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现自制攻放的一点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8165|回复: 38
11#

加个前级吧。
多数人都以为CD机输出电压为2V,其实那是峰值电压,实际上CD机的输出音频的基频电压值多在0.5V左右。例如;一台在8欧负载时额定功率为100W的功放,就需要有40V的输出电压,也就是要有80倍的放大倍数。多数的功放后级放大倍数都只设计在30倍左右,所以有必要接上前级。
TOP
12#

对,加一个好的十倍前置,想声音厚润就用胆前级。
TOP
13#

十分欣赏力量兄的处女作,看来又多了一个走上DIY不归路的好汉。楼上的DX建议非常正确,先搞点前级,后级尚可挖的潜力不大。
TOP
14#

加前级与功放的RMS功率无关,不知你用多少V的电压供电,还有电源变压器的功率是多少,还有电源滤波电解又是多少,功率输出请多注意这些部位。
TOP
15#

阿杰 在 2003-3-11 22:02:45 发表的内容
_xcg_ 在 2003-3-11 21:36:34 发表的内容
1、测量电流:选电流表1A档,串联在功率管集电极与供电之间。

这样量会出问题的,正确的方法是量度功率管集电极(发射极)的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用欧姆定律算出其电流.


射极电阻通常是零点几欧, 很难测的准确, 所以这样来算的话会不准确!
TOP
16#

正副50伏供电;变压器哟500瓦;功率输出是设计为100w/8R
TOP
17#

此对管包含一只推动级(激励级),不知这只推动级的静态电流是多少,我估计推动级的静态电流偏小,从而影响功率级的推动力
TOP
18#

电流放大级的静态电流若取大一些,可增加甲类功率,并不能增加输出功率。增大甲类功率会令声音淡定些,听感上会令人有频响下降的感觉,这实际上是失真减少之故。但功率管的发热量与散热面积的关系决定了不可能随意的去增加甲类功率。正负32V,变压器功率200W,10000微法的滤波电解,显然是小功率功放的配置,其最大输出功率为128W,RMS功率在几十瓦,所以对这样条件下的功放要求过高也是不实际的。另外,输入级的管子挑选配对不容马虎,因为部分的失真会由于马虎引起,特别是用差分输入电路的更不能马虎,要不你所形容的输入信号稍稍增大,阻塞失真现象会偏大,也就是刺耳烦躁的音色会有可能是输入级引起,须引起重视。还有,尽可能可选音响专用的低噪声管做输入及电压放大,效果立杆见影。
TOP
19#

1、测量电流:选电流表1A档,串联在功率管集电极与供电之间。
2、电流加大,可以抑制交越失真,改善音质,这是前提(或者称作主流),但并不能增加功率。
3、搞点电流再往前调整。
TOP
20#

力量 在 2003-3-10 22:14:40 发表的内容
经过一定数月的试听,发现:我的攻放在小音量时音效确实还不错

解析力和声场,质感等等都还算满意,但增大音量有些糙耳不耐听,

还有是低频量感不足,低频控制力有些力不从心,我的攻放是纯后及攻放没有前级搭配,而是直接由CD或VCD机做音源连接,攻放的

末级是SAP15N/SAP15P对管一对做推挽放大,输入级和主电压放大级的管子未经仪器配对,音箱是三分颇落地箱,出现声音单薄无力的原因是不是与未加前级有关还是需再加一级电压放大,或者是阻抗不匹配,还是并联一对攻放管。。。。。虽然音质一般还过得去,但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希望高手指点指正




控制力不够
容易失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