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化茧成蝶,可与言诗——沐声DA005解码器用家手记(此贴阅读量异... [复制链接]

查看: 299772|回复: 365
231#

对1bit DSD与多bit PCM的评价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bit DSD与多bit PCM无差异
回顾2011~2013年,人们对于1bit DSD与多bit PCM的评价是:2.822mhz的DSD64与24 bit/192khz的PCM听不出差别——那是在DSD没有真正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听闻的说法,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的实际体验。
第二阶段:1bit DSD与多bit PCM素质相当,风格有别
2015年之后,DSD普及,逐步成为数播、解码器的标配。很多人都能发现DSD与PCM的差异,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支持者。大家基本达成的共识就是:1bit DSD与多bit PCM素质相当,风格有别。
第三阶段:1bit DSD整体表现不如多bit PCM?
个人猜测,似乎可能出现第三个阶段,人们会逐渐发现1bit DSD整体表现不如多bit PCM,逐步认识到DSD可能只是一种商业噱头。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2#

在过去5、6年时间,在多款解码器上听的结果,是感觉1bit DSD整体表现不如多bit PCM。开始时以为是个人的偏好甚至是偏见,但1999年SACD标准确立之后,美国某大学教授(信息技术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从理论分析角度,认为DSD技术不适合音频系统(2002),当然飞利浦方面进行回应、反驳,而这位专家又再次提出驳论。神仙打架级别的探讨,普通人当然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但既然有人从纯理论角度认为1bit方式不适合音频系统,自然有其道理。作为普通用户,对DSD还有两点疑问:
1、从录音、编辑、封装(压片、出版)三个环节看,PCM技术可以贯穿三个环节,即可以有纯粹的PCM;但DSD技术只能用在录音、封装(压片、出版)两个环节,编辑时必须把DSD转换成PCM,编辑完成之后再转换为DSD,所以,没有纯粹的DSD。即使认为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条件下,DSD与PCM可以实现无损转换,但也证明了DSD不是一种独立、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
2、1bit DSD与多bit PCM在比特率相近的条件下,DSD64信噪比与动态范围只有120db,而24bit/ 96khz的PCM高达144 db,似乎说明后者具有更高的精度。
另外,结合个人的实际听感,DSD64真心不如24bit/ 176.4khz的PCM,特别是音场的压缩、扭曲,以及少量声音元素的散乱无序状态,让人兴味索然。

最后强调一点:这只是个人的一种感受与猜测,专业所限,也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讨论。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3#

近几天玩了一下避震,有点心得体会:找到一种价廉物美、效果不错的避震方法,或者说发现了一种可做音响器材垫材的材料——工业用的大型轴承滚珠。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4#

沐声DA系列解码器对线材、保险管、避震都很敏感,从过去摸索的经验看,用黑晶钢2号钉垫有不错的效果:能显著地改善音场、定位,提高解析力,增加低频的凝聚力。用200来元的价格,获得明显的提升,投入产出比相当不错。
当然,也可以用更高级、更贵价的钉垫,效果也许更好。但DA004及以前的解码器不足万元(5400~9399元),如果配几千元的避震钉垫,显然不合理。
个人的理念是:器材周边的线材、保险管、避震等方面的投入,控制在器材实际价格的20%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30%。如果周边道具投资超过30%,也许不如直接升级器材来得明显。

DA005的价格将近两万,周边道具的投入应该可以高一点。预算宽松一点,选择余地就更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5#

避震方面,按照熟门熟路的方法,直接来3套或4套黑晶钢2号钉垫,效果应该不差。但缺少了一个尝试、探索的过程,虽然避免了交学费,也少了烦恼,但是也少了点乐趣。
玩HIFI,过程与结果都很重要。对于喜欢玩的人而言,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所以,决定慢慢摸索一些新的方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6#

搜索各种避震钉垫中,注意到一种小道具:工业用的大型轴承滚珠,尺寸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重量从数百克到25千克都有,其中有一种鼓型滚珠(接近于圆柱体),外观看似乎可以做避震垫材。因为是工业原料,不是所谓的HIFI道具,而且是二手物品,所以价格极其低廉。

