵有盖世武技/难敌西风渐侵”。

需要补充的是,这部电影的插曲至少有16首以上,在此不能一一介绍,但并不是说其他曲子就不值一提——实际上,其他曲子也是相当优秀的,如“旱天雷”“穷途反遭俗白眼”“短衣射虎气难平”等等。但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是:这些乐曲中有不少都是旋律是重复的,即都是“将军令”的旋律。这样做不仅没令人感到重复的乏味,反而凸显了主题。因为旋律虽然相同,但是配器、节奏等都完全不同,烘托的气氛更是千变万化,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黄霑的音乐功底。这让人想到了一句口号,叫“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黄飞鸿电影音乐正是这个口号的完美典范。黄霑在配器上,改变了以往“中国民族乐器只能小打小闹,表现些卿卿我我的东西”的观念,让中国古典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而且还是作为“主角”。相反的,据说是几乎所有情景的表现者的西洋乐器这次站到了配角的位置上,同时也成功地表现了电影中各种气氛。这就是他的另外一个成功之处。

91 年28届金马奖<武状元黄飞鸿>勇夺最佳电影音乐奖,92 年29 届金马奖<黄飞鸿之二 男儿当自强>同名主题曲再获最佳电影歌曲奖,音乐的黄飞鸿光彩耀眼。黄飞鸿,一位清末民初的武学宗师,站在西风东渐世界潮流的浪头上,大时代的骤然巨变,与江湖儿女的侠义情怀相互激荡,澎湃汹涌错综复杂。导演徐克和音乐大师黄沾将剧情和音乐融合,写情写景,历历在目,有悲愤,有沉潜,有激昂,有深情,有迷惘,且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黄飞鸿的侠情世界。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130#

96. 山楂树之恋  作曲:陈其钢
一级棒的国内华语电影配乐(近年),好久没有听到华人音乐如此精彩的配乐了。里面的三个主题都写得极美,感人而忧伤的音乐,似乎不看电影也能用音乐感受到了这部电影了。赋与电影无限生命的音乐……

转:陈其钢老师谈《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反映70年代年轻人单纯、大胆、执着但最终以悲剧结局的恋爱故事。张艺谋导演对音乐的要求是线条简单,旋律优美,性格纯情,阳光,略带忧伤。由于两位主人公经常同时出镜,不分你我,很难按照一般的做法为两个主角设定不同的音乐主题。但是,一部电影又很难仅仅以一个音调贯穿始终,那样未免单调。于是,我们在电影音乐中采用了两个主题,主题A和主题B。
CD中的1,2,3,5,10,12和14来自主题A。4,8,9和11来自主题B。

从数量上可以看出,主题A在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它的不断重复,到影片结束时,观众已经对其印象深刻。

主题B作为情绪上的一种补充,起到转换单一感觉的作用。

还有主题C(7,15,16),这个旋律由于其更加悲情的特点,在一开始被导演否决了,所以在最终发行的影片中仅出现了一次(出现在“两人在医院内同床共枕”场景),为了让大家对这个旋律有更全面的了解,我还是将它们放在了这张光盘上。

导演和我一致认为,以俄罗斯歌曲“山楂树”(13)作为主题旋律进行发展是与那个乡村环境和人物及时代性格相冲突。所以,“山楂树”的歌曲仅仅作为二人订情象征物山楂树的标志在片尾出现了一次,而电影的其他地方没有为这首歌的音调留有空间,或者说我们是故意不用这首“洋歌”作为电影的主题给观众留下标志性的印象。

电影拍摄之前,导演也要求我试着写一首与主题风格更接近的主题歌(17)。由于整个电影的制作进程前置,当主题歌写好时,电影里已找不到放置它的合适位置,所以作罢。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