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准确,约等于现场
我收藏的黑胶没有昂贵的白金狗片子,主要是偏见,总以为早期emi的立体声录音不行,先听听肯佩与vpo演绎的歌剧序曲,早期的胆录音弥漫着强烈的空气感,维爱细腻饱满的弦乐组,抒情而幽长,一提拉出主题,二提舒缓慢慢跟进重复,老周一边画着富特文格勒肖像,一边情不自禁道:多美的弦乐啊,确实小提琴组的弱音细节丰富,擦弦的粘滞感够强烈,音乐的优美度上乘。甜美的木管,气息幽幽,饱满富有光泽,低音弦乐组的出现就更具说服力了,庞大宽松,层次分明。打击乐快速深沉,这边铙钹铿锵,后边定音鼓,收放自如,乐团的规模酷似现场,主要是无论怎么大声都是毫无压力,耳朵不会疲劳。双16寸的优势无可比拟。这中间我注意到听的编制越大和小系统的差距就越大,反之听姚璎格这种口水片基本没多少差距。
我看到后面有一对,爱因斯坦的银色子弹后级,可以说是我的梦中情人,听过好多次,只觉得音色,很美,很美。就是不知道和我的爱因斯坦立体声后级有啥区别,有多大的差距。今天终于可以求真,同场竞技,找到答案了。
鳟鱼第四乐章
科曾的右手弹奏出鳟鱼的主题,钢琴高音区快速的跑动,似淙淙的流水声。随着音乐的流淌,画面切换到去年金秋,我们皮划艇爱好者早上从麻川河下水,朝阳初起,雾色迷离,两岸层林尽染,终于划到了太平湖主湖面,一摸残阳,铺撒水中,染的湖面一片金黄,钢琴的高音键好似太平湖水,清澈而又纯净。活泼小提琴又似乎是小鳟鱼跳出湖面,击起一圈圈的涟漪,欢快的中提琴跳弓拉奏,像极小鳟鱼跃入湖中,渐渐地看着消失在湖底。兄弟们,美景看够没,天黑前我们要赶到腾龙山庄,举浆击水,把歌唱,额呐呵里呐-乌苏里江畔......快划啊,老板娘的鱼头甜又鲜,老板娘长得美又甜,先到,先得。一二,一二,两拍子的节奏均匀,铿锵。这时,音乐也进入的最后节奏分明的快版乐章,低音贝斯就是要刷一把存在感,不然怎么证明我是双16寸,科曾的钢琴,博斯科夫斯基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也不是等闲之辈,岂能让你独美,合作才能共赢。这就是那张经典的大decca鳟鱼五重奏,水乳交融美妙的音乐,就是那又鲜又甜的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