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玩来玩去还是电影原声带 [复制链接]

61#

上善若水






2005年,加拿大和印度合作拍攝了一部獲獎無數的電影《WATER》




說的是發生在30年代印度的一個悲慘故事:一個8嵗的小寡婦在專門設立的修道院裏消磨餘生。



這部電影得了2006年加拿大最佳配樂獎,為她配樂的是加拿大作曲家Mychael Danna和印度作曲家A.R. Rahman,VARESE SARABANDE和SONY/BMG兩大音樂品牌為這個電影分別製作了OST.




SONY/BMG的OST只有印度作曲家的6首配樂,另加6首BONUS A.R. Rahman的作品。依循慣例這些作品主要是歌曲,要説的是印度電影的配樂和插曲是比較難嚴格區分滴。



VARESE SARABANDE的OST整體水平要高出SONY/BMG的OST很多。同樣的一個曲子,表現的更加生動鮮活,曲目的安排也錯落有致,起伏跌宕,特別是加拿大作曲家的音樂部分還有些許英倫風,別開生面。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是在加拿大的印度裔導演拍的印度故事,整體的OST還是印度風格。只不過不能把她當作純印度國產片OST來看待,因爲她的曲調確實沒有那麽歡樂。
TOP
62#

誰讓人家是第一大國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印度也是世界電影第一大國。全世界現今每年出品一萬多部電影,印度一年就出品一萬多部電影,也就是說以好萊塢打頭的世界其他國家的電影,只是印度一個國家電影的零頭。
印度還是對加拿大平民生活影響最大的國家。自從來了印度人民,勤勞勇敢就不再是中國人的專有名詞,當然這兩個詞不足以涵括印度人民,還必須加上聰明和有錢!
現在加拿大從國會到垃圾場到處都是印度人民的影子,當然不例外的一定是OST的貨架。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分辨印度OST或其他印度音樂,因爲只要是印度製造的CD都極爲粗鄙簡陋,其中的佼佼者剛剛夠得上80年代國内盜版盤的最低門檻,印刷品往往就是一張單面彩印,沒有任何文字介紹,更沒有大多數OST常用的彩頁插圖。好在有一部分印度OST CD是送到英國生產的,還有一部分為好萊塢認可的OST也是有SONY和其它美國公司生產的。以私之管見印度作曲家A.R.RAHMAN應該是之最的不二人選: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Slumdog Millionaire (2008)及其他百萬系列都是他的作品。




現在只收他的作品,其他印度電影OST太多了收不過來。還有最主要的原因:所有的印度電影OST全都一個味,從50年代的《流浪者》到現在沒有改變過。各個OST之間的區別只在於咖喱味的濃淡......但是,這個論斷把問題複雜化了,當你坐在一家印度飯館裏一定會放棄要品嘗各種咖喱的企圖,並且,一個親切的烏爾都英語會告訴你:我們的咖喱和別家的不一樣
TOP
63#

對不起,嚇你一跳
萬聖節隨筆

10月底萬聖節,俗說鬼節,北美大節。慣例不出門,翻幾片(恐怖)鬼片OST出來玩玩。
鬼片不是恐怖片,像這個把鬼字寫在腦門上的OST,實際上是一首凄美的情歌:



*也許是這個主題太美VARESE SARABANDE和milan兩大唱片商都發了同樣封面的OST,後者比前者多了兩曲。
要嚇人,OST有一片集大成者“PURE HORROR”,純粹展示恐怖,把配樂大師描寫恐怖電影的配樂匯集一堂,爲首操刀的是JAMES NEWTON HAWARD。



JAMES NEWTON HAWARD另一個和鬼相關的作品是“第六感”,這是一片說鬼不見鬼的燒腦片。和此類題材的佼佼者“恐怖郵輪”一樣,是讓人反復咀嚼一看再看通過劇情體驗作品奧妙的電影。作爲OST,看的多次,就會跟著音樂進入場景,緊張刺激隨踵而至。
爲了嚇人而嚇人的燒腦鬼片還有《1408》,OST也是相當的刺激。




中國民間總是說“日本鬼子”,鬼子說鬼事確實有一套:《午夜凶鈴》、《咒怨》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鬼魂出沒的恐怖場面,在日本電影裏通常都是非常安靜的,OST只在開始和結束時才起作用。

《天魔》OST拿過奧斯卡,電影經典,音樂經典,看完聼過----無感。



史蒂芬 金是寫鬼寫恐怖的頂級好手。《寵物墳場》沒看過,OST卻是少數值得再聼一遍的好片子。


鬼片太多,無法通讀。鬼片OST音樂的特點就是怪異,尖銳、急促、非自然、非人類。鬼片重在看,OST自己就能製造恐怖感覺的功能離開看就大打折扣。
TOP
64#

SP,編輯能力差,補上《天魔》OST




天魔,拍了好幾版,同樣的題材也都精彩。有一個片子講一個有愛心的警察從一群宗教狂熱者的追殺中,搏命保護一個“小男孩”,最後小男孩叫他爸爸,小男孩是真正的天魔。沒有找到電影,也沒有OST.

真正看到心裏拔涼的天使之魔是這個片子:



也沒有OST
TOP
65#

絕代雙驕






1990年,法國大導呂 貝松出了一個女殺星的電影《NIKITA》(霹靂煞)配樂大師ERIC SERRA操刀譜曲,大廠VARESE SARABANDE(VS)製作了OST。(前面介紹過)





1993年,好萊塢基於同樣的主題拍了《THE POINT OF NO RETURN》(雙面女蝎星)。電影情節有所不同,女主的人設制定為美國創作歌手妮娜 西蒙的粉絲。好萊塢下本錢請了HANS ZIMMER譜曲,在音樂搭配上大量引用妮娜 西蒙的歌曲,也是電影原聲帶製作大廠milan(M)為其製作了OST。

在現今漸漸凋零的CD市場上,VS和M 兩家品牌絕對是頂尖的存在。一般品牌的OST往往只有VS,六七成的功力,而M可以到達VS的九成,特別在明亮度上甚至可以達到九九水平。



這兩個OST,SCORE方面都展現了SERRA 和ZIMMER鮮明的個人風格,簡單說都是好聽的不得了,雙面女蝎星OST裏面妮娜 西蒙的原唱歌曲更是錦上添花,歌聲一出,汗毛起竪。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