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统两声道:升级不了就填海吧! [复制链接]

查看: 9650|回复: 49
11#

我在某音响展上听多声道SACD演示,就听到小号在后方右声道出声,莫名其妙!
TOP
12#

favar 在 2003-3-10 12:20:33 发表的内容
软件你那里去找那么多5+1?,尤其是音乐的精髓:古典?还有你的两声道已经不能领会得了软件的神绪吗?
你就听你的5+1罢了,我还听我的两声道。哗众取宠!
古典多数是3+2格式。你找不到,并不等于没有啊。留意一下环球公司出版的古典SACD吧,也许会有收获,要不就耐心等一等了。
TOP
13#

大多数人家里连两声道都摆不开,来个5+1,7+1?摆位怎么
办?想欣赏5+1恐怕要想当的空间才行,玩书架箱难道不知道落地好?难道不知道三分频比两分频好?你认为能够流行开吗?别轻言填海,早着呢。
TOP
14#

首先,对于周道大兄在百忙之中回应本人的小贴,本人不胜荣幸。在我的心目中,大哥你是碗级的人物了。其它问题再发表我的一些愚见,有时间请指教。
不过在发表愚见时首先声名一个观念,就是关于发烧的个人喜好问题。我认为应先抛开个人喜好再探讨比较好。这样比较客观。
1、“如果按照SACD以往的技术指引,要重播SACD标准的多声道音乐,必须是每个声道都是同样的全频功放和扬声器系统,而且是严格的“圆形”环绕声喇叭摆位……….。不错,SACD联盟推荐的技术要求是这样。”
我的看法是,理想为理想,现实为现实。
A、关于环境:大家都知道,两声道系统照样也有严格的要求:听音空间最好具有黄金分割的比例,音箱最好能够三、七摆………等等,现实呢,有谁能够拥有如此“美丽”的空间?大部分人还不是在不对称、半开放、三尖八角的“简陋”空间、喇叭几乎贴墙摆放、脑袋贴着后墙来听音乐?
B、关于器材:能拥有高级器材听音乐当然是自然不过的好事,但有很多人只能是发白日梦。芸芸大众还是以普通货色居多。现在有不少功放包括一些AV功放都是全频的了。对AV功放,也许有些发烧友可能会看不上眼,主要是市面上特别在国内高档的AV功放少见,造成AV是低档货的假象。其实两声道与AV一样,同样也有很多低档货。
AV功放都可以胜任多声道的重播,至于效果如何,不能简单以好差下定论。因为涉及价格、个人经济实力等因素。就象两声道器材重播音乐一样,一万元一套可以听,100万一套也可以听。听音乐,从来都有向现实妥协的问题。听多声道音乐,同样有向现实妥协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SACD联盟推荐的技术要求只能是发烧友的终极奋斗目标,或达致更高层次的目标,而不是门槛。多声道系统常人也可以轻易承受。
2、关于“关于立体声问题“
A、周大兄说“多声道音乐无疑是今后高级音响(Hi-End)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不知周大兄为什么特别指出是Hi-End。
SACD软件公司出版软件不会专门分Hi-End和Lo-Fi;就象两声道时分Hi-End和Lo-Fi一样,硬件公司当然会出Hi-End和Lo-Fi多声道器材,各位只能按自己的能力选购。今后的主流(注意是主流)估计不会有两声道的硬件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多声道音乐是今后音响(包括Hi-End和Lo-Fi)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
B、用立体声看多声道DVD的问题
不能否定周大兄系统的声音“正“,但在大多数器材下,当以高保真为重播目标(不是音色)时,立体声不能反映DVD全部的信息,象单声道不能高保真重播立体声信息一样。
至于有没有必要用”全频去听钢琴那些来自背后的极低声压的堂音反射”的问题,我看有必要,特别在低价系统。因为低价系统普遍空间感缺乏。

