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手起家,整整三年;唱片、器材,双双搞定。 [复制链接]

查看: 74671|回复: 178
1#

20年8月下旬,在空空如也的新家开始折腾。至今,整整三年。现在,想听的唱片已有十之八九,所用的器材听感颇为满意。以后,每天随心所欲听它几张,尽情享受至爱的古典音乐。

期间,曾发过俩帖:因地制宜,重建系统(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3285.aspx),黑胶+CD+文件 三赏,两声道+多声道 双修(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4399.aspx)。此帖,做个总结。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3/9/20 7:36:4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2#

今年4-5月,由西向东横跨北美大陆自驾游。4月下旬在东部几天之内连看3场较高水平的演出(波士顿交响乐团,穆特的莫扎特第一、西贝柳斯第五;费城交响乐团,理查. 施特劳斯双簧管协奏曲、门德尔松第三;大都会歌剧院,爱的甘醇)后,归纳了几点想法:
1. 现场的音效,要比任何音响系统都真、都美。如果可能,尽量多听现场。
2. 某现场,曲目、角儿、乐团、指挥等,不一定是某人最喜欢的。一般来说,好的演绎大多在唱片、录像中。所以,必须、也只能常听(看)音(视)频。
3. 现场不可能天天有、天天去,绝大多数情况下爱乐者只能听唱片、看录像,因此,需要有一或几套好一些的音响(影视)系统。
4. 希望一套音频(视频)系统的播放效果,一是能够尽量接近古典音乐会现场的音色和氛围,二是同一录音黑胶、CD(最好是BD)、文件三个不同载体的音质尽量相近。这样的音(视)频系统,才是应该追求的好系统。
这几条,一直是近些年来时不时零零碎碎想到的。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3#

4月30日下午2点的费城  






坐首席位的是个亚裔妹妹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4#

费城的票价很便宜,一楼10排中间(正对着指挥),$20一张。




开演前一个多小时买的,上座率约80%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

本小烧系统听古典音乐已有40多年,不重复、完整听(看)过一遍以上的古典音乐唱片(视频),数量过万。

音乐是灵魂,器材是工具。从本质上说,本小烧属于唱片/软件/音乐派。但是,唱片是使用器材播放的,音乐是通过音响表现的。唱片与器材、软件与硬件,音乐与音响,两位一体、不能偏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6#

目前,软件(唱片/音乐)领域为 黑胶+CD+文件 三者兼听,硬件(器材/音响)方面是 两声道立体声+多声道立体声 双管齐下。

软件:黑胶,13K+;CD,5K+;文件,没数。

硬件:两套多声道立体声系统,一套五声道立体声系统(含3套双声道系统,均为2010年代产品),一套七声道立体声系统(含3套双声道系统、1套单声道系统,古董器材为主);此外,另有两套一般的双声道立体声系统(均可播放黑胶、盒带、CD)。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7#

1978级入学,当年10月开始系统接触西方古典音乐,此后一直不弃不离听到今天。上学期间和(82届)毕业后几年,听的是盒式磁带,用的是盒带立体声收录机;80年代后期,盒带、少量黑胶、几张CD混听,设备为健伍落地式组合音响;90年代初,逐步过渡到只听CD,器材换成飞利浦CD机+力士合并功放+天朗书架箱的入门级HIFI三件套(当时俗称万元机);2015-17年,开始CD、文件双听,尝试第一套五声道立体声系统;20-23年,黑胶+CD+文件三者兼听,搞定第二套七声道立体声系统。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8#

黑胶,现有13K+。11个宜家 EXPEDIT架子,4(格)×2×4 / 4(格)×4×3 / 5(格)×5×4,合计180格,另有14个单格,共194格,每格约放80张,目前还富余10几格。这边家里弄了个黑胶小屋,只能放下5个 EXPEDIT架子(4×2 / 4×4 / 5×5×3,99格)。余者,散落在各处(主卧、走廊、车库)。


黑胶小屋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9#

主卧一隅




车库一面




见缝插针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10#

从7楼的描述中多少也看到自己的经历,不过略迟,90年代初听的是磁带和FM,那时候老赵主持FM99.3的“古典纵横”,每晚8:00—10:00是必追的,系统地听古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再后来又加了CD;千禧年后接触到打口碟,从此喜欢上JAZZ,一发不可收拾;在后来,在这里认识老KEN,加入淘黑胶片的行列。至于文件,从20年前开始出现ape开始,就没有断过,很怀念当年跟在王二麻子的屁股后头等他发布各种绝版碟发烧碟时用BT下载时那段痛苦又快乐的时光。从此开始电脑上,foobar+耳塞就是上班时的标配。至于硬件,能响而已,现在是文件+黑胶双修,几百张CD束之高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