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瑞鸣唱片叶云川:音乐最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精神 [复制链接]

1#
如果做音乐时想表达的东西只有一米的距离能感动到观众,非把我推到100米以外,就会不够感动、不够极致,也不是我想表达的。所以黑胶的崛起,是艺术家对创作表达的一个需求。





20年代在上海流行起来的黑胶唱片,曾在中国辉煌了几十年。但自从80~90年代黑胶停止生产后,包括中国的很多国家都没有了黑胶生产线,即使大的唱片公司也不再出黑胶了。2005年,由瑞鸣唱片出品的《鼓动心弦》,成为国内停止黑胶生产后再次出现的第一张黑胶唱片。


瑞鸣唱片是由知名音乐制作人叶云川在2003年创办的,十三年来,瑞鸣一直坚守着“用心做音乐”的理念,让每一张唱片的制作都成为精品。


但瑞鸣发展的这十几年,也是唱片业最不景气的时期,叶云川笑着对我们说:“我就是做音乐靠唱片活着,我们基本只做自己的唱片,为自己服务,不签艺人也不帮别人做唱片,但做的音乐是给大家听的。”


瑞鸣到目前也不是很赚钱,但对于叶云川来说,音乐是他的最爱,如果想赚钱早就去做别的了,“所以音乐行业总有人进进出出,有人因为喜欢音乐而来,也有人因为活不下去而走,这个很正常。”


最近,黑胶实验室来到瑞鸣唱片的二层小楼,边品茶、边听黑胶、边跟叶云川聊了聊他制作的唱片。








Q


你为什么喜欢制作黑胶唱片,而不是CD或其他音乐载体?

A




我觉得做黑胶很有意义,黑胶的音乐品质值得收藏。听黑胶给受众的感觉非常温暖、舒适和自然,很有现场感,这和CD的介质完全不同。比如,演奏者在剧院大厅离我1米的地方演奏,音乐飘来的时候可以在脑海里不停萦绕。


但CD压缩的音乐感觉像在千里之外,它是冰冷的、遥远的、缺乏情感的。只有黑胶这样的载体,可以自然松驰的体现音乐。所以我们想给听众的也是这种艺术家坐在面前的感觉,而不是在无限压缩了以后,缺少情感的东西。


即使黑胶做起来麻烦,听起来也麻烦,可是享受生活不该怕麻烦,就该追求体验感,这就是我们的一个状态。


听黑胶的都是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这和现在的时代有很大关系。社会分化后,听音乐的人分两种:一种享受着互联网的便捷,在意方便而无暇顾及品质;另一种不追求速度和便捷,追求体验感,他们的生活已经很有品质了,在音乐方面的享受也不能没有品质。


黑胶的品质也恰恰能让人感受到体验感,还是一种非常有仪式感的音乐体验,所以他们选择黑胶。这是不同人的不同选择,追求快的人就让他快,享受慢的人就让他慢。黑胶是充满体验感的产品。这两个群体没有对错,只是有自我选择。




Q


瑞鸣选择做中国民族音乐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A




我想做一流的音乐而不是三流的。我小时候听摇滚乐弹吉他,如果我去做摇滚乐,可能永远都是三流的,但做民族音乐我们就是一流的。音乐不过是一个载体,但音乐最重要的永远不是载体而是精神。


就像摇滚,独特的精神思考才是摇滚精神,没有这样的内涵和对社会的反思,只有喧闹的音乐,那不叫摇滚。为什么《海阔天空》一直流行,因为它是一种精神,他的呐喊中有对社会、对事物的看法和不满情绪,但还是想去改变它,这种精神才是摇滚必不可少的。


我们是用摇滚精神来做中国音乐,去改变和突破,而不是把传统文化像出土文物一样拿出来,在博物馆展览两天再收回,是创造这个时代的内涵又不让它变得纯符号化。


比如在德国录吉他的时候,我就跟录音师说,我们需要偏印象的风格,但跟中国传统写意不一样,因为吉他是西洋乐器,不能显得太中国了。


我们做的越剧唱片也一样,它首先是古典的,同时又突破了原来的单线条,气质不再单薄,而是变得很丰满、很立体,这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我曾经在长城上录了三年的音,我觉得中国音乐应该有一种气场,这种气场不是音乐厅里那种华丽气场,而是一种有着鲜活生命力和国际视野的中国古典文化。所以在做每一张唱片的时候,我们都会找到它的气质,这个气质就是与其他唱片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还有一个作品,在美国获了两个大奖,有六万多海外听众投票,很多人写信告诉我们他们听懂了,这是因为我们在做的时候赋予了一种国际化思维,而不是用中国方式做中国文化,做完了跟世界没有关系,让外国听众听不懂,理解不了。




Q


与国外的团队合作,有没有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影响到做中国音乐?