还有,建议我们专业的音响从业员,发表什么意见时,最好抛开个人喜好,这样比较客观。自己私低下喜欢什么,那没问题。
TOP
15#

LW兄认为多声道和双声道听音条件一样?“大部分人还不是在不对称、半开放、三尖八角的“简陋”空间、喇叭几乎贴墙摆放、脑袋贴着后墙来听音乐”对呀,我的空间虽然不好但至少还放得下,但一定放不下5+1。我还想说的一点是SACD可能会胜利,但只是在商业上的利益驱使,现有器材根本不可能发挥24bit得性能,实际上20bit已经接近极限。XRCD和HDCD本来能够成为消费者的福音,但却被商人扼杀。还有转贴一文http://audiool.myrice.com/audiox1/yxx92.htm
TOP
16#

软件你那里去找那么多5+1?,尤其是音乐的精髓:古典?还有你的两声道已经不能领会得了软件的神绪吗?
你就听你的5+1罢了,我还听我的两声道。哗众取宠!
TOP
17#

试一下[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3101242149738.jpg[/upload]
TOP
18#

音乐快乐 在 2003-3-10 13:06:43 发表的内容
你知道,sacd的7.1要多大的面积吗。系统的成本只要1/10到1/100,填海有什么关系!!!!
SACD格式没有7.1,最多是5.1。以后会不会发展到7.1或以上,不知道。
TOP
19#

我完全赞同周道兄的意见。
应该肯定,SACD是数字音源发展到今天已具有确定性和实用性的先进格式,将来怎么样我不知道。无论如何SACD是有其生命力的,但现在正是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转折时期,SACD普及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其软、硬件的普及程度,更具体来说是性、价比被消费者接受的程度。将来CD会怎么样我们不必去预测,因为决定因素不在我们消费者,而更重要决定于生产者。但可以预测的是在短期间内(比如说2-3年左右),SACD不会在全球内取代CD。即使全部生产了SACD,也大部份会保留CD层,因为发烧友手上还有大量CD机,否则这些SACD碟卖不出去,软件商没有那么傻瓜。同时,事实上也并非用随便一台SACD机播SACD碟就一定比用CD机播CD碟靓声,这是我早已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更何况目前CD碟的制作已有足进步,例如制作精良的HDCD、XRCD(最近还有XRCD24)已十分接近SACD,有的甚至超过不是精心制作的SACD碟。从CD机的角度来说,近年亦有长足进步,特别一些具有升频解码功能的高质素CD机,播放传统CD音效亦有明显提升,这些CD机播放同一录音的CD碟完全可以战胜目前充斥市场的一万多元以下的日产SACD机播放SACD碟,这我也是作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就我个人来说,无理由购入这些SACD机来取代我手头上的CD机,更不可能把我手头上的、积累多年与及经过挑选才购入的CD碟拿去填海,这并不妨碍我承认SACD的先进性。个人认为,如果现在要在音源上升级,在硬件上SACD机是值得考虑的,但毕竟市场上可供选择的SACD机暂时还不如CD机那么多种多样,如果现在有大量CD,而音源不急于升级,等待一下不是个坏主意。
另外,关于多声道与立体声SACD问题,如果除去任何主、客观因素,当然是多声道更好一些。但首先中国广大发烧友中,能具有这样的听音环境条件者毕竟是极少数,我本人则无此条件。另外用多2-3倍的消费去获得多一点的堂音、空间感和更好的现场感,是否值得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反过来把这2-3倍的金钱投资到你的立体声系统,会获得更高质素的音乐重播效果。
我个人对SACD的方针是有好的适合自己的SACD碟不妨照买,购买CD碟会更严格选择一点。SACD机再等一下,待欧、美的更多机种出台、价格再下降时才选购,但起码必需能重播两声道立体声,因为我不可能再更换听音环境了。在这阶段,继续享受CD,适合自己的CD碟照买无误。
最后编辑Dr.PAN
TOP
20#

性价比低。
所以SACD这么久还成不了气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