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黑胶及其他...... [复制链接]

21#

回复 63楼名琴LP的帖子

光悦红木对名琴兄你再合适不过了,听女声一流!但要全面发挥它并不容易啊。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2#

回复 64楼bomber的帖子

马勒3这类复杂的大编制,个人认为一定要听录音优秀的版本,毕竟我连五线谱都未看懂,好多细节只能靠听而不能自行脑补。就我平常爱听的几个版本来说,梅塔、伯恩斯坦、滕泰斯特、霍伦斯坦的录音都足够优秀,真能够听得出大鼓没有铺绒布的区别,其他听不出的版本我会选择无视。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3#

回复 68楼bomber的帖子

我觉得马勒的乐谱里面可能会在这里会有"强”或“弱”之类的标记吧,如何实现就靠各大指挥和乐团各显神通了。杨松斯的版本我没有看过,最初是看阿巴多在琉森的版本看到这个情况,然后才找出黑胶来对比。事实上有没有盖这个绒布声音差别是很少的,或许就是70度灰和80度灰之间的差别,但这对系统的低频分析力要求极高。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4#

回复 70楼听音响的帖子

我玩过一段时间红木但没有玩过签名版,但在自己的系统上试过另一款红木白金线圈签名版,声音明显有别于红木,应该是采用了镀白金线圈的缘故。
至于如何玩好这个唱头,这个问题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当然也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为唱头搭配好合适的盘、臂、唱放,加上精准的调教。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5#

回复 72楼bomber的帖子

阿巴多的琉森版本也是我的最爱,不论演绎还是音效都出类拔萃!
夏依指挥格万豪斯乐团的版本也听过几首,莱比锡布业大夏的音效好得无可挑剔!但演绎总是觉得差了点什么。
推荐托马斯指挥旧金山爱乐的版本,最近听过他的马勒1,非常精彩!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6#

回复 76楼shinelb的帖子

我最早听的马勒就是苏提的版本,但可能当时还年轻,马勒完全听不进去。
然后也不知道是否有先入为主的因素,现在偶尔再听苏提的版本,还是觉得不对自己口味。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7#

回复 78楼guanh11的帖子

1,是否有原厂保养得看各个厂家的规定,据我所知绝大部分是没有的。范登豪唱头原厂是可以提供唱头使用300小时后的免费保养,但一般只是检查下唱头状态、调整下阻尼诸如此类。
2,升级针杆之类的唱头摩改服务,我记得之前澳大利亚那边是有个小工作室可以提供这样服务的,而且还蛮出名的,但现在是否还有就不知道了。国内的是否靠谱我没试过,早十年八年的时候有身边的朋友试过反馈一般,最近几年就没听说过了。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8#

前段时间本来想写写一些关于唱片的话题,但头绪太多一下子也不知如何说起,而且这段时间也开始忙起来了。刚巧看到一位前辈写的关于唱片产地的心得文章,先贴个链接上来给大伙看看,我是基本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的。

https://mp.weixin.qq.com/s/0y6eajj1camLAolpgPfSow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9#

有不少朋友要我写写关于怎样挑选唱片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实在是有点大,恰好看到那位前辈写的文章,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看过,我觉得是写得蛮好的。
文章提到:
开宗明义,我的产地选择有三个原则:

第一原则:首版发行国原则,一张黑胶,无论什么品牌,RCA,CBS,EMI,DECCA,DG等等,唱片公司的首版发行国家,一般是首选。
第二原则:当原产国价格过高,或因某种个人喜好,不喜欢原产国声音的时候,首选英国制造(以下简称英版)黑胶,次选荷兰、法国制造的黑胶。
第三原则:除德国本土唱片公司的黑胶按照第一原则选德版以外,其它公司的尽量不选德版和日版。

这三个原则,以我这些年能够接触到的唱片来说,实在是不能够再同意了!
我只能够补充一点,就是英国版的RCA唱片。
说到英国版RCA,我先转帖我启蒙**读到过得台湾薛伟文的文章:
美國人在倫敦
-RCA Living Stereo(英版)
--薛偉文

