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xs_horizon | HIFI产品研发的分摊是惊人的 [复制链接]

1#
很多烧友可能对成本计算没有很强的概念,总是一直看重最基本的生产成本(材料,组装,焊接,包括等),忽略一些隐性的成本,比如库存,人员参与,质检,销售等各个方面。


这其中还有有一个成本,可能很多烧友是忽略的,特别是在高档产品当中是最为重要的,就是研发。众所周知,要做出独一无二的功能与声音,一定要投入大量的研发,音响电子本身是电子行业,而且高端音响电子的要求至少是电子行业中的高档水平。所以研发的音频工程师在行业当中也是中高档的工资水平,特别是能做高档音响产品的研发工程师,工资肯定不低的。


现在音响行业的产品,有几种方式,一种是抄原厂芯片,开发板改改,这种研发工作量最小,结合产品化过程,可能几个月就能出一款产品。这一类一般偏向于HIFI行业中低端或入门产品为主。还有一类就是高档,高档的一般核心的技术都需要自研,一个产品周期至少按年算,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产品。


[attachimg]1978220[/attachimg]

比如享声在研发X86 APP移动播放解码耳放一体机MR2时,两位工程师投入了四年,享声在研发M1pro全新的移动FPGA平台架构时,五位工程师投入了二年多。


所以,这类产品的研发成本,基本都在200万起步。哪怕像DAM1这种,高级工程师只需要两位,但是高强度三年多的研发,7板大PCB,也都要近200W的直接研发投入。


而且这些并不包括我们所说的前期已经成熟的配套和投入,比如测试仪器,空间等都没有计算任何使用成本和损耗。


[attachimg]1978221[/attachimg]

这种投入的成本,在整个HIFI中高端产品来说,并不高。我知道有些厂家投入更是高达大几百万或更多,实际并不奇怪。享声因为在南京,可能成本还低一些。但是为何今天要写出来呢?是因为现在研发成本成为了产品定价的最大影响因素


比如,享声MR2的全球销售量在800~1200台左右,200多万的研发分摊算在MR2上,那一台直接研发分摊近3000元。事实上,MR2因为价高,要卖4~5年才能卖到1K左右的量,通常情况下只按三年算,所以要分摊更更多,所以导致MR2的售价高达近2万元


[attachimg]1978222[/attachimg]

现在D1X也在使用这块主板的研发基础再开发,假如D1X的销量在也是类似,那MR2的售价会明显下降,这也是MR2最近价格下降的原因


现在整个行业,高端产品的销量都不大的情况下,高昂的研发成本,以及定制的特别生产模具成了为产品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


作为一个以研发见长的音响企业,确实深受此困惑,有很多的技术无法量产,或者有些行业的重点问题需要突破,但至今无人问津。最近几年,高端HIFI市场为何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不多,更多的是换壳,换芯片,加功能为主,主要还是受HIFI高端销量有限,大研发成本太高的原因所致


比如为何现在高端的前级产品几乎消失?包括高性能功放更新都越来越少?都是类似原因


[attachimg]1978223[/attachimg]

写这个文章出来,仅仅是跟音响发烧友或深度音乐爱好者沟通,在高端产品的隐形成本是什么?如果大家只看材料,就定价,那我相信这行将会杀鸡取卵,抄公版,抄样板,少投入深度研发,少点创新,多堆些材料,多堆芯片,赚些材料差价就卖,是不是各方都皆大欢喜?甚致因此还笑话那些因为创新,导致产品价格高的音响企业!


这样下去,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attachimg]1978219[/attachimg]
4.png (, 下载次数:0)

(2024/6/24 14:17:56 上传)

4.png

分享 转发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