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哥德堡变奏曲》世界巡演首演在坪山奏响南方都市报
郎朗亲和幽默的形象,又一次“吸粉”无数。
上周五,钢琴演奏家郎朗的2020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世界巡演——中国首站,在坪山大剧院唱响。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古典音乐盛会,这也是坪山大剧院疫情后复演的首场商业演出。
90分钟完整演奏《哥德堡变奏曲》
当晚郎朗共演奏了两首曲目,第一首曲目是舒曼的《阿拉伯风格曲,Op.18》,第二首曲目是完整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郎朗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使《阿拉伯风格曲》更具幻想性,短短的5分钟时间将观众从现实生活带入到郎朗浪漫的音乐世界。
一曲终了,此次演出的重头戏《哥德堡变奏曲》开始奏响。作为一首变奏曲,《哥德堡变奏曲》规模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它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全作品共有32段,由1首咏叹调主题、30个变奏和主题重现组成。
当郎朗的手指触动琴键的瞬间,整个剧场都被音乐包围,跃动的音符、昂扬的旋律令在场的观众沉醉其中,共同感受郎朗梦想成真的时刻,精湛的钢琴演奏技术赢得全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哥德堡变奏曲》与郎朗曾有一段佳话
如今38岁的郎朗坚持选择以《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艺术发展新阶段的起点,这份执着可以追溯到他17岁的成名之夜。
郎朗与《哥德堡变奏曲》曾有一段佳话。1999年,年仅17岁的郎朗作为替补临危受命,在拉维尼亚音乐节上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演,演奏结束全场掌声雷动。而余兴未尽的音乐家们邀请郎朗又回到音乐厅,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郎朗背谱为艾申巴赫大师演奏了这部长达七十多分钟的作品,被《芝加哥日报》称为“音乐史上的奇迹”。
在与这部作品多次结缘后,郎朗觉得是时候录制巴赫伟大的《哥德堡变奏曲》了。2020年3月5日,开启录音棚版演奏前不久,郎朗在莱比锡公演了这部作品。能与巴赫隔空传响,是对一个音乐家的莫大肯定和赞誉。“在圣托马斯演出,巴赫之墓安葬的地方,让我有一股难以置信的情绪,”郎朗回忆到,“从没有任何一场独奏会能像这场演出一样,让我感觉离作曲家如此之近。”
郎朗曾说过,这个世界上他最爱的咏叹调就在这部作品中。“我如今38岁,虽然不老,但我认为现在正是我艺术发展的新阶。”郎朗如是说。“《哥德堡变奏曲》让我开启新篇章,在呈现这作品中我全情投入。作为一名艺术家,我的目标是不断探索自我、汲取学识,同时也给予他人灵感。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这个作品让我朝着这个目标走得更向前一步了。”
郎朗讲述与深圳的故事
长达90分钟不间断地演出后,郎朗离场片刻之后又重新踏上舞台,为粉丝们带来返场表演。演奏前,他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和深圳结缘,和深圳共同成长的故事。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即将迎来特区40岁生日。我常说,我和深圳算是‘同龄人’,和深圳共同成长。深圳是一座既有高科技又充满音乐气息的多彩之都,也是一个圆梦的地方,我在全球建立的首个音乐学校——郎朗音乐世界就落户在深圳。”
郎朗说,对他而言,今年很特别,他选择在今年全部演奏《哥德堡变奏曲》来开启人生和艺术追求的新篇章。他说:“人生真的很奇妙,今年1月7日我曾为坪山行政区三周岁生日送上云祝福。今天,我又站在坪山大剧院舞台上开启了《哥德堡变奏曲》的中国首演。这是一片艺术氛围浓厚、先锋、多元、富有品味的创意乐土,非常年轻,富有创新活力。”
今天的舞台也是郎朗向全球观众的一次云推介深圳的现场。从2012年开始,他就在深圳国际友城和世界名城以音乐推介深圳,今天他也同样以音乐在深圳坪山开启一段全新的艺术旅程。
最后,郎朗以一曲《深•爱Love of Shenzhen》,献给所有热爱深圳的朋友们,希望用音乐与爱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走出全球疫情的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