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 [复制链接]

查看: 95990|回复: 169
81#

刚睡醒就听这张唱片,我是收货的。不错!
看了豆瓣的评价,普通版6.5分,豪华版6.9. 抄了些短评大家感受下:
1 油腻
2 神经质+口吃,想起他招牌的爽死了表情
3 巴赫老先生还躺在棺材里呢
4 乱弹琴
5 能坚持听完的都是勇士
6 矫揉造作得已经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了
看来我肯定是个勇士了。呵呵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82#

郎朗在柏林录音录音是在柏林一座录音棚进行的,这也是卡拉扬生前最喜欢的地方。

录音持续了5天,各种抠细节。郎朗弹一会儿,听一会儿,吃一会儿。一般,他一段会录5个不同版本,回去再研究,最后用哪个,“等了27年,我不想后悔。”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了治疗俄国驻德国德累斯顿大使凯塞林克伯爵的失眠症而写的,从一段咏叹调开始,发展成30段变化莫测的变奏,最后又回到咏叹调的主题。

“最开始的咏叹调非常安静,他用了G大调,G大调就像早上的阳光,没有太多的色彩,说明他还是想用这个调来催眠,但后面他越写越兴奋,最后变成‘盗梦空间’了。”

对郎朗来说,最难弹的是几个慢板,比如第25个变奏“黑珍珠”,“就像一只很勤劳的蜗牛往前走,刚往上爬了一步,又掉下来两步,特别缓慢,特别悲伤,特别暗黑。它是这首曲子‘画龙点睛’的地方。”

“你画一条龙,最重要的一步是画眼睛。身体你是改变不了太多的,因为那是传统。我们画身体是描绘轮廓的过程,最后一刻,经常是去寻找画眼睛的方法,这是非常不同的——你听古尔德、巴伦勃依姆、席夫,他们都有不同的‘眼睛’。”

在柏林的录音长达95分钟。没有乐谱,一旦上去了就下不来,也没法去卫生间,郎朗笑说,“弹这首曲子,心一定要很静。”
郎朗在圣托马斯教堂演出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工作多年、最后安葬的地方,郎朗还录了一个现场版。

弹到最后,郎朗潸然泪下。他在巴赫的墓前献了一束花,“希望他能喜欢我的演奏,我尽力了。”

“感谢巴赫,我的学习是从巴赫开始的。不管我多喜欢肖邦和柴可夫斯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永远是我心里的前三位。巴赫是音乐之神,是我的重中之重。”郎朗说。
-----摘自澎湃新闻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83#

72f082025aafa40f8a7c4e5bebbf38487af019e4.jpeg (, 下载次数:0)

(2020/9/9 13:50:34 上传)

72f082025aafa40f8a7c4e5bebbf38487af019e4.jpeg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84#

南都对郎朗的采访: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5#

现场版的比录音室版的要好些。本来就是催眠曲,好听易睡才是道理!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86#

国内巡演已经结束的有深圳坪山,广州大剧院,杭州大剧院。还有三场12月9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12月19日西安音乐厅,12月27日北京国家大剧院。
无分别心为公正!
TOP
87#

这是深圳坪山大剧院在疫情后的复演首秀,也是郎朗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的中国首站。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8#

郎朗《哥德堡变奏曲》世界巡演首演在坪山奏响

南方都市报

郎朗亲和幽默的形象,又一次“吸粉”无数。

上周五,钢琴演奏家郎朗的2020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世界巡演——中国首站,在坪山大剧院唱响。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古典音乐盛会,这也是坪山大剧院疫情后复演的首场商业演出。

90分钟完整演奏《哥德堡变奏曲》

当晚郎朗共演奏了两首曲目,第一首曲目是舒曼的《阿拉伯风格曲,Op.18》,第二首曲目是完整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郎朗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使《阿拉伯风格曲》更具幻想性,短短的5分钟时间将观众从现实生活带入到郎朗浪漫的音乐世界。

一曲终了,此次演出的重头戏《哥德堡变奏曲》开始奏响。作为一首变奏曲,《哥德堡变奏曲》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它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全作品共有32段,由1首咏叹调主题、30个变奏和主题重现组成。

当郎朗的手指触动琴键的瞬间,整个剧场都被音乐包围,跃动的音符、昂扬的旋律令在场的观众沉醉其中,共同感受郎朗梦想成真的时刻,精湛的钢琴演奏技术赢得全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哥德堡变奏曲》与郎朗曾有一段佳话

如今38岁的郎朗坚持选择以《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艺术发展新阶段的起点,这份执着可以追溯到他17岁的成名之夜。

郎朗与《哥德堡变奏曲》曾有一段佳话。1999年,年仅17岁的郎朗作为替补临危受命,在拉维尼亚音乐节上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演,演奏结束全场掌声雷动。而余兴未尽的音乐家们邀请郎朗又回到音乐厅,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郎朗背谱为艾申巴赫大师演奏了这部长达七十多分钟的作品,被《芝加哥日报》称为“音乐史上的奇迹”。

