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但它却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首(另外三首为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是任何一位小提琴家的最高境界的试金石,也是任何一位音乐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小提琴协奏曲写于1806年,属于贝多芬的中期作品。这一年,他对他的学生——伯爵小姐莱莎·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乐曲正反映出他这些日子生活中所充满的诗意,所以这首作品除了贝多芬一贯的刚毅特点外,就是初次听的听众也会感受到里面带有的温柔的一面。
乐 曲 赏 析
M U S I C A P P R E C I A T I O N
这是一首轻松愉快的炫技性乐曲。小提琴一开始就在G弦上奏出主题,这个跳跃的主题充满欢乐的情绪。随后,乐队重复。这个主题在小提琴的各弦上都有表现。最高到E弦高把位的泛音演奏,音域跨度极大,充分表现出欢乐和高昂的情绪。这个乐章的高潮也是整个乐曲的高潮。
这部作品是传统的三乐章结构:
第一乐章以高昂、神圣的英雄气质为主要特征,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于乐曲结构和独奏乐器的掌握火候的精当。结束前按传统的习惯有一个华彩乐段,由小提琴家自由发挥。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也是最难把握的,既要有宏大奔放的英雄性格,又要保持温文尔雅、柔中见刚的特质,这对矛盾是对贝多芬的理解和演奏家自身艺术造诣水平的考验。
第二乐章是凝神沉思的集中表现,深沉而带有一定伤感因素,饱含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在生活的磨难中所反映出的悲凉与孤独的情感。当时的贝多芬已是36岁,耳聋已与他为伍,可以想象内心的痛楚。
第三乐章是在经历了第二乐章所表现的生活体味之后,贝多芬在精神力量的推动下,摆脱了个人的痛苦,重新振作起来,仍然是那样的轻快、欢乐、富有朝气。乐章结束前也有一篇幅不长的华彩乐段,最后在欢庆和明朗华丽的音乐中结束全曲。
==
END
==
一百位演奏家眼中有一百个贝多芬。
相同的音乐,也有不同的感受。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