     上次已經說過,由於留聲機小狗的商標權在英國是EMI的,所以RCA Living Stereo英國版,便以一個圓圈中寫著大寫RCA的logo來代替。英國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在種類上大概只有美國版的四分之一,所以介紹起來狀況單純許多。

     英國版Living Stereo唱片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在於早期(編號SB-2xxx的時期)都是交由DECCA的壓片工廠來生產,品質與DECCA的唱片一樣具有高水準,甚至比美國版更佳。一些需要更為細緻音質的弦樂錄音,更是受到唱片蒐藏家的認同與喜愛。而且,一般來說藝術氣息較高的歐洲人,對唱片都要比粗枝大葉的美國人來得更加愛惜,所以你可以發現買美國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常常都刮得像大花貓,而買英國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想要光潔如新卻是不難。
     英國版的Living Stereo唱片編號大多都是SB-xxxx(少數不是),所以通稱為:SB系列。除此之外,只剩下商標一事需要辨明。然而,當第二版發行時,第一版時發行的唱片大多已經絕版,也不再發行,少了很多什麼第一版?第二版?的問題。所以事情就更簡單了,根本不必去管他到底哪一版,只要你想買那個Living Stereo錄音的英國版,那就去買吧!因為大家都只有一版!所以絕對是第一版!只不過,具有早期商標的唱片還是要比第二版貴些,也較具蒐藏價值(因為品質較佳)。
     英國版Living Stereo唱片的第一版有暗紅色的商標紙(簡稱:紅標,red label),印著銀色的字體,具有相當的貴族氣息,相當好看(看起來就是很值得珍藏的樣子)。如前所言,在12點鐘方向則是以一個銀色的圓圈(大約1英吋)中寫著大寫RCA的logo來代替。這個商標是用在編號大約SB-2xxx的時期。之後的第二版,商標紙變成橘色(簡稱:橘標,orange label),logo雖然不變,但變得較小,且為黑色。這個商標是用在編號SB-6xxx的時期。
     基於之前所說的理由,所以我們把英國版RCA Living Stereo的推薦名單鎖定在一些協奏曲上。當然,這些唱片也都有發行美國版(括號中註明的,便是美國版的編號),買之亦無不可。
 
·    SB-2002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Heifetz),紅標,英國版(LSC-2129)
·    SB-2006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Van Cliburm),紅標,英國版(LSC-2252)
·    SB-2021/2 馬士康提:鄉間騎士(Tebaldi),紅標,英國版(LSC-6059)
·    SB-2023 聖桑:第二號鋼琴協奏曲(Rubinstein),紅標,英國版(LSC-2234)
·    SB-2043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Rubinstein),紅標,英國版(LSC-2068)
·    SB-2047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Heifetz),紅標,英國版(LSC-1992)
·    SB-2066 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Heifetz),紅標,英國版(LSC-2314)
·    SB-2101 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Heifetz),紅標,英國版(LSC-2435)
·    SB-2112 葛利格:鋼琴協奏曲(Rubinstein),紅標,英國版(LSC-2429)
·    SB-2144 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ubinstein),紅標,英國版(LSC-2430)

薛伟文在这里主要是提到了英国RCA都是由DECCA的压片厂生产,品质更佳的问题。而事实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倒不是主要的,我也买过好多美版RCA的唱片,状态保存得好的品质并不见到比英版差,但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当年RCA与英国的Decca唱片公司有着密切的伙伴关系, RCA在欧洲的录音多委由Decca的王牌录音师威尔金森(Wilkinson)负责的,这部分唱片从录音到后期制作、压片都是在Decca进行的,从根本来说就是换了个标签的大Decca,其效果之优异自然可想而知。
我手头就有不少这部分的唱片英版和美版,对比之下我的选择毫无疑问都会选择英版。
那怎样分别RCA的唱片是否由Decca录音制作的呢?我手头没有足够的资料,但我相信国外应该早有玩家或收藏家总结出来了,而最简单的分辨方法我认为可以看两点,首先是封套背面,RCA的唱片在美国录音的很多都有在封背注明监制和录音师,Richard Mohr, Lewis Layton等等,但若是在欧洲录音的,也大多会注明“录音在英国”、“录音在法国”等等;其次是看乐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皇家科文特花园管弦乐团、巴黎学院管弦乐团等在欧洲的乐团,也大多是由Decca制作的,包括著名的“皇家芭蕾”、“威尼斯”等。而薛伟文上面推荐的RCA英版唱片中,实际上只有编号SB-2021/2的乡间骑士由Decca制作。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0#