记得90年代的时候,港台发烧友谈及避震时有“飞金走石去塑料”的说法,大意是说金属、石材等硬质材料会劣化音质,导致金属声;塑料会使声音模糊散乱,所以在避震中应该坚决摒弃金属、石材和塑料之类。但现在似乎各种贵价的避震钉垫中,运用金属材料相当普遍,很少听到“飞金走石去塑料”的说法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许是人们的听音观发生了改变,也许是器材的特性有所变化,也许是人们运用这些材料的手法有了进步。总之,金属材料在避震中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工业轴承滚珠,选用的是优质工具钢,制作中用高压挤压(锻造?)、磨制、淬火、退火等工艺处理,密度(比重)大于普通钢材,其抗压力、耐磨性更是非常出色,性能远比所谓HIFI避震钉垫中常用的304/316不锈钢优秀,加工精度(误差)精确到0.1毫米甚至更低,一致性好。其中有些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外观也很漂亮,尺寸大小、重量似乎可以做避震材料。关键是价格不贵,可以试试——如果不行,就是用来做装饰摆件、当做工艺品,也是不错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7#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挑选了两款大型轴承用滚珠:
A型:直径48毫米、高度46毫米,重650克,买了8个,共100元。
B型:直径54毫米、高度52毫米,重945克,买了4个,共60元。
两种都是鼓型,中间尺寸最大,两端略小,估计相差2~3毫米吧。看着就很漂亮,很有工业美学的感觉。
另:价格都是包邮价,便宜得让人想笑!
0轴承滚珠A1.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3:43:35 上传)

0轴承滚珠A1.jpg

0轴承滚珠A 正面反面对比.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3:43:35 上传)

0轴承滚珠A 正面反面对比.jpg

0轴承滚珠A与B正面.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3:43:35 上传)

0轴承滚珠A与B正面.jpg

0轴承滚珠A与B 反面.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3:43:35 上传)

0轴承滚珠A与B 反面.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8#

收到滚珠之后,拆开包装就直接把B型的4颗放置在沐声DA005的4个机脚之下,开机试听。
变化是比较明显的,有利有弊、弊大于利。优点是声音的密度感、能量感有改善,声音风格从中性变为阳刚;缺点很明显,有浓浓的金属味道。听钢琴时,钢丝味盖过了木头味,而听弦乐、女声简直是悲剧!
刚开机的声音不好、不对,但很淡定,因为是冷机状态,温度还没有升上来。不急,6只电热杯垫功率全开,在20度环境温度下1个小时左右前端器材温度均上升到45度左右了,再仔细听,虽然有所改善,但金属味依然比较强烈。

当晚听了4个小时,次日顺势把A型滚珠3颗加到前级田雨TA801的三个脚钉之下,再试。
效果依然是满满的金属声,冷机时尤其明显,热机状态也不能幸免。

两天时间试听近7个小时,都是同样的感觉——“飞金走石去塑料”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0DA005所用4只B型滚珠.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4:49:56 上传)

0DA005所用4只B型滚珠.jpg

0前级所用3只A型滚珠.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4:49:56 上传)

0前级所用3只A型滚珠.jpg

0概貌.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4:49:56 上传)

0概貌.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9#

出师不利,开始分析原因:
DA005所用的脚钉(见图),是非常普通的铝合金+减震橡胶圈脚钉(大概8~10元/只),外径39毫米,高度14毫米,内部有一个15毫米的孔,中间有一个圆形凹槽,加了一圈橡胶减震(有一定硬度,大约与2B橡皮相当),橡胶圈凸出约1毫米。由于机器重达9千克,另加了5个闲置的A型滚珠做压重,总重12千克以上,估计橡胶圈几乎被压平,铝合金脚钉与滚珠形成面接触、硬接触,金属与金属硬碰硬,于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金属声。
0沐声DA005脚钉.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4:01:23 上传)

0沐声DA005脚钉.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40#

找到了原因,就不难想出办法:在铝合金脚钉与不锈钢滚珠之间,加入一层软性材料,形成软接触,或许可以大大减少这种金属声。
用什么软性材料?脑海中快速过电影:
棉布?
丝绸?
棉纸?
棉花?
天鹅绒?

很快想到一种材质:麂皮(配眼镜时免费送的,现成)。
0麂皮(眼镜布).jpg (, 下载次数:0)

(2020/9/24 4:06:01 上传)

0麂皮(眼镜布).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