A




我在德国做《粉墨是梦》后期黑胶母盘的时候,在音乐开头的地方加了一声磬响引子,后来被德国的工程师剪了,他感觉这不是音乐,是没用的东西,因为他不了解中国文化。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磬响有余音绕梁的说法,一声敲下去,整个音乐的空间感就呈现出来了。


还有我们在做藏传佛教音乐时,用了两年时间和藏族人生活,和他们磨合了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情反而变得平和了,所以我最后做出的音乐是极其简约的。现在很多佛教音乐很热闹,那些热闹的佛教音乐实际上是完全不理解宗教意义的。






Q


你说过瑞鸣是给自己做唱片,做原创的音乐,你怎么看原创艺术?

A




模仿总是省事的,创造才是最难的事情。我们经常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干一件根本不知道未来的事儿。我觉得这就是艺术,我们要自己寻找可能,而不是做顺手的东西,那样只是复制,只是商业,和生产线没什么区别,这也是我作为音乐人很骄傲的地方。


所以我们总是给自己找罪受,比如去美国录中国的爵士乐,这就是文化的碰撞,这样做的结果,要么是笑话,要么是传奇。


我不愿意简单的重复别人,虽然重复容易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但做音乐不该把商业看成第一位;做音乐的诉求,应该是想表达的东西。


比如我在六七岁的时候就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后来我的原创作品《三国》的灵感就来自小时候看的小人书。这样的原创先从一个想法开始,然后搭建结构,再找作曲家配合,从零开始制作一个作品。


做音乐创作,其实就是把你小时候的梦想融到音乐中,然后用18岁的状态做事情。





Q



你在制作音乐的过程是如何寻找灵感的?

A




之前为了做一张唱片,和录音师一起到香格里拉采风,花了很多经费和时间,但采风回来后,我决定抛弃所有已经做好的东西。所以,当你经历了之后会觉得很多修饰都是多余的。


可是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情,你永远不会知道后面的结果,你一定是先经过繁再到简的过程,做简约的音乐。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简单的东西恰恰需要一个人的能量。


当一个人不用复杂的技巧都能感动你的时候,说明他是有能量的,简约同时也表明了对艺术主题的把握。


这就需要经过漫长的思考,当你发现做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用的时候,怎么表达又成了问题。我们做《国色》这张专辑的时候,在480平米的大场地制作,还请了专家录音,录了五天之后决定全部摸掉,又重新配曲,最后的效果很好。




Q



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黑胶唱片,会不会觉得走的太慢了?

A




当然不会,我们有对高音乐品质的追求,如果只按照MP3的质量做,肯定会比别人跑的快。如果你想做一个品牌,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让这个品牌来积累沉淀。就像有人去法国花了10万元买两个包还不是皮的,因为那是上百年的品牌。


做音乐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做得好,要用时间去换空间,不能只想激进,走捷径,好的东西需要经过千锤百炼。


就像200年前的油画,你现在看到还会流眼泪,因为这是画家用了几个月倾注心血表达的东西。我们也希望自己十年前的作品一样能够让人感动。


我们会选择国际化的团队来做事情,跟德国、日本、美国这些制作团队都很熟悉。录音地点也会有选择,我们从来不用自己的录音室,因为条件太差。我们会去最好的地方,选择几百平米的大棚,这样整个声音录出来都是自然、舒适、饱满的。


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用混响做出的音乐,一听就是假的、廉价的。如果做成MP3的话,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听黑胶的人来说,显然这个要求有点太低。黑胶这种载体需要好品质和每一个环节上的打磨,所以我们选择做黑胶。









Q




瑞鸣的唱片销量怎么样?主要用哪些渠道销售你们的唱片?

A




国内有唱片店和网上销售两种。北京有一些专门卖黑胶的唱片店,我们的网店还是初始阶段,维护的不够,也没怎么推广,以后慢慢改善。


我们主要是参加展会,特别是在音响展上,针对特定的人群,主要跟发烧友直接联系。听听他们的反馈,就能知道大家喜欢买什么样的黑胶。


我们在国外的宣传还属于探索期,比如有朋友去国外,就会带过去一些。我们主要做民族音乐,所以很多外国人听不懂。但中国的独特魅力也会吸引他们。


只要做出不错的作品,自然会有很多人替你买单和推广。这么多年我们基本不宣传,但依然有市场,所以我说我们的传播方式叫“传销”,就是靠口口相传来获取听众。


唱片和无限批量生产的消费品不同,我们的音乐包涵很多创造性,是物料无法评价的艺术。我们的唱片会努力做到多给听众一些东西,听众也会给我们一份感激或好感。


唱片除了在国内销售,也陆陆续续进入国外市场。因为我们有英文版唱片,我们的音乐与众不同,自然容易引起国外的关注。


我们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创造者,一个是经营者,但创造者的角色大过经营者。



Q





你觉得黑胶回潮的原因有哪些?瑞鸣今年计划出多少张黑胶?