下面这张鲁宾斯坦的肖邦第1钢协,封背除了印着“Recorded in England ”,录音师还标上了威尔金森的大名。


那么英版和美版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差别呢?具体来说首先是英国Decca压片的质量普遍要比美版更好、就以我系统的听感来说,一般英版的底噪会比美版低几个DB或者更多,但千万不要忽视这个DB,要知道好多时候我们得花上很多的钱去处理环境、升级器材、提升电源、避震等也就是为了降低那么几个DB;其次是音场、乐器的质感等等,比如弦乐、小提琴,英版会有更厚、更绵密、更有韧性的质感,这点对发烧友来说几乎是无法抗拒的。
以下是部分个人收藏且认为是非常出色的由Decca录音的RCA英版;































拍完想想其实还漏了许多,比如谢林的勃拉姆斯小协、马蒂农指挥的2首普罗科菲耶夫交响曲、蒙都、吉布森的西贝柳斯等。
当然,也不是说美版的素质不行,事实上几乎所有由Decca录音的RCA美版唱片的同样具有优异的素质,有不少唱片我都是英版、美版各收藏一张的。
另外,也有一部分录音是只在RCA英国Lieing Stereo系列发行,如蒙都指挥维也纳爱乐的贝多芬第1、8交响曲、勃拉姆斯第2交响曲等,这部分唱片不论欣赏收藏都会有更高的价值,忘记了拍照有空再补。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1#

说到威尔金森,不得不提到《读者文摘》的系列录音,事实上我觉得威尔金森刚加入迪卡公司的时候地位可能并没有那么高,早期的迪卡重要录音里面基本都很少见到他的影子,但幸好有《读者文摘》!
《读者文摘》大概是全世界流传最广、读者最多的休闲读物,60年代起也打入音乐市场干起唱片制作工作,走的是大众化路线,一套套的盒装唱片既有古典也有流行,我估计当年《读者文摘》公司是想搞得大而全从而实现占领大市场大份额的目标,但可惜的是他们的行销策略似乎不那么成功。
《读者文摘》本身并没有录音的班底,因此绝大多数的唱片都是委托制作人格哈特与(Charlew Gerhardt)RCA 公司来制作。而当时业务鼎盛、如日中天的RCA 恐怕是无心、也无力再抽调大批的人力与物力投入这项工作,于是录音的重大工程又转移到与RCA 有合作关系的英国Decca 公司,因此威尔金森也可以说是炒更来完成了这项工作。
翻开早期唱片的目录我们可以发现当年伦敦的各大乐团如皇家爱乐、伦敦新爱乐、伦敦节庆乐团(London Festival Orchestra)等都名列其上;而指挥的虽然算不上顶尖但绝对算得上是中流砥柱,莱纳、巴比罗利、肯培、萨金特、多拉第、孟许、马利纳、海丁克、霍伦斯坦、莱博维茨等,比较薄弱的就是乐器演奏家,大名气的小提琴家基本没见着,幸好还有名气不大但技巧也相当了得的钢琴家怀尔德。
现在《读者文摘》的这系列唱片,美国RCA版其实不算难找,但头版特别是状态好的不多,英国RCA头版就更加难找了,在英国友人的帮助下我有幸找到几套,有时间再拍片上来嘚瑟下。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