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特性阻抗」的定义
最后,宜认清楚75欧「特性阻抗」的定义。
一般认为,导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Impedance)在传输声频(20Hz-20KHz)时并无重要性,但近年亦有主张把全部声频转接瑞统一为75欧的人。发烧友宜认清「特性阻抗」的定义,是讯号的受送二端都以相同的阻抗值去匹配,而非导线之阻抗值(Resistance)。传统的传输线理论是,当讯源,电缆,及负荷(即送端,导体及受端)的电阻值相同时,讯号传输便没有损失。这道理适用于波长短于电缆长度的无线电波传送,因此,电视天线,视频讯号线便以75欧同轴(Coaxial)传输为国际标准。特性阻抗匹配,杜绝了讯号在网络里差生反射和谐震(驻波)的情况。但由于音频讯号的波长远远超越导线的总长度,所以音频驻波不可能在音响系统内发生(声频讯号以电的速率运行时,每个2 万周声波的长度达9英里!)。
[金线梁按:「特性阻抗」+「匹配阻抗」的失真是能听得出,发烧神经线厂家既相信,亦在普遍使用其理论,但是难以用仪器量度的。就如以微波转输接地理论制作所的神经线(例:MIT Shotgun、我的MagicLink、Aurum cables),既符合理论,听起来又有效、改善亦大;但在我所接触过的专业音响测试器材中(最贵达数万美元),其测量结果都是没有分别的。 有生产商为求以最低成本造出最低「特性阻抗」的线材,于是鼓吹以75欧同轴线一类概念的结构作为音响专用线材的设计。市面上就出现了许多内部接线线芯直径一般,而线身的总体直径就极粗的音响线材,包括了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即使不一定是75欧,这做法确实可以以最简单结构、最低成本造出较低「特性阻抗」的线材。]
有专家率先倡用以炭纤维(Carbonfibre)充当导体做讯号线。炭纤的电阻值大于铜约1,000倍,但发明人范登豪(van den Hul)则坚持,精炼炭纤凭特殊的晶体结构,其传输纯度甚至超越银线。是否属实,就要亲自体验了。
[避震梁按:20多年前我喜欢炭纤维造的屏蔽网,现在是《黄金镀膜》屏蔽]
最后,导线传声质素仍须饱受焊接,插头质料及插与座之接触情况所影响。焊锡及焊工均具极度重要性,原厂出炉的「点焊」,把导体与插头熔为一体,效能远胜「辣鸡」手焊,乃不争的事实。插与座的接触情况及电镀层之导电情况,更衍生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后果。本篇简阐了一切有关仿真讯号传输电缆的常识,希望对发烧友有些帮助。至于光纤传送和数码传送,则又另有学问了。
金线梁按:SHOTGUN式焊接法的缺点是:高频伸延减少甚至不足,我的MAGICLINK焊接法和《藤萝系甲》技术,则从结构入手,以大幅降低特性阻抗的方式去同时提升超高至超低的两极伸延,音效全面改善的同时,缺点是:结构太复杂!
由于校声和造线,在过去20年来,一直是我的嗜好,乐此不疲以外,并本着独乐乐不如乐乐的心态,和大家分享我的发明成果。如果因此而影响到个别音响行家和代理的利益,不才在此致歉!
另一方面,由于这只是我的兼职之一,在产品销售方面我一直都不太积极,多年来一直只售予互相认同的少数有缘人,希望将来可以在此有所改善,制作一些超值产品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