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谈谈《小提琴的传承之音》
我平时经常购买《高保真音响》,自从潘主编下海之后,感觉《高保真音响》实力有所削弱。对于杂志每期的CD赠送,感觉还不错,但是聆听的冲动也不太大。不过,对今年6月份这期杂志的CD赠送,令人眼前一亮,这期非常不错。我就来说说这张CD。
今年是梅纽因诞辰100周年。《高保真音响》做了一个策划,出了一张中国小提琴家的精选《小提琴的传承之音》,包括7位中国小提琴家。其中包括梅纽因的学生,我国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
吕思清1969年出生于中国青岛。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8岁被破格录取,师从王振山教授,11岁被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吕思清19岁赴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师从小提琴教育家迪蕾女士及姜康先生。吕思清除获得帕格尼尼金奖外,还赢得过北京、英国及美国等多个重要国际比赛大奖。
在这张CD《小提琴的传承之音》里的第一首,收录的这段录音是吕思清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这是今年3月25日吕思清与中国爱乐乐团在国图艺术中心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对于这部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历史上名演无数。最著名的版本,象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海菲兹,西盖蒂,梅纽因这些小提琴历史上的天皇巨星都有名版传世,要超越非常困难。单单论这个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吕思清的版本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吕思清不追求这部作品的宏大叙事性以及哲学思辨色彩,而是改为追求一种典雅、优美的风格。感情克制、冷静、适当。中国爱乐乐团的伴奏也具有非常高的水平,配合非常默契。与历史上那些名演相比,吕思清和他们相比,各有特色吧。综合各方面来讲,吕思清的版本还是不错的,起码在风格上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是表现出一种东方人的审美情趣。
第二首是李沛的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李沛199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同年考入中国交响乐团。曾加盟中国爱乐乐团,并赴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师从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Alice Schonefeld,并得到小提琴家美岛里、沙汉姆等人的指点。2009年9月李沛加盟上海交响乐团,被聘为乐队首席。
在这张《小提琴的传承之音》里,收录了李沛演绎的弗兰克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李沛的演绎,较有个性和特色,他表现出一种优美但又绚丽的风格,乐曲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层次。不过与历史上那些名演相比,会觉得格洛米欧、施耐德汉这些名版在演绎上更加细腻,乐曲的完成度更高,韵味也更加突出。除了国外的大师,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家钱舟在马可波罗也出过一个录音,非常棒,钱舟是蒂博大赛冠军。另外要说一下,李沛这个录音电平有点高。
李沛在上海交响乐团组建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团,还非常不错的。听他们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八弦乐四重奏,还是令人惊喜的。这个弦乐四重奏团前途不可限量。
入选这张唱片的录音,我觉得以吕思清和李沛最令人重视,其他也很有亮点的。最惊人的是还有一个10岁的小妹妹苏千寻,她演奏巴赫恰空,效果令人惊喜,还有板有眼的,令人佩服。
其他,谢楠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高参的《金色的炉台》,黄蒙拉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蒋毅梁的《辛德勒的名单》,都有可取之处。不过听蒋毅梁的时候,我特意比较了帕尔曼的版本,蒋毅梁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这张小提琴合集,还不能代表我国的水平,因为薛伟、钱舟、宁峰这些人的录音都没有收入。聆听这张小提琴合集,既为中国这些年轻的艺术家高兴,但也感觉到也有不足。总的来说,对他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
-
200.jpg
(, 下载次数:0)
(2016/6/20 9:06:54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