A




国外最近几年的黑胶销量都在翻倍增长。中国也是这样,只不过我们没有过真正的黑胶时代,原来的基础也差。但最近几年黑胶的销量好了很多,黑胶产业的发展也比原来快很多。


这也和唱片机的发展有一定关系,前几年我去慕尼黑的时候,卖唱片机的特别多,摆在一起像一个个炉盘一样。同时,听黑胶的群体也在增加。


音乐人对音乐载体的高要求也是一方面原因,因为CD的音乐质量和黑胶相比有很大差距,音乐人希望用更好的介质去表达音乐。


如果做音乐时想表达的东西只有一米的距离能感动到观众,非把我推到100米以外,就会不够感动、不够极致,也不是我想表达的。所以黑胶的崛起,是艺术家对创作表达的一个原因。  


经常有发烧友问我,哪一张专辑有没有黑胶版本,所以我们现在也开始着手做黑胶。现在不仅老人玩黑胶,年轻人也玩,好像是一种复古的时尚,所以我们会有很多黑胶着手做。


要挑选我们以前就有的,反响好而且录音适合出黑胶的唱片,包括之前出的,今年出的新专辑黑胶唱片大概有八九张。








Q






你对来说,最大的回报是什么?

A




最大的回报就是幸福感。有听众对你的认同,也有通过音乐结缘的朋友,还因为自己做的事儿得到了社会很多人的尊重。


其实大家只是职业不同而已,但因为做的是音乐,是创造性的东西,所以有人对你有一份额外的尊重,这样就很开心。其他的东西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无所谓,反正也没饿死。


我们的专辑是中英文的,国外很多地方也可以听到,甚至有一年,温总理访问波兰的时候,当地电台播的中国音乐就是我们做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让中国音乐走向国际的一个例子。
分享 转发
好音乐,由心而生
瑞鸣音乐 www.rhymoi.com
TOP
2#

瑞鸣是一家认真的唱片公司,其对传统中国音乐的挖掘,真的是功德无量。


没有铜臭味是非常难得,加油,叶云川,我是你的粉丝。
TOP
3#

不是张张满意,起码张张用心,顶瑞鸣。
TOP
4#

1、瑞鸣唱片构建了稳定的音乐重播声音的品牌特质。
2、2003、2004年,雨果出品过《九月的故事》《初次尝到寂寞》。
3、推广、肯定黑胶,无须挤兑CD、数字媒体播放方式。方式不同,并不改变音乐音享的本质,选择一种音乐重播方式,只意味着失去其它方式的音享愉悦。
瑞鸣继续……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16-03-11 18:29:37
TOP
5#

假如家里没足够大的听音室,最好还是不玩黑胶了,光是存放都成问题
TOP
6#

时光车间兄的发言值得参考。

CD,只要用心制作,应该也能做得很好的,还有SACD甚至蓝光等等。
载体不一定是起绝对作用的,也许认真对待是关键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好的CD,象柏林之声,挪威KKV,瑞典OPUS等等都很值得参考的。
CD也可以做得很好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瑞鸣的大部分CD还是可以的,录音比较优秀,也有自己的不少创新点  为民乐传播做了贡献 凤凰涅槃 粉墨是梦 伶歌 丑末寅初 等专辑还是很棒的 那张琴我个人觉得比较差 尽管录音很好 可惜古琴少了传统演奏的神韵 听来味道很怪
TOP
9#

瑞鸣的cd我有不少,顶瑞铭,年底准备搞套黑胶系统,继续支持瑞鸣
TOP
10#

还有忘了说楼主你图挂了
TOP
11#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声音的表现,而对音乐所表达的内涵缺少了解
TOP
12#

标题上说:音乐最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精神
采访内容里他又说:我觉得做黑胶很有意义,黑胶的音乐品质值得收藏。听黑胶给受众的感觉非常温暖、舒适和自然,很有现场感,这和CD的介质完全不同。
这两句话不是自相矛盾吗?他到底觉得音乐载体重要还是不重要啊?
其实明摆着就是在推销他的黑胶嘛,还拿介质说事,我也是醉了。。
TOP
13#

在表达上可能是有些矛盾,不过这句“音乐最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精神”还是很有道理的。
我还记得多年前听磁带的时候,也同样被音乐感动。不过我也理解一些朋友对那些昂贵的黑胶唱片的追求。其实无论对音乐,还是对音响,我们都应该追求更好的,这也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表现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这句话改一下:音乐最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音质!
TOP
15#

顶这句话:听音乐不能没有品质。现在的年青一代听着廉价的耳机,用手机听着免费的盗版的劣质的压缩格式的音频,跟本不尊重音乐,也没有理解音乐为何物。
TOP
16#

完全对的,好的音乐,应该做成不同的载体,给不同的音乐爱好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