在与这部作品多次结缘后,郎朗觉得是时候录制巴赫伟大的《哥德堡变奏曲》了。2020年3月5日,开启录音棚版演奏前不久,郎朗在莱比锡公演了这部作品。能与巴赫隔空传响,是对一个音乐家的莫大肯定和赞誉。“在圣托马斯演出,巴赫之墓安葬的地方,让我有一股难以置信的情绪,”郎朗回忆到,“从没有任何一场独奏会能像这场演出一样,让我感觉离作曲家如此之近。”

郎朗曾说过,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咏叹调就在这部作品中。“我如今38岁,虽然不老,但我认为现在正是我艺术发展的新阶。”郎朗如是说。“《哥德堡变奏曲》让我开启新篇章,在呈现这作品中我全情投入。作为一名艺术家,我的目标是不断探索自我、汲取学识,同时也给予他人灵感。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这个作品让我朝着这个目标走得更向前一步了。”

郎朗讲述与深圳的故事

长达90分钟不间断地演出后,郎朗离场片刻之后又重新踏上舞台,为粉丝们带来返场表演。演奏前,他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和深圳结缘,和深圳共同成长的故事。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即将迎来特区40岁生日。我常说,我和深圳算是‘同龄人’,和深圳共同成长。深圳是一座既有高科技又充满音乐气息的多彩之都,也是一个圆梦的地方,我在全球建立的首个音乐学校——郎朗音乐世界就落户在深圳。”

郎朗说,对他而言,今年很特别,他选择在今年全部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来开启人生和艺术追求的新篇章。他说:“人生真的很奇妙,今年1月7日我曾为坪山行政区三周岁生日送上云祝福。今天,我又站在坪山大剧院舞台上开启了《哥德堡变奏曲》的中国首演。这是一片艺术氛围浓厚、先锋、多元、富有品味的创意乐土,非常年轻,富有创新活力。”

今天的舞台也是郎朗向全球观众的一次云推介深圳的现场。从2012年开始,他就在深圳国际友城和世界名城以音乐推介深圳,今天他也同样以音乐在深圳坪山开启一段全新的艺术旅程。

最后,郎朗以一曲《深•爱Love of Shenzhen》,献给所有热爱深圳的朋友们,希望用音乐与爱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走出全球疫情的阴霾。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9#

深圳坪山大剧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0#

郎朗杭州现场《哥德堡变奏曲》

摘自知乎

昨天刚听了杭州现场,粗略说一番。

咏叹调和3个小调弹得很好很好,最后的aria da capo让我如痴如醉,仿佛进入梦幻。郎朗把所有的重复都弹了,重复的时候往往会和第一遍得到不一样的听感体验,这点很好。从26变奏开始全曲最辉煌的部分郎朗弹得绝对震撼人心,很有感染力,特别是变奏29,在现场能明显地感觉到那种力量。装饰音很多(和大部分版本比起来),这点在我听来感觉有好有坏,好的地方就是更有情趣和想象力了,坏的地方就是感觉有个别地方听起来不那么清楚了,显得有些奇怪。到了郎朗,古尔德,图雷克,朱晓玫,席夫这种级别的音乐大家,不同的版本之间没有说哪个胜过哪个,只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我个人真的有点听不下去席夫的版本,虽然他的WTC弹得还不错)古尔德的版本我听了很久,听了好几十遍吧,从我个人的喜好出发,基本上古尔德和郎朗我都是很愿意很喜欢听的(但这两个版本在我心中的地位并不平等)。虽说如此,谈及具体的某一些变奏,我会觉得两个人的都非常好,我都爱听,但是如果说郎朗的是相当地好,相当地有特色,值得一听,那么古尔德的就是惊世骇俗地好,后无来者的那种,例如变奏4的帕斯皮耶,变奏10的赋格,变奏18的卡农,变奏22。有一些变奏我是更偏向郎朗的,比如变奏30。郎朗和古尔德完全是两种风格,或者说几乎没有哪个版本和古尔德1981的版本像,连他自己1955年录的版本都和1981的差很多。

最后必须要再强调一下郎朗的咏叹调,慢板和小调变奏弹得有多棒。这个我不多做评述,大家到时自己听吧。其实在现场并不能听得太细,因为所有的变奏过一遍就完了,很多细节还来不及感受,比如第6变奏,给我的感觉不错,现在就等专辑出了好好听。以及还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掌声(观众中并非都是热情的爱乐者,有一些可能是出于郎朗的名声,有一些可能想带着孩子感受一下艺术氛围,据说有的票还是赞助商发的,可能平时不怎么听古典音乐,更别说听过哥德堡了),第10变奏结束的时候是第一次不合时宜的掌声,我感觉郎朗可能没想到,没反应过来,可能是非常沉浸在音乐世界中,并没有等掌声停止,而是在掌声中继续开始下一变奏。第29变奏郎朗弹得非常有力非常震撼,并且有一段极其快速。一些观众音乐素养不高(no offense,只是在讲事实),像25那样的慢板听得他们要走神了,只有这样的变奏才觉得精彩,于是在这个变奏结束纷纷鼓掌,现在想来都气人,你说好好的哥德堡怎么就被掌声打断了呢,唉。所以等9.4专辑出了我肯定还是要细细听的。

杨燕迪教授讲过哥德堡的结构其实很适合一场音乐会。听哥德堡就是一场旅程,这种感觉很棒,如果有机会我打算在12月再去听一趟郎朗的哥德堡现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