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系统提高求教(发烧随记) [复制链接]

查看: 86103|回复: 170
71#

回复 151# ybl1992 的帖子

您搞得更彻底啊!
TOP
72#

回复 155# 3L-AUDIO 的帖子

谢谢3L兄分享!今天才有时间看了,可惜有的图片在手机上看不到,等到电脑里试试。
我也觉得dg与rca在处理混响上是两个极端,个人更喜欢菲利普。
TOP
73#

回复 153# ybl1992 的帖子

您能具体说说变化吗?
TOP
74#

买了本书,准备略知些所以然!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5 19:29:07 上传)

image.jpeg

TOP
75#

虽然过去一个多月了,还是说说向泽沛先生的沙龙音乐会!
向先生这次带来一把德国1870年代的琴,我感觉这把琴的中低段质感太完美了,但高段光泽相比欠一些。
70多岁的老先生上来就是他拿手的巴赫恰空,13分钟精力充沛的演绎,还是录了一天音后的表现,这就是职业演奏家了!
马思聪大师的曲子我听得不多,但向先生演奏起来很是感人,师徒情义溢于言表。特别是在美国写的一首思乡曲,唉!
一个多小时的演奏很快过去,压轴戏是伊萨伊的奏鸣曲,堪称完美的演绎,这种带无调性特征的曲子很晦涩,但连我老婆都被充满气场的演奏感染了,我相信听录音她绝对听不下去的。
这就引出在家里听音响的不同了,回家立刻听了米尔斯坦的恰空,不可谓不完美,不面面俱到,但情绪在哪里?现场就是现场,音响就是音响!,各有不同。(这和我追求的像真不是一回事)
记得早年在上海念书,一个月100元生活费,居然拿出32元去上海商城听弦乐四重奏赋格的艺术,四把琴四个声部,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小动作,音乐家很快把大家拉入他们创造的音乐氛围中了,你才深刻体会到赋格这种对位法最高形式的妙处,完全是心灵联通的桥梁!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7 21:26:44 上传)

image.jpeg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5/17 21:26:44 上传)

image.jpeg

TOP
76#

正是杨大胡子处!只是您可能好久不去了,他们已经搬了。
TOP
77#

谈下自己对黑胶与cd比较的看法,顺便顶自己的贴。
黑胶善于搭建大格局,而cd善于经营细节。拿组建乐团做比较,黑胶好比已经有了好的指挥,努力的方向是不断去找各声部更好的乐手,cd恰恰相反。所以,从听音乐的角度,越是平价,黑胶的可听性越是有优势,因为音乐首先要有整体性(听hifi效果可能恰恰不同)
TOP
78#

推荐大家买这本书看看!构筑一个录音工程师的基础知识,加上您的金耳朵,一定能把音响玩好!
image.jpeg (, 下载次数:0)

jpeg(2016/6/9 20:19:05 上传)

image.jpeg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6-09 20:35:43
TOP
79#

在我600多片碟里说说这四片的音效。
1."克莱普顿"-最具临场感。一场完整的节奏布鲁斯音乐会,终曲old love把现场观众和我都推向了高潮。
2."贝多芬小奏"-微动态最好。钢琴与小提琴音色、强弱的对比和竞奏,淋漓尽致的表达。
3."亨德尔小组"-最象真。关键是空气振动的质感有乐器的感觉了。
4."洛城四杰"-声场及乐器定位最佳。声场左右宽度在箱外1米,真实的演奏宽度也就如此了,四把吉他都在眼前。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6-22 00:27:29
TOP
8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