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画龙何时能点睛?———关于数码流文件重播效果的忧思 [复制链接]

查看: 55081|回复: 172
11#

原帖由 YangDs 于 2015/10/27 20:49:00 发表
2000年前摄影发烧友都非常排斥数码相机,但现在还拿着用胶片相机的人倒成了另类。

  数码相机近些年也是在努力提升画质,在提升分辨率的基础上努力让数码拍摄能带有之前高档胶片机的那种温暖自然感。其实我觉得这也是数码流文件下一步需要逐渐提升改善的地方。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2#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5/10/27 23:26:00 发表
我也pk过数播和cd,lin renew 5w块,niam的老旗舰cds 2w,renew金碧辉煌,灿烂夺目,cds感情,韵味一流。数播的感觉是几十个射灯聚焦在现场,无比清晰,所有细节一览无为。cd机的感觉2个射灯,刚刚好,明暗表现分明,有意境。同样的对比也可以套用,lp和cd。说个具体的事例,就是平衡输出,和rca输出的分别了。我觉得音乐是需要有明暗的层次和意境的表达的。

老兄的这种听感与我的感受很相似。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3#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5/10/28 0:13:00 发表
说到抓轨,我做 过试验。正版碟,用不同时期的电脑3台抓轨,CD机光纤输出数字录音,刻录碟抓轨(前面抓轨下来再刻录),得到5个数字文件。再用音频编辑软件进行比较,结果是5个文件是一样的。但用电脑播放这几个文件时,发现声音是有区别的。

我试过不同软件抓轨的播放效果,各自差别非常明显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4#

原帖由 znd06 于 2015/10/28 15:31:00 发表
确实如你所说,十万元以上的数字播放器仍不咋地。几乎听遍市面产品,均不满意。只有自己搞了,如头像上层PC加解码,多年尚未见比肩货色。但放音系统必须真HIFI,否则没可比性。

不好意思您曲解我的意思了,我没有说10万以上的数播不怎么样。我只是认为其目前在与相近价位的一些经典cd唱机比较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单也有一些方面也是明显有优势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5#

原帖由 samchen 于 2015/10/28 11:55:00 发表
本人的现实情况是,虽然守着一百多张正版CD,但听CD的时间不足5%,95%的时间都给了数播了。

至于韵味,的确CD有自身的特点,但要说CD强于数播(DSD文件),很勉强。应该是差不多的水平。

随着数播逐渐完善,CD肯定是不断走下坡路了。

就我对比得出的听感,dsd如果不是源码直解(硬解),其音效不如国外唱片公司网上售卖的真高清数码文件,更不如蓝光纯音乐文件,与cd原盘相比那差距就更大了。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6#

原帖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28 9:25:00 发表
按道理讲,cd的播放过程需要的转环节比 数播 更多,后者更直接简洁,应该前者损失大,后者声音好才对呀,但为什么会恰恰相反呢?cd与lp之区别也是这样。

突然从哲学角度考虑是否有了答案:水至清则无鱼。阴阳鱼的图案就揭示出世界宇宙的本源是对立统一的,同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对于清楚与模糊、形质与神韵这对矛盾来讲,也是这样。过去追求量上面的细分,最求形质,也会失去整体上面的模糊、那份神韵。而那份

兄的这种哲学思辨很有意思,不过我还是相信在细节,透明度极大丰富的前提下,音乐的灵动性和情感的表达也会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提升。我觉得这是目前数码文件播放产品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7#

原帖由 散淡之人 于 2015/10/28 11:10:00 发表
某数播领域的行家说:从技术角度,说白了就是“延迟”,播放器如果把延迟降下来,CD肯定不是对手。所谓“灵魂”之说,还是保真度,只是一种感性的描述方法。播放器随着CPU处理器不断提升,很快会趋于完美。

您这个观点我认为应该有一定道理,“延迟”,“传输”,“抗干扰”三点应该是三个及其重要的靶点。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8#

原帖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29 8:53:00 发表

本帖最后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29 08:45 编辑



其实我们追求高解析力的愿望是没有错的,如果能如意当然更没问题。只是,我们追求本身的技术手段和环节同时带来了更大的失真,结果也就事与愿违了。这时候会发现,不那么追击求极致,倒是已经得到了极致。

音响简单说就是如何减少电和信号的失真,因为人不可能做其他的干预。那么从减少失真的角度看,唯有删繁就简一条路。电源线压接

就减少电和信号的失真其实本身牵扯的技术细节就非常多,无论是抗干扰还是抗震都应该是减少失真的途径,但这些途径所用的方式以及材料的选择对声音其实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影响。当然,传输方式的进步和优化本身也是减少失真的重要途径。这些其实对数码源文件播放产品而言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深挖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有种感觉:造成帖子里提到的缺点不足的重要原因应该不是在于高清源文件本身,而是在于目前的技术和手段是否能绝对优秀的重放这些文件。cd诞生到现在走了这么多年,声音素质上的变化和其刚刚诞生时相比差别不是一点半点。我想数码文件播放产品可能也将会存在一个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和化境。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5-10-29 11:08:00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19#

原帖由 mhd_hust 于 2015/10/29 11:54:00 发表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听音乐CD的精度就够了,高比特的音乐反而因为信号粗糙,也听不出来。要提升音质需要其它短板的补足。
也许目前数码文件播放源的很多软硬件配置和调教还没有完全达到对高格式文件高信息量还原的苛刻要求吧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0#

原帖由 烧到100度 于 2015/10/29 16:58:00 发表
感觉这个是天意,上天注定不会给发烧友一个完美的东西,任何东西似乎不能完全取代谁,总留点遗憾下来,就是这个遗憾,才使得发烧友有乐趣,才使得发烧永无止境。所以 这个窗户纸还是不要去捅了。

人类要不是不停地去捅窗户纸的话,现在估计还在原始社会徘徊呢。呵呵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